在我還是個在國小求學的孩子時,班上總是會有一個鐵打的方箱子,箱子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中華兒童叢書」,在那個童書不多的年代裡,這一箱故事書滿足了每一個急著探索世界的童稚心靈。每當表現不錯,大人們要給我獎品時,我也總是要他們帶我去重慶南路的台灣書局,在哪裡我可以看到比教室裡多好幾倍的兒童書,可以盡情的翻閱每一本沒看過的書,然後再挑選特別喜歡的幾本帶回家,我也可以不用再看母親帶回來的那些對我來說有點艱澀的倪匡科幻小說或阿姨們留下來的明清章回小說。

我記得每次只要把買回家的書帶到學校去,同學們總會以羨慕的眼光看著那些書,甚至會跟我借去看,畢竟「中華兒童叢書」是當時少數專門寫給孩子看的讀物,也是老師唯一允許我們看的課外書。在我最喜歡的幾本書裡,有一本「尋松到金門」,是講一個人到金門種樹的故事,裡面介紹了許多關於金門的事,可惜這本書我看過幾次後就不見了,再去台灣書局也都找不到了。

我很喜歡那本書裡敘述的金門-一個長滿各種樹木及花果的前線島嶼,每天還可以吃到用清晨掃來的松葉煮成的松葉粥,那股清香光用想的都讓人覺得很棒。當然,書裡面也講了金門森林由繁茂到消失然後再度繁茂的歷程,這個歷程本身就充滿了故事性,而這些都是「尋松到金門」這本書讓我喜歡的原因。

當我的年紀大到可以自己四處飄蕩後,就一直等機會去金門,我想親眼看看書裡所描述的海上仙山。而金門也沒讓我失望,負責造林工作的金門縣林務所建構了一個美麗的風景,讓金門不枉海上花園之名。

金門縣林務所的所在地是森林公園,園區裡有一座「森林資料館」,這棟完成於民國64年的建築當年是阿兵哥們一磚一瓦徒手蓋起來的,為了留住這段軍管時期的記憶,重修時刻意不在建築本體上做太多的改變,改從其他的內裝與環境的連結著手。

重修過後的「森林資料館」改名為「金門森林生態館」,在95年重新開放,展示內容共分九區,包括:戶外林產裝置花園、森之廳、森林與生活展示區、森林劇場、木工坊DIY教室、時光廊、造林樹種及用具展示區、植物的世界展示區、森之廊、林務與造林成果展示區。讓人對樹木本身、森林功能及金門造林的歷史有更多的認識。

一進「金門森林生態館」所見到的是一副金門原生樹種木材切片拼成的金門地圖,除了遠在湄州灣的烏坵之外,其餘五個鄉鎮使用五種不同的木材,行政中心所在地則另作標示。背景的圖片以金門鄉土景觀展現金門的四季更替,代表春季金門的是洋樓、油菜與木棉花;代表夏季的是鱟、海灘與刺桐花;代表秋季的是楓香紅葉及總兵署內落盡綠葉的木棉百年老樹;冬季則是傳統建築的燕尾脊、顱鶿與瓊林風獅爺。入口就點明這裡是「金門」的森林生態館。

森林與生活展示區裡,充滿童趣的木馬,金門人信仰中心的廟宇建築構件等展示品,加上關於食、衣、住、行、育樂的說明面板,讓人對日常生活中林產品有更多的認識,能從周遭熟悉的事物中與森林產生連結,近於關心與森林相關的訊息。

 

植物的世界展示區中,依照葉、果實與種子、樹皮、根等分項引導人們認識這群與我們共享世界的綠色精靈。金門森林生態館的展示手法充滿巧思,抽屜拉開就可以看到被封在透明容器中的果實種子,不然就是一張張經過整理的金門原生植物臘葉標本。

林務與造林成果展示區除了可以看到傳統對森林的應用之外,也可以看出金門的林業經營已經走出過去以木材及副產品獲利的思維,積極的投入森林資源的經營與保育,所以在這個展示區裡不只能看到造林樹種的段木標本還可以看到金門原生樹、金門古樹、金門紅樹林等相關展示,對於金門鄉土教學有極大的助益。

造林樹種及用具展示區裡,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73年植樹節使用的圓鍬被特意的保留下來,放在最明顯的地方做展示。金門如今能夠擺脫風害,蔣氏父子是有一定功績的,這也難怪這個區的面板是以 蔣故總統中正毋忘在莒的刻石當背景。

金門森林生態館不只是個靜態的展示館,森林劇場、木工坊DIY教室等區域都是以互動的方式讓人們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認識森林。木工坊DIY教室的展示架上放著講師、學員及志工運用巧思創造的作品,有些作品栩栩如生,精采的程度不輸給大師級的作品。

看完了金門森林生態館室內的展示之後別急著離開,館外的戶外林產裝置花園也是很有看頭的,尤其是這隻以廢木料創作出的馴鹿,常常是遊人留影的焦點所在。

金門生態展示館雖然所在的位置毫不起眼,但裡面展示內容之精彩絕對不遜於台灣任何一個類似的場館,但它外圍森林公園的美景卻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有機會來金門時別忘了到這來走走,不但可以認識金門的森林生態,還可以欣賞金門這個海上公園最美麗的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