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看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描述這棟房子的外觀特徵是「反映出金門民居建築的特色」時,我還真的愣了一下。
金門民居沒有上千也有上百,對於一棟興建年代在登錄為歷史建築時還只有不到一甲子年歲的房子來說,要說它歷史悠久還真得讓人講不出口。
但這棟以「蔡永耀二落大厝」之名登錄歷史建築的房子難道就因此沒有文化資產價值了嗎?
答案當然不是,從它見證金門時代變化的身份轉換與外觀所呈現的特定時代氛圍,讓它絕對有資格擠身金門縣歷史建築的行列。
「蔡永耀二落大厝」與前方同樣是歷史建築的蔡永耀洋樓都建於1945年,但1947年完工後就被軍隊入住。軍隊離開後,房子也不是還給屋主,而是拿來當浦邊的村辦公室。直到1980年村辦公室搬遷後,才請人代管到現在。
要說什麼是時代的荒謬,花大錢蓋了棟美麗的房子,自己卻從來沒有住過,絕對可以記上一筆。
還好門上有「瓊林世澤」四個字,不然可能連房子是哪一家人的都沒有人知道。
說它是棟美麗的房子,絕對不是隨口說說得溢美之詞。正立面上華麗的日本面磚與講究的彩繪,還有屋脊懸魚處的灰泥裝飾,搭配豔麗的紅磚建築,都能讓人看出它的美麗。
如今這樣的美麗在時光粹楝之下展現出一種悠遠的歷史感,吸引著有緣造訪浦邊的旅人,駐足感受這一棟「反映出金門民居建築的特色」的時代建築之美。
▲ 蔡永耀二落大厝門上「瓊林世澤」顯現主人系出瓊林蔡家的源流。
▲ 蔡永耀二落大厝始建於1945年,使用了大量當時最流行的日本面磚。
▲ 除了日本面磚,蔡永耀二落大厝也保留了許多美麗的彩繪。
▲ 有趣的是,應該是對稱構圖的水車堵日本面磚在一側鏡面牆上竟然不一樣,不知道是建造當時缺料,還是後來破損後無法找到原來花色來修補?
▲ 對看堵上可以分別看見「壽而康」與「吉且安」。
▲ 雖然字跡已經逐漸風化,人們對於安定生活的追求卻不曾停歇。
▲屋脊懸魚處的泥塑人像凝滯了某折戲齣的場景。
▲ 牆頭的水泥預鑄欄杆是1940年間最具代表性的建材之一。
▲ 屋頂上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三道筒瓦。
▲ 紅磚在金門是昂貴的建材,能大量使用代表主人家有一定財力,也可得知當蔡永耀二落大厝建造時花了很多錢。只可惜蔡家人沒有機會入住這棟華麗的房子,房子見好後就被軍隊佔住。
▲ 經歷過軍隊駐地、村辦公室等歲月,現在的蔡永耀二落大厝是普通民居,與一旁的蔡永耀洋樓同時被登錄為金門縣歷史建築,以「反映出金門民居建築的特色」為理由,註記金門民居風華。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蔡永耀二落大厝 | |||||||
地 址 | 金門縣金沙鎮浦邊98號 | |||||||
類 別 | 歷史建築 | 種 類 | 宅第 |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
公告日期 | 2003/03/31 | 公告文號 | 府教社字第092001570 號 | |||||
評定基準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
登錄理由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
創建年代 | 西元 1945 年 | |||||||
歷史沿革 | 建於1945年,蔡永耀先祖系出瓊林,後遷至浦邊定居。在這棟二落大厝的入口門楣上勒有「瓊林世澤」,說明其血緣淵源。1947年完工後國軍即入駐,國軍撤離後,此宅成為浦邊的村公所。直到1980年村公所遷移後,趙麗珍夫婦代為管理至今。 | |||||||
外觀特徵 | 反映出金門民居建築的特色。 | |||||||
建築構造 | 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硬山擱檁。 | |||||||
建築材料 | 建築本體牆身材料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 | |||||||
附近景觀 | ||||||||
備 註 | ||||||||
資料來源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