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 我的天啊?! 怎麼會這樣?!

不是說金門城隍祭典不重要,而是報導中要把金門城隍祭典拿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謂的「世界文化遺產」在文化遺產方面必須符合以下六個條件之一:

一、代表了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

 

二、通過建築或技術、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城市規劃或景觀設計,展現了在一段時期內或在一個文化區域中進行的有重要意義的人文價值的交流。

 

三、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

四、突出地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並且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五、突出地代表了一種或幾種文化中人類傳統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尤其是當這種關係在不可逆的變化下顯得非常脆弱的時候。

 

六、直接或明確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的事件、現實的傳統、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藝作品相聯繫(委員會認為這條標準需要和其它標準和好地結合起來判別)。

這幾年的趨勢是偏向於指定某個聚落或是生活方式的相關物件,比較少指定紀念性的建築。文化遺產並不只是狹義的建築物,而凡是與人類文化發展相關的事物皆可被認可為世界文化遺產。而依據《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條約》第一條之定義文化遺產包含紀念物(monuments)、建築群(groups of buildings)與場所(sites)。紀念物指的是「建築作品、紀念性的雕塑作品與繪畫、具考古特質之元素或結構、碑銘、穴居地以及從歷史、藝術或科學的觀點來看,具有顯著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物件之組合」。不管如何,所謂的「世界文化遺產」指定的是實體的建築(群)或遺蹟,絕對不是無形的文化祭典。

2001年,當時的文建會選擇了台閩地區12處地點作為世界遺產的潛力點,金門地區則以「金門島與烈嶼」之名名列其中,但是列入的理由也是基於金門地區符合第二及第五項的標準,亦即符合:

二、通過建築或技術、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城市規劃或景觀設計,展現了在一段時期內或在一個文化區域中進行的有重要意義的人文價值的交流。

五、突出地代表了一種或幾種文化中人類傳統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尤其是當這種關係在不可逆的變化下顯得非常脆弱的時候。

這兩項標準。但是台灣因聯合國會籍問題,並未簽署保護世界遺產公約,因此這12項潛力點都沒有列入世界遺產。現在怎麼又冒出「金門城隍遶境可以申請世遺」這種說法呢?姑且不論會籍問題,怎麼會拿一項祭典活動去建議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要建議,也該建議申請「非物質遺產」吧!

非物質遺產(Intangible Heritage,又譯為無形遺產),或稱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又譯為無形文化遺產),嚴格的說並不包括在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的範疇內,它們是UNESCO的兩項不同的計劃。不過,中國的媒體在提到非物質遺產,尤其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時,往往將其也算入世界遺產,這種說法幾乎已經成為中文媒介的慣例,所以這也可以說是中文「世界遺產」這個詞的一個廣義的定義。

希望這句話只是口誤,而不是欺負評審不懂世界文化遺產的定義,藉此強調金門城隍祭典的重要性,金門的城隍祭典就算不列入世界遺產也無損它的重要性。如何能讓這項傳統的基本精神能夠延續,擴大參與面遠比是否被列入世界遺產重要吧......

另外,全台並無城隍遶境的活動」,金門的城隍遶境活動,在台灣是看不到的」,這些話是誰講的?全台灣的城隍廟幾乎都有遶境活動,金門城隍祭典不用透過這樣否定別人的講法來突顯自己吧....

話要講清楚......  

 

 

相關報導:

金門城隍遶境可以申請世遺

 

記者張建騰/綜合報導

全台並無城隍遶境的活動,金門的城隍遶境,可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金門環頸雉與台灣環頸雉,百分之百不相同,可以不受保育法的規範!

金門國家公園昨天舉辦九十六年度委託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的項目包括-「金門傳統祠廟建築之比較研究」。「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調查研究」。「金門國家公園物種監測方法及調查技術之評析與建議」。「金門烈嶼海岸地質地形調查」。「金門烈嶼海岸地質地形調查」。「湖沼生態系統之調查與評估」。「金門佛法僧目鳥類調查(三)」。「金門環頸雉暨相關棲息生態環境調查」。

「金門傳統祠廟建築之比較研究」的研究主持人是江柏煒(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他在報告中提到,金門的祠廟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金門的城隍遶境活動,在台灣是看不到的,可以爭取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

「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調查研究」是由文史工作者林金榮報告。(研究團隊還包括林金台、莊慧美)。研究結果建議規劃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展示空間或主題館。

「金門國家公園物種監測方法及調查技術之評析與建議」是由董景生(博士)報告(研究團隊包括楊平世、山馥嫻)。研究結果建議對黃邊鳳蝶單一物種進行監測時,可採用標誌再捕法監測並估算族群。建議對螢火蟲的調查要定時定點;頻度為每年四月至八月,每月一次。對水獺的監測建議用目視法,因為最節省人力和經費。

「金門烈嶼海岸地質地形調查」是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宮守業報告(研究團隊包括林英生)。研究建議妥善保護埔頭到黃厝間的貓公石。

「湖沼生態系統之調查與評估」是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呂長澤報告(計畫主持人為黃生)。研究中建議金門應該要有金門植物誌的建立。

「金門佛法僧目鳥類調查(三)」是由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許育誠報告(研究團隊包括劉小如)。研究中建議:每隔五年收集一批戴勝的遺傳樣本,比較遺傳多樣性的變化。製作戴勝生態解說資料,做為保育和解說教材。

「金門環頸雉暨相關棲息生態環境調查」是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李壽先報告。研究確認金門環頸雉應為外來引進的亞種,建議可以排除於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保護範圍之外,必要時可以採行適當的經營管理措施。

來源網址:http://www.kmdn.gov.tw/shownews.asp?newsid=45034(金門日報)

  

文建會點名金門全島具申報世界遺產潛力

2007/10/9 記者李增汪/專題報導

 

推動世界遺產的最終目標,並非止於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遺產名單,進而拓展國際知名度而已。而是藉此將捍衛世界遺產成為國家人民應盡之義務,以保存人類資產的觀點進行永續性維護、保全、整備,以傳承下一世紀。

名列十二處潛力點之一

金門全島具有申報世界遺產的潛力,包含保存傳統的閩南文化、宗族倫常關係的凝聚,以及民俗信仰的維繫。金門縣境的傳統聚落、閩南建築、洋樓,以及在戰爭對峙與冷戰時期所遺留下來的歷史、軍事空間、戰地景觀、戰地工事、戰事紀念物,和自然景觀包括濕地、水獺等,均非常豐富。因此,藉由文化資產的研究、教育、保存與經營,均可使金門島嶼重拾世界注目的焦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西元一九七二年公布實施世界遺產的認定標準以來,世界各國無不將列名世界遺產視為象徵國家文化遺產價值的一種榮譽。在金門縣也獲得文建會提報與推薦並彙整為臺灣具「世界遺產」潛力點十二處之一,金門縣也在當初的縣立文化中心委託中國技術學院進行金門縣世界遺產潛力點調查研究,俾利推動申請登錄世界遺產的及早準備。

行政院文建會已於九十一年度彙整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計十二處,金門居這十二處潛力點之一。爰此,未改制成金門縣文化局前身的金門縣立文化中心,乃積極於九十二年十月委託學術研究單位,針對金門縣轄區的歷史文化資產潛力,做初步的勘查研究,以瞭解未來發展之工作方向與策略。九十二年研究成果,已初步界定兩項文化資產標的,做為金門將來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先期作業之範圍。這兩項文化資產標的,一是傳統民居聚落村文化遺產,一是近代戰事紀念物文化遺產。

傳統聚落孕育海洋文化

金門為什麼可以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名錄?根據中國技術學院指出,金門傳統聚落是閩南族民海洋文化孕育的重要場所,也是金門住民長久聚居的場域,更是金門地方重要文化資產與核心觀光資源。根據考古結果與過去記載顯示,金門早在九千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或定居,但金門大規模傳統聚落大多創建於第十三世紀,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並且仍保存相當傳統的空間結構紋理與生活型態環境特色。聚落內現存的傳統建築,興建年代則多為第十五世紀以後,數量相當龐大,具有高度之歷史、藝術、技術、社會文化價值。金門的傳統聚落與傳統地域建築,是台灣最具地域風土特色之文化遺產,它不僅有國內非常顯要之文化價值,從全球的觀點看,亦有非常豐富之顯著普世價值,所以只要金門傳統聚落的保存事情做好,就可以進一步往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去努力。

金門傳統聚落特色要如何保存?根據中國技術學院指出,金門傳統聚落遺產特色乃是構成其顯著普世價值之要素,保存遺產特色目的就是維護遺產顯著普世價值。金門傳統聚落文化遺產之特色與顯著普世價值,需要金門居民來保存,方能將金門文化遺產傳遞下去,有利於將來申請登錄世界遺產順利進行,以及滿足未來全球觀光客欣賞與學習之目標。因此保存金門傳統聚落特色,已成為每位金門居民的權利與責任。但是要如何將金門傳統聚落之特色保存,其基本概念乃是我們須要先去瞭解,知然後行,才會事半功倍,也不會引起未來遺產價值遭受損失的困擾。

保住特色彰顯普世價值

基本上,保存金門傳統聚落與風土建築特色之原則,一定應該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之「世界遺產公約實施作業指南」的規定,以能維護遺產真實性與完整性為主要考量。為維護文化遺產價值之真實性,遺產之空間配置、平面佈局、形式風貌、材料構造、景觀色彩等項目,皆應以遺產原本特色做好保存;而為保持文化遺產價值之完整性,遺產之區位、周圍環境、戶外環境元素等項目,亦應以原本有一致關聯特色之保存。遺產任何不相同、不相關、不相容的改變,都會傷害到遺產原有特色之真實性與完整性,因而破壞文化遺產的顯著普世價值,那將無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所接受。

金門要如何準備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初期工作?中國技術學院認為,任何一個地方遺產想要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錄成為世界遺產之前,都須要自行依據其「世界遺產公約實施作業指南」之精神與規定,先行完成初期準備相關作業與資料,之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正式申請,才容易被受理與進行審查,審查後如果符合世界遺產認定要件,方有機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由於我國尚未有申請世界遺產之經驗,目前金門傳統聚落文化遺產的初期準備工作,是由金門縣文化局、金門縣政府建設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等相關部門,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遺產公約實施作業指南」之精神與規定來進行。其中,金門縣文化局已完成金門傳統聚落與建築遺產之顯著普世價值的初步研究;金門縣政府建設局也在進行有利於金門傳統聚落遺產特色保存之建築管理法規修訂;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則繼續積極推動傳統聚落環境整理與傳統建築修復工程。其願景就是逐步完成金門傳統聚落與建築特色保存計畫與工作,達到可以提出正式申請之階段。目前各項初期準備工作仍在積極進行中。

而世界遺產委員會於一九七八年公布第一批世界遺產名單以來,截至2003年四月止,「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已達一百六十七國,共有七百五十四處世界遺產地分布在一百二十五個國家中。依其類型可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兼具兩者特性的複合遺產。登錄名單中,文化遺產有五百七十七處、自然遺產有一百五十四處,複合遺產有二十三處。

上下交融才有成功機會

金門縣文化局也針對金門鄉親積極參與就是初期準備工作的重要因素指出,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查重點,所有的世界遺產都需要由當地居民來保護與繼承,才能夠真正達到遺產特色保存良好的效果,以及遺產普世價值的相互欣賞與學習之目標。因此,金門推動世界遺產初期準備工作,需要金門鄉親的全面積極參與,才有可能讓金門傳統聚落文化遺產有機會展現給全世界。基本上,金門鄉親可以經由下列四種方式參與自己鄉土文化遺產的保存工作,為金門傳統聚落申請成為世界遺產初期準備工作能更加快腳步:一、參與金門傳統聚落文史工作室,協助與學習金門聚落史料的蒐集、整理、解說、研習,以加深文化遺產價值之認知。二、參與金門傳統聚落社區環境景觀管理維護工作組織,協助與促進金門聚落與建築特色保存之管理維護制度之建立。三、參與金門傳統聚落保存經費贊助工作計畫,協助金門聚落保存工作所需經費的籌措與捐助活動規劃及推展。四、參與金門傳統聚落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團隊設立,協助並參加聚落社區各項硬體與軟體建設活動之規劃與人力資源。

而列名世界遺產的整備工作與手續相當繁複,推動「世界遺產」至少需要五至六年的籌備期,在正式申辦之後,還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籌備期間,世界遺產的確認、保護與教育,三大工作缺一不可,政府部門也必須上下交融,密切合作,才有成功的機會。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截至2004年為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完成登錄全球七百多個世界遺產,這些世界遺產都具有顯著的普世價值。台灣因為目前尚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締約國,所以國人對於世界遺產仍比較陌生。不過從九十一年起,行政院文建會已開始推動台灣遺產全球化的政策,希望未來台灣遺產能夠出現在世界遺產的名單中。行政院文建會同時將金門遺產也列為全球化名單中,希望透過申請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將金門遺產推銷到全世界。

金門縣政府也希望在金門鄉親的共同合作下,金門傳統聚落與建築文化遺產可在未來幾年後,完成各項保存工作與相關管理維護完善制度的建立,並能有效實施,讓金門地方文化遺產有機會擴展成為世界級的遺產,這將有助於金門居民愛護鄉土精神的發揚,以及活絡金門文化觀光活動,讓金門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來源網址:http://www.kinmen.gov.tw/News/News.aspx?DocTag=42273(金門縣政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