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排除糾纏的枝椏,小心翼翼地踩過地上的青苔,來到過氣的將軍府。殘破剝落的大廳,樑柱歪斜,叱吒風雲的過往,徒然剩下幾個鐫刻於壁間的姓名,無端讓人想起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再是蓋世的彪炳功業,終歸還是要隨著四季的流轉,被逐漸淡忘.......
廖玉蕙《一座安靜的城市》
沒有親自拜訪,很難讓人相信,作家筆下「樹倒屋傾,蛛網虯結」的敘述竟然一點都不誇張。
作家筆下的「將軍府」,其實在地人都稱為「將軍第」,原本是清代名將薛師儀的故居。薛師儀從小父親就過世了,是由長兄薛師弼拉拔長大。弱冠後投入金門鎮總兵竇振彪麾下,防備金門北部海岸。咸豐四年(1854年),平定小刀會黃位、黃德美,官至金門鎮中營左軍游擊。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金門鎮總兵,帶兵北上赴浙江討伐太平天國。死後清廷贈封二品武功將軍。
雖然說薛師儀式以武績獲封,但是他最為人所著稱的是他的孝行。《金門縣志》上這樣描述他:
儀服官時,凡舉動必稟明母兄,退食之暇,與家人談笑慈母前,務得歡心,依依孺子慕焉。
也因為他的孝心,所以有以下的傳說:
咸豐十一年(1861年),帶兵到浙堵擊髮逆,一日,眾寡不敵,被迫峽口溪邊,顧謂士卒曰:為國捐軀,雖不獲歸見老母,想亦不責我不孝之罪,為臣為子,終於此而已。正麾令反擊間,忽神人擁其馬上越過大溪,賊不得近,全軍得免,其感動有如此者。
由此看來,薛師儀能連戰皆捷,源自於上天感動於他對母親的孝心。
雖然說薛師儀前後居官三十年,但是清風兩袖,反映在他的故居上,便是素樸的風貌,兩落的大厝,沒有太多的雕樑畫棟,顯現出石材的溫潤風格。而取用的石材也多是就地取材,所以同樣的牆面上,有著不同顏色的石塊,再以人字砌堆積。
現存的將軍第因為年久失修,門牆倒塌得看不見昔日的宏偉面貌,雜樹蔓草也早已入主宅第,讓人看了很有「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的感觸。雖然充滿了盎然古意,卻也令人惋惜。
正廳門額上的「將軍第」門額已不可見,只剩下昔日的支撐架還留守在原地,與殘留的建築結構一樣,努力地守護著將軍最後的一絲尊嚴,在時光的流中成為一種不變的堅持。
將軍第的院落已經坍塌的完全看不出原本的樣貌了,如果沒有人指點,完全讓人看不出這裏曾經是將軍的府第。
雖然整個建築結構幾乎要完全坍塌了,後牆的石敢當依舊留有武家本色,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到最後一刻。
最近有消息說將軍第要修了,重修後的將軍第會呈現怎麼樣的面貌,在完成的那一刻到來時,沒有人說的準。
新與舊,有時候並不是那麼的對立,就像是百年前的將軍第後牆,停滿了一排現代的馬-鐵馬,這樣的感覺看起來不也是很協調嗎?希望重修過後的將軍第所展現的,就是這種調和古今的美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