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694.jpg

金門有句俗諺:「文章許鍾斗,德行黃逸叟。」這句話裡面的「許鍾斗」指的是金門第一才子「許獬」,他在明萬曆廿九年(1601年)高中會元,人稱許會元,「鍾斗」是他的號,金門關於他的傳說故事非常多。雖然他是後湖人,但古寧頭也有關於他的傳說傳世,而這個傳說與古寧頭人賴以維生產業息息相關。

古寧頭的地理位置靠海,因此居民的產業活動與海洋息息相關。不過傳統上「山海歸士大夫」,士子居高官後,就有申請開發故鄉附近湖蕩的特權,而且這個特權可以世襲。

古寧頭附近的海權,原本屬於全州晉江縣曾家所有。宋寧宗慶元年間(1199年),有曾從龍高中狀元,發動宗親渡海來金門開墾,落腳在現在古寧頭南山的地方。曾家這一支脈,因為世居晉江龍頭山,人稱「龍頭山曾家」,在南山開發的產業稱為「龍頭別業」,雖然後來曾家移居回內地,但後人稱呼他們所開發的地方為「古時龍頭別業」,簡稱為「古龍頭」,而這也是古寧頭舊名的由來。

話說當年許獬中了會元之後,返鄉遊行村里,特地來到了古龍頭南山。南山李椿榆是許獬的啟蒙老師,古時對於啟蒙老師相當重視,許獬中舉後特別回來看老師。李椿榆見學生風光返鄉,也設置美酒佳餚招待許獬,宴席過後,兩人同舟遊江,釣起了許多鯔魚。許獬家鄉後湖不產鯔魚,嚐了之後讚不絕口。

聽到許獬的讚美,李椿榆忍不住感嘆說:「鯔魚雖然好吃,可惜不是我們家的。」

許獬聽了很驚訝的回問:「老師住在這裡,為何說這些魚不是你們家的呢?」

李椿榆於是回說:「這一帶的江海都不是李家的,魚自然就不是我們的了。」

許獬聽了之後,為了報答師恩,就把古寧頭前江、後江與西江,三江環繞的地區海權畫給李家,附近人家在界內養殖捕魚,每年都要向古寧頭繳稅,稅收做為公家的祭祀費用。

DSC_0694-1.JPG

關於古寧頭人海界的範圍,清朝康熙年間,在北山風獅爺基座旁邊立了一塊「勒示海記」石碑,記錄了佳里頭(當時古寧頭的地名)海界:東至後歧礁、南至拋礁,西以西割汕與廈門為界,北以糧供汕與大嶝為界。石碑的全文,曾經被收錄在第十二期的僑訊雙鯉月刊中,這期月刊的孤本,後來在修金門縣志時被借到台灣,沒想到因為八二三炮戰而散逸。石碑本身,則是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後,被拆去做碉堡,如今下落不明。

紀錄古寧頭海界的石碑有另一方「李氏蕩記」,碑石高252公分,寬88公分,比「勒示海記」碑略小,材質為金門本地的花崗岩,目前立在北山真武殿廟旁。

只可惜,目前這塊石碑,除了碑額刻的「李氏蕩記」四個字之外,其他的字跡都已經風化,目前收藏在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的拓片也僅能看出字跡而無法辨讀,連立碑年代都無法確認,但從風化痕跡來看,應該是頗有歷史的古物。

石碑無語,文字也已在時光之流中風化,卻見證了古寧頭海界的過往,與留下金門第一才子劃界謝師恩的傳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