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剛好遇到金門幾場重要戰役的整數周年,例如今年(2010年)是「大二膽戰役」六十周年,去年(2009年)是「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前年(2008年)是「八二三炮戰」五十周年,為了緬懷先人,紀念在這幾場戰役中為國犧牲的英勇戰士,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都會協調金門防衛司令部跟金門國家公園舉辦「戰地秘境擎天廳、明德公園之旅」讓大陸地區以外的遊客以域約的方式來參訪這些位於太武山核心區的軍事據點,今年的開放辦法可以參考「金門縣政府99年度協助申請參訪金門地區軍事據點作業要點」。
這個行程其實包括了三個景點:擎天廳、明德公園與胡伯玉將軍紀念館,只是後者因為距離的關係,往往被視為明德公園的一部分。
如果有正當且合理的理由,要以參訪的名義到擎天廳、明德公園並不是難事,但是「胡伯玉將軍紀念館」的開放就真的要配合官方的時間了,如果事先沒有申請,要在休館時間參觀這棟有「金門現代恩主公」之稱的胡璉將軍官邸是會吃閉門羹的,在軍事管制區中也不會有人想輕舉妄動。
從外表來看,「金門現代恩主公」是非常典型的軍方建築,事實上,它也的確是部隊兵工在1963年自行興建的,所以雖然主人貴為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司令官,在前線戰地的金門自然也不會採用太張揚的風格,而是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靜靜地隱身於山林之間。
紀念館的主要入口在一樓的正面,一進去就可以看見整個紀念館的平面圖。
整個紀念館幾乎可以說是全區開放,一樓的大廳以「勇者的身影」為主題,內有胡璉將軍的半身塑像。
進入大廳左轉則是「現代恩主公」展示區,在與胡璉將軍等比例的人型立牌兩邊分別以「現代恩主公」及「胡璉將軍與金門」為主題,藉由文字與老照片來介紹將軍在金門期間的建設以及與將軍相關的場域。
其中標題的「現代恩主公」五個字是由胡璉將軍的孫子「胡敏越」所題。
目前太武山胡伯玉將軍紀念館是採取事先預約的方式開放參觀,所以來的大部分的是團體,散客只開份部分時間登記,而且未滿特定的人數時會跟其他團體合併,所以不太容易有機會可以取空景。參觀的人會有金門國家公園的解說員帶領,一般來說到了紀念館之後就由一樓大廳開始解說。但是整個紀念館的空間其實並不大,團體人太多的時候會全部塞在一樓大廳。
如果不是有很強烈的慾望要聽解說,或者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可以選擇在團體進大廳時由右邊的另外一個門進入,這個空間原本是「接待室」,目前裡面的佈置仍然保留著原本簡潔大方的古木家具的,並以「不滅的情誼」為主題,展示著胡璉將軍與友人往來的書信。
一樓另外一個重要的展示區是「永恆的功績」,牆面上有一個「胡璉將軍任內政績輯要」的大表,分別以政戰、訓練、作戰、後勤、地方建設等項目,條列式的將胡璉將軍兩次停留金門期間所推動的的各項工作,展示櫃中則有相關的文獻與文物。
這其中有一把「金門之劍」,是國防部長俞大維在胡璉將軍七十歲時送給他的禮物,表彰他在金門歷年戰役中的功勳。
「金門之劍」被放置在劍匣之內,劍匣一打開就可以看見一塊銅牌,上面寫著:
金門勝利
永誌勳勞
胡上將伯玉惠存
俞大維敬贈
與古寧頭戰史館中所陳列的「金門之劍」相比,這把送給胡璉將軍的劍明顯華麗了許多。
胡伯玉將軍紀念館是一棟兩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物,原本是胡璉將軍的官邸,二樓的空間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以情境重現的方分別呈現將軍的生活空間及戰時開會的情形。
從平面圖來看,唯一一扇關起來禁止進入的門後面應該是盥洗室,可能怕來訪的觀眾真的當成洗手間使用,所以才把它封閉。
順道一提,參觀這棟紀念館之前最好先在晴天坑道的出入口旁上洗手間,這裡跟明德公園附近都沒有洗手間。
二樓最大的展示空間原本是會議室,目前以「戰時的情境」為主題,重現古寧頭戰役時將領們會議的情境,除了作沙盤推演的用具之外,每個座位上也都放著將領的名牌。
幾乎每個解說員都會講關於桌子旁邊那些椅子的故事,告訴遊客為何這些椅子沒有靠背,椅子的造型為何是上寬下窄,增加遊客參訪的趣味。
從會議室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見一個小陽台,再往外就是紀念館入口,可以看出來整個紀念館的空間並不大。出了大門直走就可以到明德公園。
如果會議室裡面人太多的時候可以出來小陽台透透氣,等到人少一點再進去,也比較容易拍到空景,不過停留時間不能太久,因為參觀這個館要團進團出,不能各人停留在裡面,所以一有空檔要趕快拍照。
從陽台來看會議室的外觀,雖然說現在看到的都是2004年之後整修過的模樣,但也可以看出來本來應該就沒有任何裝飾,充滿了軍人剛直方正的氣息。
陽台的另一邊則是原本胡璉將軍的書房,應該也是將軍平常辦公的地方,窗戶的開啟方式與會議室不一樣,在安全與通風的考量之下才會作這樣的設計。
將軍的書房如今以「竭謀戮力」為主題作展示,重現胡璉將軍當年書房佈置。不過牆上那幅字是後來才掛上去的,是用來紀念胡伯玉將軍紀念館落成,上面寫著:
胡伯玉將軍金門紀念館落成紀念
戰備建設相輔成,兩度勝利在金門。
抗日戡亂受勳者,青天白日有幾人。
功高蓋世遭人妒,出使友邦离國門。
任勞任怨含笑遊,不忮不求典範存。
前十七師師長兼小金門指揮官 九十一歲老將軍 杜品武 印
二樓另外一個重要展示空間則是胡璉將軍的臥房,簡單的佈置與簡樸的器具,讓人感受到將軍樸實無華的風格。
除了這些展示空間之外,整個展示館中的許多牆面上都有珍貴的老照片,雖然因為年代久遠有些照片已經開始有風化的痕跡,但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上面照片拍照的地點應該就是現在古寧頭戰史館的位置,戰史館裡那幅巨大的油畫應該就是根據這張照片畫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登場的人物多如過江之鯽,當改變的風吹過,能夠留名於後世的能有幾人。
在許多金門人心中,胡璉將軍是「我們的司令官」,種種的建設造就了現在的金門,也因此有「金門現代恩主公」之名。10月11日是將軍的生日,不過生日比中華民國晚一天的將軍應該也不喜歡太過張揚吧!或許能有人在他過世這麼多年之後還能想起這個日子,對他來說也就夠了。
胡 璉 將 軍 傳 略
胡璉將軍(西元1907~1977),字伯玉,民國前五年舊曆十月十一日生於陜西省華縣。
民國十五年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在第二十師任排長、連長,參加北伐戰爭,後在總司令部警衛二團任連長,編入第十一師。
民國二十二年,任十八軍特務團團長,因功升為第六十六團少將團長,率部參加圍剿江西紅軍。
民國二十六年,淞滬抗戰中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一一九旅旅長,後參加武漢、長沙、鄂西會戰,歷任第十一師副師長、師長,第七十軍預九師師長,後仍回第十一師。
民國三十二年,第三次鄂西會戰中,日軍進犯三峽,將軍擊退之於石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升任十八軍副軍長。
民國三十三年,任第十八軍中將軍長。抗戰勝利後,率部赴河南、山東等地作戰,與共軍劉伯承、陳毅角逐搏鬥。民國三十五年八月,改任整編第十一師師長,十月魯西鉅野之役,以二萬眾破劉伯承十萬共軍。
三十六年七月,復破陳毅十萬共軍於魯中南麻,同年九月魯西曹縣之役,又獲大捷,累功升至整編第十八軍軍長。
民國三十七年,第十八軍擴編為第十二兵團,任副司令官。十月,丁父憂,養病於滬濱。十一月,臨危受命,參加徐蚌會戰,自雙集堆地區負傷突圍而出。
民國三十八年,任第二編練部司令部司令,在江西重建第十八軍和第十軍,兼任十八軍軍長。後恢復十二兵團番號,任兵團司令。十月,接防金門,督率所屬殲滅登陸共軍,是為古寧頭大捷。接任福建省主席兼金防部司令官,戍金期間,續又有舟山登步島、大二擔島、南日島、東山島諸役,並兼任福建反共救國軍總指揮。
民國四十一年,突擊南日島,大獲全勝,晉升為陸軍上將。
民國四十三年六月,調回台灣,任陸軍第一軍團司令。
民國四十六年七月,復任金防部司令官兼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台海戰役爆發,戰後,調任陸軍副總司令。
民國五十三年,出任駐越南大使,計八年。
民國六十一年,返國,任總統府戰略顧問,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民國六十三年,申請就讀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並從事著述,先後撰有《泛述古寧頭之戰》、《金門憶舊》、《越南見聞》等書。
民國六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以心肌梗塞病逝台北,享年七十一歲。七月十日,遺體火化,十二日,移靈金門,靈骨依遺囑海葬於金門海峽。
出處:金門縣政府《金門風雲 胡璉將軍百年紀念專刊 1907~197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