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若騰故宅

不少人對於被指定為古蹟的建築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以為這些建築不是富麗堂皇就是雕梁畫棟,有著極其華麗的裝飾元素。美麗的裝飾固然是人們注意的焦點,但這些其實只是建築附加的價值,除非這棟建築的工法或形式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呈現出某個特定時期的風貌,否則光憑外表的光鮮亮麗想要被指定古蹟其實並不容易。事實上,臺灣地區不少指定的古蹟如果沒有沒有解說或是介紹,外表看起來真的一點都不特殊,如果抱著欣賞建築之美的心態來尋訪這些古蹟,不免會大失所望。位於金門賢庵村的縣定古蹟「盧若騰故宅及墓園」就是這樣一個外觀平淡無奇的古蹟建築群組。

盧若騰故宅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上,用下述的文字來介紹這個古蹟建築群:

盧若騰之故宅及墓園,不論是形制格局、構造材料、規模大小,均無甚特別之處,甚至也經過多次修建,已非古貌,但被評定列為三級古蹟,主要在於宅主、墓主一生貞烈行誼。

這段官方文字明白點出這個古蹟建築群的指定並不在於建築本身的特殊。如果你到金門旅遊,從金城市區往水頭聚落的路上,經過「賢聚」這個聚落時如果沒有留意,很可能就會錯過這個國家古蹟,因為所謂的「盧若騰故宅」只是一幢金門隨處可見的閩南傳統的一落四櫸頭加門牆的民居,只有門牆上「留庵故居」四個字與門旁一塊遠望看不清文字的石碑讓它顯得與眾不同。 

盧若騰故宅 盧若騰故宅

走近這棟一落四櫸頭建築,可以看見門牆左側石碑上的文字:

留庵為明盧牧洲先生故居,先生名若騰,崇禎庚辰年進士,累官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東加兵部尚書銜隆武。時舉義抗清,百折不撓,後居故里,自號留庵,此及其出身生養之所也。 民國庚戌冬社教館識

這段刻於民國59年的文字,對於屋主的生平有簡單的描述,「維基百科」的敘述則是:

盧若騰,字閒之,一字海運,號牧洲,金門賢聚人。

先祖盧鄒,唐代任職侍御中丞。祖父盧一桂,父盧道炳。若騰早年三試未中,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舉進士,授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再遷郎中,兼統京衞武學,官至浙江布政使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道。有「盧菩薩」之稱。

隆武四年(順治五年,1648年),盧若騰等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攻克同安縣。永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十九日,卒於澎湖。葬於太武山南。

全臺詩資料庫》中則有較多的敘述:

盧若騰(1600~1664),字閑之,福建金門人,因金門為唐代時監牧地,故號牧洲。(參考林樹梅〈明自許先生傳〉,《歗雲山人文鈔》,福州:福建師範大學館藏。)

明崇禎庚辰十三年(1640)進士,嘗官浙江布政使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居官潔己惠民,士民建祠以奉,有「盧菩薩」之稱。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禦史,後加兵部尚書。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爲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菴)」,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有明自許先生之墓」。  

盧氏風情豪邁,喜六書之學,於文學創作主張需有真實情感,最忌無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氣」,以直抒心志。嘗自述:「喪亂以來,驚心駭目之事,層見叠出,其足供詩料者多矣。」因此其詩頗能反映鄭成功復臺之艱難,披露鄭軍紀律不嚴,至騷擾擄掠百姓之事,以「詩史」觀之,未嘗不可。此外,盧氏閑退金門時,亦寫下品茗、歌詠當地風土之詩篇,清新可誦。

著作甚豐,惜多已佚。1959年於金門魯王塚發掘《留庵文集》、《留庵詩集》、《島噫詩》等。不過詩集中與臺灣有關之作不多,或存於《島噫詩》,或存於《留庵詩文集》內,前者目前可見版本有:(1)舊鈔本八世胞侄孫盧德資重錄(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四五種,1968年。(3)臺北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1984年。(4)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歷史文獻叢刊‧詩文集類。第二種係根據舊鈔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選》一卷(序十、書二、疏十、露布一、傳一);而第三、四種又悉據第二種版本。《留庵詩文集》係1969年由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出版,依據林策勳抄寄作品二十餘首及其他書籍著錄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島噫詩》所無。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雞曉霞〉三首詩應為錢琦之作。(許俊雅、黃美娥撰) 

從這些敘述中都可以看出,盧若騰為南明遺臣,而且與台灣淵源頗深。

盧若騰故宅 

從「留庵故居」門口往前看,可以看見相隔一條馬路旁邊的兩個旗桿座,自然就會知道屋主不是一般人,而是先祖有功名在身的人家。之前這裡其實只有半截石板,是這幾年才重建當年盧若騰考上進士返鄉祭祖時所豎立的旗桿。

據說原本的盧若騰故宅並不只有現在所見的一落四櫸頭,從現址到馬路都是當年的建築基地,只是大部分都已經坍毀。至於現在旗竿座所在的位置有一則傳奇故事。傳說盧若騰的母親懷孕時,有一天拿著便桶到附近的圳仔溝清洗,走到這裡突然腹中開始陣痛,只好到附近的小屋中分娩,生下的孩子就是日後的盧若騰。

關於盧若騰名字的由來也有一則神話故事。相傳盧若騰原名閑之,年輕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屢試不第。有一天經過太文巖寺遇見了達宗和尚,和尚看見他悶悶不樂就問他原因。聽完盧若騰說完之後便告訴他:「汝乃牧馬侯陳淵後身,淵為開拓金門之恩主,澤被全浯,其後身焉有不第之憂?」盧若騰聽了不講話。後來和尚又問他的名字,得到回覆之後就告訴他最好取字中有馬的名字,以牧洲為號,這樣一定會中試。盧若騰聽了不置可否,默默地回家。後來他背上長了一個瘡,怎麼治都治不好,後來經過孚濟廟(牧馬侯祠)時發現牧馬侯陳淵的神像背上有一個蜂窩,把蜂窩除去後,他的背瘡竟然不藥而癒,這時他才相信之前達宗和尚所說的話,改名「若騰」,號「牧洲」,果然榜上有名。

盧若騰故宅

全臺詩資料庫》對於盧若騰有「居官潔己惠民」的敘述,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他的故宅如此地樸實無華,一如尋常民家。但這樣平凡的民居卻無損後人在此緬懷的心境。清朝詩人林鶴年來訪之後,寫下四首《訪盧留庵中丞故居詩》(《台灣詩鈔》題作《題盧留庵中丞遺集》):

我從海上訪留庵,一卷殘詩秘石函;踏遍麻鞵家萬里,白頭垂淚賦江南。

夕陽芳草渡金門,同忝旌忠末代孫(余先世心景公殉明難,黃忠端序遺詩);鹿耳鯤鯓勞悵望,珠崖重棄不堪論(奉旨內渡後訪金門,盧鎮軍成金已作古)!

石齋響寂復齋沈,耆舊猶存正始音;島國飄零餘海印,爨桐焦盡惜孤琴。

杜鵑西拜魯王墳,「漢影雲根碣」(魯王摩崖)月二分;殘壁摩挲舊酬唱,海天行腳最憐君!

詩中充滿對於盧若騰這位明末遺臣一生的無限感慨。 

盧若騰墓園

臺灣地區的古蹟指定少見涵蓋不同項目獨立建築的建築群組,但在金門卻可以見到兩個例子,除了近年所指定的「王世傑古厝與古墓」外,另一個就是「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若騰墓園」與故宅相距不遠,距離大約百來公尺,從故宅後遠望就可以看見一個斜頂紅柱的告示牌。

盧若騰墓園

告示牌外側以朱筆寫著:

明兵部尚書

盧若騰墓地

盧若騰墓園

另一側則寫著不知何人撰文的盧若騰簡傳:

盧若騰傳畧

盧若騰,金門賢聚人,明崇禎庚辰進士,官至浙江巡撫兵部尚書。居官潔己愛民,有盧菩薩之稱。南都陷即起兵勤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間門輾轉卒於澎湖。

從此可知盧若騰過世於澎湖,事實上,當年他死後也是葬於澎湖太武山南麓。 

明永曆十六(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年鄭成功薨於台灣,隔年十月清軍聯合荷蘭艦隊攻打金們與廈門,兩地居民競相逃命,盧若騰也在十八日攜眷避難到南澳,但遇到南澳守將杜輝叛變,盧若騰又遷到詔安。年底清軍與鄭家軍隊在閩海交戰,鄭軍傷亡慘重,諸將相繼叛去。永曆十八年二月(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杜輝降清,忠振伯洪旭建議鄭經退守台灣,於是鄭經與遺明宗室、鄉紳商議,「願相從過台灣者,悉隨東行。」盧若騰在當年三月,與沈佺期、許吉燝等人同舟入台,到澎湖的時候宿疾復發,只好暫時寓居澎湖。十九日,夜間夢到一位黃衣神仙持名帖來訪,驚醒後問身邊的人當天的日子,當聽到答案是「三月十九日」時,盧若騰驚訝的張大眼睛說:「是先帝殉難的日子!」當天中午過後,未時他就過世了,葬在澎湖太武山南麓,鄭經親臨其喪。

盧若騰墓園

至於盧若騰的墳墓會出現在金門,這也有段傳說。

相傳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後,清初的禁海令也宣告解除。有一天,盧若騰的兒子盧饒研晚上夢到父親,並告訴他:「居外寒苦」。於是就將父親歸葬故里。雖然當時已是清康熙廿三年(1684年),但盧若騰生前就曾囑咐死後墓碑不要寫上官銜,但要寫明它是明朝人。關於這件事,他的孫子盧勖吾寫過一首詩說明。

通議公卜葬有年,近始獲追遵遺命,琢石立於墓,事竣述懷:

何以不封樹,當時值播遷,重為修馬鬣,未敢託牛眠。自許題貞石,孤忠慕昔賢,從今十二字,屹立萬千年。 

(公手書遺囑雲吾墓勿用官銜,只書有明自許先生牧洲盧公之墓。)

也因此,現在所看到的盧若騰墓碑非常簡單,上面刻著:

有明自許先生
牧洲盧公之墓

遺命勒石

如今的盧若騰墓,隱身在賢厝村北俗稱後牆埔的山坡上,形式是清代庶民墓,沒有石像生相伴,靜默地等待人們尋訪,緬懷那一段動盪時代的南明遺事。

盧若騰墓園

文化資產資料

名稱: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類別:古蹟
古蹟類別: 縣(市)定古蹟
種類:宅第、陵墓
公告日期:1991/11/23
公告文號:內政部(80)臺內民字第202453號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城鎮
地址或位置:賢庵村賢厝9號(盧若騰故宅) 與賢厝村北山坡(盧若騰墓園)
指定或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簡介:盧若騰之故宅及墓園,不論是形制格局、構造材料、規模大小,均無甚特別之處,甚至也經過多次修建,已非古貌,但被評定列為三級古蹟,主要在於宅主、墓主一生貞烈行誼。

外觀特徵:
盧若騰故宅位於金門縣金城鎮賢厝村,位在賢厝村北方,房屋為座北朝南,門埕前右側有殘存原為用於旗杆上的夾杆石座一對,宅前埕口於民國四十幾年為軍事需要闢建公路,為今日之金水公路。
盧若騰墓位在賢厝村北俗稱後牆埔的山坡上,是清康熙四十七年以前遷葬到金門的,俗稱黃金移葬之墓,屬清代庶民墓的格式,並非宏偉壯觀者。墓碑石心部份為花崗石材,寬66公分,厚17公分,墓腳以上97公分,碑石頭部直角方正,全無紋飾,銘文共分四行,中間兩行楷書陰刻「有明自許先生」「牧州盧公之墓」,碑左刻一「奉」字,碑右刻「遺命勒石」,與一般清墓碑文編排樣式迥異。墓碑兩旁有用水泥砌成的墓翼,不同於清墓三合碑的形式。 墓桌為花崗石材,下部以水泥粉刷疊砌,全無花飾,長 107公分,寬67公分,高55公分,墓手有三曲半,第一伸手有明柱,尾端做石筆狀,餘均為暗柱,第三伸手的鰻尾,延伸有260 公分,銜繫墓壟線,墓手均以花崗石塊疊砌,並加灰縫。墓埕與堂前砂漿粉刷地坪差約10公分。盧墓無設后土,祭拜時只在墓左或墓右空地約略燃香祭拜而已。

材料:水泥、花崗石

建築風格:閩南風格

現狀:研究案完成,尚未進行修護設計,開放參觀中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