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金門雖然廟宇眾多,幾乎每個廟都有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但就傳說故事的數量與精彩程度而言,卻少有勝過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宮者。從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成以來,每個時代都有關於它的傳奇流傳,也讓它成為金門境內最為人所知的重要廟宇之一。

它所在的位置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廟前廣大的一泓湖水便是「雙鯉湖」,而湖畔的南山和北山兩個聚落各像一條鯉魚,魚頭都朝向關帝宮,關帝宮就像是一顆雙鯉合拱的靈珠,形勢往如「雙鯉迎珠」,因此廟地就稱為「雙鯉古地」。

嚴格說起來,「雙鯉湖」的存在是晚於「雙鯉古地」的。原本這一片水域是一個海灣,而關帝宮所在地是一片沙洲,雖然說有三板石板橋便道與兩岸相連,但漲潮時卻必須依靠渡船才能到達。1951年,國軍在廟前圍出了一條馬路,港灣變成了湖泊,被稱為「雙鯉湖」。再過大約二十年,外側南山烏沙頭到湖下之間的水域又因築堤而形成「慈湖」,海水完全進不來,「雙鯉古地」的範圍也就從海中沙洲成為湖畔勝跡。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雖說「雙鯉古地」關帝廟興建的歷史據傳已有三百多年,但廟中現存的古物並不多,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廟外左牆邊的四塊花崗岩石碑。

四塊石碑中,外側的兩塊年代明顯較舊,其中一塊還有斷裂的痕跡。仔細比隊便會發現,後兩塊其實是前兩塊的復刻版,以描紅的文字讓人們可以清楚的判讀碑文。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兩塊古碑其實都是民國後的產物。最外一塊有斷裂痕跡的石碑高132公分,寬81公分,碑題為「碑石流芳」,碑文內容如下:

重建廟宇董事暨捐緣芳名列左:

董事懿捧、滋協、維熊、滋山、森賜、森山、森佑、森請、森鬦、森陣、森蔭、炎廷、炎居、炎榜、森鑽、炎朗、張長、炎揖、炎任。

北雄炎廷肆佰元,南主森興參佰元,南振森佑、南主森山、開和、北主朝旋、森瑞、炎邑、金陵、北振朝來,以上八名各壹佰元。北主炎居六拾元。林厝森著、汶浦然銅,以上二名各伍拾元。北奇炎狗、森諒、北雄森獅、增沛、南奇炎籠,以上五名各三十元。

南奇宣鴻弍拾弍元。南主滋豆、炎貳、北主森軒、森著、森針、北奇增清、北雄炎良、林厝金間公司、炎宜,以上九名各弍拾元。北主拱煥、北振文泉,以上二名各十五元。林厝濕惀十二元,南振芳源、南奇炎朝、南主烏商、北雄滋裔,以上四人各壹拾元。

南山張澤朮、北奇炎彬、北雄双興、北金炎崴、南奇炎續、林厝金生、北順炎富、南官炎脩、北振炎旺、北主庭玉、北奇森炎,以上十一名各伍元。

自壹元至參元計肆拾參名,共捌拾捌元。名記、緣籤總捐入弍仟弍佰參拾柒元

建築工科計開出參仟元,不敷由匯水充足至奠安等費由鄉中各戶自理。

中華民國十六年十月十二月立。

從內容來看,這是一塊在民國十六年時重修的捐題碑,因為古寧頭北山、南山與林厝三個聚落都是以李姓為主,碑文中接不戴姓,但「北主」「北奇」「北雄」「北振」「北金」「北順」「南主」「南奇」「南官」「南山」等房柱卻標的清清楚楚,不會混淆。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另一塊碑正中央有水泥修補的痕跡,碑高143公分,寬56公分,碑題為「雙鯉湖紀」,碑文如下:

山帶水,南北兩村對峙,其伏如鯉,港中之古廟聳立,祀漢壽亭侯,題額曰「雙鯉古地」。三十八年冬,國軍邵武部隊蒞防,傍庙築堤,堤內積水成湖,於是「雙鯉湖」之名始稱焉!

四二年春,金門行政公署兼行政長李德廉及金門縣政府兼縣長張超、副縣長方奇熙三先生,先後秉承胡兼省主席伯公之命,銳意地方建設。社人李智中適任金寧區長,偕社紳李觀瀾等乃以休理雙鯉湖為請,獲撥發洋灰五十噸;並蒙陳士心、劉少隱、洪安鎮、陳四德、開嘉臺等幫同策劃,興築攔江為堤,與海爭地。

地方雖籌有建築費參萬元,折合黃金弍拾兩。然以力薄為慮,適正安部隊□□移駐,團長嚴荊山、連長李雲俠本愛民利民之德政,其所部概然協助。春寒料峭、斜風細雨中,正安部隊官兵胼手胝足,砌石疊圍,與民眾搬石運土,日以繼夜,未嘗稍懈。前後凡五十三日,於四二年三月十日全堤告竣,計動用工力一三七九六工,消耗材料洋灰五十噸、石方一一二○立方、土方四八七六二立方、石灰三五○○○公斤、鋼筋二噸、粗砂五○○立方、木材六○○裁;所就成果堤全長二八三二公尺,中間水閘、洞各一座,堤面寬四公尺、底十公尺,堤高二.五公尺,全湖面積百六十畝。

今而後,湖堤與青山永健,湖水並海水長流。吾鄉人世世經之營之,當永戴群公之惠。爰鐫之石,以誌不朽。

古寧雙鯉湖建築委員會委員李智中、觀瀾、炎改、清河、炎尚、炳南、逢時、清藩、炎舖、森珠、老元、炎沛、森山、清泉、有進、增焰、滋協、張林、森煥,仝立。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三月 日

這塊石碑則將「雙鯉湖」的由來做了清楚的交代,並將當時所使用的建材數量,建築時間等做了詳細的記述。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另一塊石碑鑲於廟內左壁,材質似黑色大理石,碑題為「修建雙鯉古地關帝宮落成誌」,碑文如下:

頭原名古龍頭,一脈蜿蜒,三江襟帶;望衡對宇,形如雙鯉。港中小洲浮起,洲上有廟挺峙,俗稱出水蓮花;而堪輿家則謂雙鯉迎珠之珠,故廟曰雙鯉古地。廟建於清乾隆十三年,民國十六年重修;內崇奉關聖帝君,從祀關、周二將。惟神浩氣凌霄,丹心貫日;允文允武,紹聖學於千秋;至大至剛,顯神威於六合。屢徵異蹟,遍祐群生;境內信眾,無論鄉居或僑外悉皆蒙其庇庥,實為保護鄉里之神,亦及鎮守水門之要也。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之役,四周落砲彈數千發,而廟如魯靈光殿巍然屹立,亳髮無損,眾莫不歎為奇蹟,而信奉益度。第因廟宇歷年既久,風霜侵蝕、蟲蟻蛀蟺,樑椽腐朽、桷瓦傾頹;六十三年曾修葺瓦領一次,終以朽木不能支大廈;至七十一年又逢春雨連月,頂蓋竟全部坍塌。鄉之父老,商修復者再而無果也。是歲冬,同人等發起整建家鄉,成立委員會,擬定六項建設計畫,決定先行修建關帝宮及鎮鄉水尾塔。委員諸君並當場帶頭倡導,慷慨解囊,計捐新台幣陸拾餘萬元;繼而居於金湖、金城、古寧暨旅居新加坡、台灣諸鄉親皆熱列響應,踴躍輸將,先後陸續共捐款台幣弍佰伍拾餘萬元,連修塔之經費亦備矣。

於是鳩工庀材,徹底翻建,墻壁、基礎、柱棟改用鋼筋水泥,樑椽、桷木、拱斗採取上等樟檜。經始於七十二年二月,迄至七十三年六月告竣,而水尾塔亦同時完工;構建堅固,金碧輝煌,儼然倍勝於昔。諸委員樂觀厥成,因相顧而言曰:盛哉斯舉乎!

夫關聖神明永在,靈應丕昭,鄉人暨蒙福祐,倘廟宇任其墮壞,非所以答嘉貺也。今者廟貌重光,神儀煥發,仰威靈之赫濯、崇祀典於馨香;廟美景美、神安人安,是皆我內外鄉人輸誠貢献,群策群力,以相與有成,豈不懿哉!宜將捐款芳名,勒諸貞珉,俾後來者有所觀感云。是為記。

古寧頭家鄉整建委員會敬立

怡園芸叟李怡來 撰

李光明 書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歲次甲子六月吉日

這塊碑文裡講了一個屬於國共對峙年代裡的傳奇。在砲火隆隆的八二三炮戰期間,這座廟竟然毫髮無傷。當地傳說,砲戰期間曾有士兵目睹廟的上方出現一位紅臉長髯的神明以大刀掃落砲彈。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至於那位紅臉長髯的神明是誰?答案似乎很明顯,就是這座廟的主神關聖帝君。

關於「雙鯉古地」中的關帝爺也有一則非常玄奇的傳說。唐蕙韻《金門民間傳說》一書中,有一則1996年採錄於金城南門里許丕堅先生的傳奇:

.........關帝爺中間是空心的,背後有個洞,裏頭站著一隻老鷹,是活的老鷹。每次關帝爺粧金身,要開眼時,就會有一隻鷹自己飛來附近,讓建醮的人把牠抓進廟裡,牠就不會再飛出去了;到了要開眼那日,就把它放進神像背上那洞裏面,把舊的換出來。那鷹就站在神像內心的位子,進去以後不吃不喝,也不會臭不會爛,一直到下一次粧佛建醮時,另一隻鷹飛來代替,再把牠換出來。那關帝爺就是有這活的心,因此比別的地方興。

不過現在廟裡的關聖帝君金身是 2008年大陸雕佛師傅以木頭雕塑者,原來的泥塑金身在新金身入駐後已經退居於正龕下方,也讓人無法求證這則傳說的真假。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2008年「雙鯉古地」關帝宮重修時,除了鳥踏以下牆垣保留外,其他廟內正龕、木堵、內外牆壁、四點金柱,通柱、地板、正立面的石堵、石階通通拆掉重新施作,所以外觀上這是一座十分嶄新的宮廟,如果要在裡面找尋歷史的痕跡,或許從關聖帝君金身前的石製香爐上可以感覺一二。

只可惜這香爐上沒有落款年代,也無法得知到底是那個時期的器物。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雙鯉古地」關帝宮的屋頂造型與金門其他宮廟也不太一樣。除了燕尾般的翹脊之外,兩側的山牆高高凸起,從側面看是擋住了翹脊的尖尾,造型酷似馬祖地區常見的封火山牆。

不過金門人對於這種形式的屋頂有另外一種的解釋。

燕尾般的翹脊雖然彰顯了公廟的崇高地位,卻也為相對位置的聚落民居帶來煞氣,也就是所謂的「屋角煞」。為了避免傷到無辜人等,這兩道八字形的山牆負擔起類似照壁的功能,讓周遭不會被「煞」到。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雙鯉古地」前的湖水如今平滑如鏡,映襯出古寧頭獨有的波光雲影,但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前,這裡每年清明到端午之間卻是「關帝爺操兵」的所在。海灣兩側的南山與北山,隔著港灣互相投擲石頭,稱為「相擲」,彼此在泥灘上追逐混戰,卻又各自成為一個完整的遊戲組織,有指揮,有權謀,更有埋伏與進攻,宛如一場戰爭在進行著,戰的時候天際石頭紛飛,似乎彼此有什麼深仇大恨。打完了,彼此拍拍肩膀摸摸頭,又是一家親,看在其他地方人的眼裡,實在是無法理解,也因此對古寧頭人留下了除了民風剽悍以外的特殊印象,所謂的「古寧頭番」就這樣傳開了。

古寧頭戰後,古寧頭人的生活產生重大轉變,居民也大量外流,這種起源自清朝道光或是咸豐年間的「相擲」遊戲也因為人數不足成為絕響,成為老古寧頭人記憶中一段悠遠的追憶,只剩下這樣的一段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瘟神搭著王船來到了金門外海,當船要進入古寧頭港時被關帝爺攔了下來,當關帝君問瘟神為何而來時,瘟神支吾其詞,於是關帝爺便知瘟神此行不善,於是托夢給村民說:關帝爺要觀兵,請村民務必在端午節時隔岸互擲石頭,這樣就能得到庇佑。端午節那天,王船果然駛進了古寧頭,卻見港灣中石頭紛飛,瘟神發現苗頭不對趕緊掉頭離開古寧頭,選擇其他地方靠岸,那一年王船靠岸的地方發生了鼠疫,死了很多人......

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