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四眼天神廟)

其實尼泊爾並不是我一開始要去的地方。

原本是要安排去以色列跟耶路撒冷的行程,只是報了幾家旅行社,通通都不成團,偏偏假又已經排下去了,實在不想10天都宅在家裡,剛好在網路上看到到尼泊爾的旅遊團,就這麼報名參加了。

有趣的是,同團的18人當中,竟然大概有一半的人原本是報其他國家的旅遊團,因緣際會地參加了這個尼泊爾團。雖然如此,日後團員們回憶起這個團,都覺這個團是每位團員公認參加過最好的旅行團之一,不但相處融洽,結束時製作了通訊錄,其中一位團員更是在facebook臉書上成立了專屬的社團。

或許就是因為原本就沒有太多的期待,抱著隨遇而安的心情而來,所以得到的一切都讓人驚豔,也讓人為這一段在他鄉異國世界屋脊上所結的善緣感到無限喜樂。

蘇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四眼天神廟) 蘇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四眼天神廟)

出發前對於尼泊爾的認知就是一個佛教國家,旅程中才慢慢修正為這是一個人民同時信奉印度教與佛教的地方,這當然是到旅行後期才有的體認,一開始並沒有想那麼多,畢竟與之前的自助旅行相比,這次的旅程不用自己去張羅太多東西,也不用為匯率轉換傷腦筋,更不用為交通工具而煩惱,反正一切有領隊跟導遊罩著,美食小吃他們會安排好,所以事前不用讀太多書,只要走行程時乖乖作個專業的觀光客跟著團體走就好了。

不過對於旅程中要參訪世界遺產點這件事倒是一直放在心上的,畢竟世界遺產旅行是自己這幾年旅行的重點。

尼泊爾行旅的第一站是「蘇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這是世界文化遺產「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的一部份,也被稱為「四眼天神廟」,具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古老的佛教聖地。也由於這裡隨處可見猴群,有些人也把它稱為「猴廟」。

蘇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四眼天神廟) 蘇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四眼天神廟)
蘇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四眼天神廟)

以台灣人的眼光來看這座佛塔,自然會覺得充滿異國風情,也由於院區範圍中同時有印度教的廟,更是讓人有截然不同的心靈感受。

如果要說尼泊爾人的信仰不夠純正,佛教寺院中雜有印度教的廟,那我們怎麼能把台灣民間信仰中把佛教與道教神祇同地供奉的行為說成是一種信仰的虔誠?

旅行,有時候是一種精神觀照的歷程,透過不同地方人們的行為模式來反思自己過往的認知。

總是有人把「眾生平等」掛在嘴邊,但我常常懷疑台灣有多少人能作到,別的不說,光是讓狗在佛像前進食的畫面,在台灣就很難見到。

我很驚訝這裡的拜拉弗神(Bhairav)是帶著笑容的,作為印度教主神濕瓦(Shiva)的忿怒化身,這樣的笑容是讓人費解的,不知道是不是在這高處俯瞰太久後,一種觀看谷地子民所受苦難後變形的面容?

加德滿都(Kathmandu)市區中賣蒂卡(Tika)的小攤

十月初的尼泊爾,整個國家子民正處在歡度全年最大節慶「達善節」(Dasain)的喜氣中,大小廟會不斷,處處可見高飛的風箏,鞦韆上盪漾出一年豐收的喜悅。

加德滿都(Kathmandu)老城區的路旁,小販將神像整齊地排列開來。幾袋鮮豔的色料是這個國家的特產,是當地人點在額頭中央的「蒂卡」(Tika),象徵著神明的存在。

加德滿都(Kathmandu)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加薩滿都(Kastha Mandap) 加德滿都(Kathmandu)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庫瑪莉寺(Kumari Bahal)
加德滿都(Kathmandu)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濕婆-帕瓦娣廟屋(Shiva-Parvati Temple House)

加德滿都(Kathmandu)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黑色拜拉弗神像(Kal Bhairav) 加德滿都(Kathmandu)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哈努曼猴神(Hanuman)雕像
DSC_0413.JPG

作為世界遺產「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核心區域之ㄧ的加德滿都「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屹立的皇宮與寺廟建築中,諸天神佛以各自的方式護庇著往來的子民。

「濕婆-帕瓦娣廟屋」(Shiva-Parvati Temple House)建築上,相擁的濕婆(Shiva)與帕瓦娣(Parvati)神像在窗口俯視經過的芸芸眾生。巨大的黑色「拜拉弗神」(Bhairav)雕像前,印度教女子正虔敬地讓人在額頭點上「蒂卡」(Tika)。至於「哈努曼猴神宮」(Hanuman Dhoka)前的「哈努曼猴神」(Hanuman)雕像,臉上厚厚的蒂卡粉已經掩蓋住本來的面目,彰顯著尼泊爾人民對於祂的崇敬。

馬罕德瓦神廟(Mahendreswor Temple)入口處,手持三叉戟的濕瓦神(Shiva)與聖牛雕像昂首睥睨。尼泊爾的諸神與眾生共享這個神聖的場域,穿過時空之門過後,交融出特有的文化氛圍。

帕坦古都(Patan)黃金寺廟(Golden Temple) 帕坦古都(Patan)黃金寺廟(Golden Temple)
帕坦古都(Patan)黃金寺廟(Golden Temple) 帕坦古都(Patan)黃金寺廟(Golden Temple)

「帕坦」(Patan)位在加德滿都南方八公里,是「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裡的第二大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教城市。在這樣的城市裡,大約有600座的佛塔,代表性的寺廟也有55座。行程裡安排了兩座寺廟,其中一座是「黃金寺廟」(Golden Temple),也被稱為「克瓦寺」(Kwa Bahal)或「希拉尼亞瓦那寺」(Hiranya Varna Mahavihara)。

這裡是個佛教寺院,中庭的四個角落有四尊世尊(Vajrasattva),世尊旁的轉經筒前蹲坐著一隻猴子,虔敬地獻上作為供品的波羅蜜。

帕坦古都(Patan)黃金寺廟(Golden Temple)

中庭旁的長廊二樓,牆面上有著精采的壁畫,莊嚴的喇嘛寺裡,婦女們懷抱虔誠的心境在聽師父講經。

沒有激昂的梵唱,師父平靜的語調自有一股安定的力量,縱使旁邊遊人來來去去,講經的人用心,經講的人專心,自成一個讓人無限敬重的神聖場域。

帕坦古都(Patan)黃金寺廟(Golden Temple)中的活女神照片

說是佛教寺院,仍然免不了受到尼泊爾傳統信仰的影響,「黃金寺廟」(Golden Temple)的院落中,高掛著尼泊爾的活女神「庫瑪莉」(Kumari)的相片。

帕坦古都(Patan)千佛廟(Mahaboudha Temple)中的佛母摩耶夫人像 帕坦古都(Patan)千佛廟(Mahaboudha Temple)

「千佛廟」(Mahabouddha Temple)是行程中另一座在「帕坦」(Patan)古城中的寺廟,以釋迦牟尼佛證道之地印度菩提迦耶(Bodhgaya)的金剛寶座塔為藍本興建的高聳佛塔,有著人們對諸天神佛最高的禮讚。

這座塔,現在看到的模樣是1934年大地震後重修的模樣,當時是整個推倒重建的,舊的建材被拿來在大佛塔旁建了一座小佛塔,裡面供奉了佛母摩耶夫人雕像,佛龕裡還有釋迦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雕像,昭示世人: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帕坦古都(Patan)哈里桑卡廟(Hari Shankar Temple)

距離「千佛廟」(Mahabouddha Temple)徒步大約10分鐘的路程,就是世界遺產「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的另一個核心區域,「帕坦」(Patan)古城的「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

這裡的建築大多出現在14到18世紀,是尼瓦式建築與工藝的重心,富麗堂皇的景象讓它在梵文中被稱為「Lalitpur」,意思是「美麗的城市」。

帕坦古都(Patan)曼嘉水池(Manga Hiti) 帕坦古都(Patan)桑里達宮院(Sundari Chowk)前的甘尼許神(Ganesh)雕像

在這個美麗的廣場裡有一個基地為蓮花造型的水池,水池的出水口則是雕成鱷魚神獸「摩伽羅」(Makara)造型,周圍石版地上深厚的青苔彰顯著這個城市古老的悠遠歷史。

「桑理達宮院」(Sundari Chowk)前,象頭人身的「甘尼許」(Ganesh)雕像與其他神像在牆外守護著沒有對外開放的宮院中庭與皇室花園。在印度教諸神中,「甘尼許」(Ganesh)似乎是最受尼泊爾人歡迎的一位,到處都可以看見祂的雕像,但以雕刻的精美程度而言,恐怕沒有一座能勝過「帕坦」(Patan)「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的這一尊。

帕坦古都(Patan)桑里達宮院(Sundari Chowk)前的世界遺產石碑

猴神「哈奴曼」(Huanuman)及獅子造形的保護神「毗濕奴」(Vishnu)化身「那辛」(Narsingh),與聯合國世界遺產的標誌共同矗立在「帕坦」(Patan)「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最南端的「桑理達宮院」(Sundari Chowk)前。雖然屬於不同的年代,卻都以各自的方式來榮耀這個屬於人類全體的共同文化遺產,在這個世界屋脊的國度裡,散發出一股讓人驕傲的耀眼光芒。

帕坦古都(Patan)到博達納佛塔(Bouddhanath)途中看見的節日遊行車

作為尼泊爾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達善節」(Dasain)期間,接上到處都是臉上點著或是塗抹著「蒂卡」(Tika)的人們,鮮豔的紅色有著旺盛生機的喜悅。

關於「血祭」這件事,其實這次行程在「帕坦」(Patan)「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中的某座宮院中庭剛好遇到,只是在門外就聞到濃厚的血腥味,讓人實在沒有勇氣踏進去。

倒是喜歡在隔天在從加德滿都(Kathmandu)往「博拿佛塔」(Bodhnath)途中遇到的一群年輕人,放送著震耳欲聾音樂的卡車上,頭上綁著頭巾,臉上抹著「蒂卡」(Tika)的年輕男子們,伴著兩個神偶隨音樂起舞,看到來自遠方的遊人時還會愉快地向著他們招手。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雖然搞不清楚他們到底在做什麼,但那種與華人過春節時相同的歡樂氣氛卻感染了每一個路過的人們。

博達納佛塔(Bouddhanath)

「博拿佛塔」(Bodhnath),是世界文化遺產「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中的七個的宗教與皇宮民居建築群組之ㄧ,位於加德滿都(Kathmandu)東方七公里處,是整個谷地中最大的佛塔建築。

博達納佛塔(Bouddhanath) 博達納佛塔(Bouddhanath)
博達納佛塔(Bouddhanath)

這座佛塔與藏傳佛教及西藏有密切的關係,也是尼泊爾境內藏族人的信仰中心,常常可以看見身穿深紅色僧袍的喇嘛。

1993年的電影「小活佛」(Little Buddha)中有一幕,夜幕深沉中,千萬燭光包圍著一個巨大的佛塔。那個場景的拍攝地點就在尼泊爾,而且就是在「博拿佛塔」(Bodhnath)這個地方。

博達納佛塔(Bouddhanath) 博達納佛塔(Bouddhanath)
博達納佛塔(Bouddhanath)前祈禱的藏族婦人

深秋的尼泊爾,正午時的造訪自然是無法看見電影中夜間祭典的莊嚴神聖,不過在佛塔上聚集的喇嘛們,吟唱的聲響自有一股無可取代的濃郁宗教氣氛,不管圍觀的遊客們如何取景,群聚的僧侶們自作自己的功課,不被外界打擾。

感動我的倒不是這些聚集的喇嘛,信步在佛塔周圍漫遊,周圍人們所散發出的虔信自然讓人收起輕漫的態度,那種專心致意的表情,無論是身穿僧袍靜立在烈陽下、或是穿著在家信眾衣裳虔誠地在佛塔下敲鐘,甚至只是在某個不起眼的樹蔭下雙手合十默禱,看到這一切,你會相信天地間有一讓人無法輕視的莊嚴,雖然看不見,卻真實的存在於天上地下,無論是高聲梵唱或是輕聲默禱,在這諸天神佛看守的人間世,人們所能做的就是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崇敬。

 

後續行程:世界屋脊 諸神國度-記一段尼泊爾行旅 (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雁南飛 的頭像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金門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