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給人的的印象就是閩南傳統建築處處,紅磚的溫潤色調,將黃土地空氣渲染的迷離浪漫。從空中鳥瞰,紅磚瓦房似乎已經成為土地的一部分,生生世世與土地上的人們共生共榮。
雖然被稱為「閩南文化的基因庫」,但隨著時代的演進,島嶼上的閩南傳統建築呈現著不同的面貌,尤其在西風東漸的年代裡,許多傳統的建築語彙逐漸消失,加上人們所追求的事物與往昔不同,屋宅的裝飾樣式也隨之改變。
古早的年代裡,人們靠天吃飯,知識的不發達讓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充滿敬畏,也因為生活條件的刻苦,而習慣將對未來的期盼寄託於神明,希望諸天神佛能夠看守身家性命,除了消極的鎮煞避邪之外,更能招福納祥,帶來幸福。
庵前是個歷史悠久的聚落,除了擁有始建於千年之前的唐代牧馬侯祠之外,還有兩棟被金門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古老建物,除了為已經消逝的時光作見證外,也留下屬於興建那個時期的註腳。
與同是歷史建築的庵前11號陳氏古厝相比,33號的「陳振芳古厝」外表明顯的華麗許多,雖然同樣曾被部隊進駐,但屋主的經濟狀況明顯優渥,古厝因此在民國四十、六十二、六十八年(1951、1973、1979年)曾經進行整修,也留下了豐富的彩繪裝飾。
這些彩繪最明顯的,要算是大門門額上的那副仙人圖了,流暢的中國水墨技法,描繪出八仙中的鐵拐李、鍾離權與曹國舅三位仙人。代表富貴武將的鍾離權當中倚坐,象徵落魄老者的鐵拐李在旁祭出神奇葫蘆,另一側貴為皇親國戚的曹國舅身著官服,手執拍板踏歌而來,彷彿要將一身富貴帶進陳氏家門。三仙在一般放置門額的位置上守護,讓人抬頭便見富貴福祿(葫蘆)迎面而來。
除了仙人圖之外,陳振芳古厝正立面的其他彩繪也非常具有可觀性,無論是戲文人物,花草蟲鳥,無一不是躍然牆面,栩栩如生,彷彿下一刻就會迸出牆面,成為真正有生命的實體。
陳振芳古厝除了彩繪精彩之外,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同時擁有兩塊磚製石敢當,一塊鑲在後落後方的牆面上,另一塊則隱身在前落正立面的顏仔磚中,右邊窗戶右上角的位置上就能見到這一塊有隱身術的石敢當。
古厝右前方的另一棟古厝後壁上有另一塊磚製石敢當。
雖然採用紅磚,但石敢當該有的卻一樣不缺,石字中象徵神力的那一點,明顯可見。或許也因為這樣的神力,當周圍的牆體逐漸剝落之時,紅磚石敢當的字跡依舊清晰,為主人阻擋一切邪佞。
周圍三塊紅磚石敢當,就像是剛直不阿的勇士,守護著聚落這個古老角落的安寧。
建築形制上,陳振芳古厝是屬於二落大厝,與陳氏古厝不同的是屋頂形式為馬背式屋脊,而不是燕尾。雖然有店家將地址登記於此,但此地與陳氏古厝一樣,除了特定日子有後輩祭祀外,已經成為空屋。但仙人與石敢當們寸步不移,永遠在這裡,守護著這個遷居子弟們魂牽夢縈的所在。
基本資料
建築名稱:陳振芳古厝
古蹟類別 歷史建築
種類 宅第
公告日期 2007/01/19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0961900004
行政區域 金門縣 金城鎮
地址或位置 庵前村33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 208㎡
指定理由 創建年代久遠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法令依據 文資法
創建年代 清光緒年間 (1903)
簡介
二落大厝
陳振芳出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其父陳詩落曾任金城鎮總兵署基層兵員(嘉慶十四年曾隨邱良功圍剿海盜蔡牽行動),並娶同村鄉紳葉幹亭孫女為妻(當時葉家有船隊往返台金間經商,在葉幹亭五十歲壽辰時,臺灣嘉義學教諭前管寧德詔安兩縣訓導事加三級粘克成曾贈與賀壽屏風,這個屏風在葉家家道中落時由葉氏攜至陳家)。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軍駐守金門時曾暫住於此,此外四十年時在築堂前後空間開挖聯外防洞避難地道。另外建築分別於四十、六十二、六十八年(1951、1973、、1979年)進行整修。八十年後建築閒置,僅於特定節日進行祭祀活動。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訪談屋主陳金泉先生)
外觀特徵 建築前後皆置有「石敢當」
室內特徵 屋內有嘉慶十九年臺灣府嘉義學教諭粘克成賀壽屏風
使用情形 固定時間祭祀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結構補強
構造 硬山擱檁七架
材料 建築正面下緣為花崗石砌(三紋)上緣為紅磚斗仔砌(七紋)
資料來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