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099

說到金門,大多數人想到的不是過往那種前線戰地的肅殺氛圍,就是想到現在兩岸小三通口岸的繁華榮景。然而,在這宛如天秤兩個端點之間的槓桿上,其實才是這個島嶼的核心價值所在。

關於這個核心價值,雖然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學者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約公元前481—前411年)曾經宣稱:「人是萬物的尺度。」但偏偏每個人心中的尺度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看見的核心價值都不一樣。如果你問我心中的金門核心價值是什麼?答案絕對不是長篇大論,而是簡單的兩個字「有情」。

DSC_0132

雖然我強烈懷疑,有多少金門人曾經讀過張潮的《幽夢影》,更懷疑有人知道他曾經在其中寫下「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這樣的話。但金門人的「有情」卻時時表現在生活之中,這種「有情」就像是金門特產的高粱酒一樣,初見時只覺平淡如水,但一經沾唇,馬上就能受到它的濃烈芳郁。

DSC_0107

金門人的「有情」,不只是一種人情世故的送往迎來,而是一種對於天地萬物的怨親平等,不張揚地在生活周遭顯現。就像是水頭聚落邊緣就有這樣一個「有情」的場景,只是它與周邊一片溫潤的磚紅融合在一起,成為聚落生活的一部分。

DSC_0103

這個地方是水頭金水寺前方的「昔仔寺」,雖然它就在後浦老城區(金城市區)通往水頭碼頭的主要聯絡道路邊,卻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一般旅遊指南上也不會介紹這個地方作為觀光景點,但它卻撩起了作家一場對於「美」的沉思。

SC_0096

故事的開始,就是「昔仔寺」前的這副對聯:

昔違故里辛酸客
寺奉他鄉飄泊魂

「就像「昔仔寺」的對聯,將那個時代不可思議的荒謬和個人內心的荒涼,寫得淋漓盡致。」名作家蔣勳在一場金門縣文化局的演講裡是這麼說的。

DSC_0117

昔違故里辛酸客
寺奉他鄉飄泊魂

這一副對聯是由水頭聚落已故耆老黃啟政先生所編,以他自己的說法,是「道盡外出謀生病逝異鄉的辛酸,以及昔仔寺供奉的意義。」並說:「金門日報曾刊登此聯,它同情別離老幼之外出謀生者,讚揚金水村居民,設此寺供奉他鄉飄泊魂之美德。」

整座廟的建築結構非常簡單,是一棟單進三開間的簡單小房子。進到寺中,迎面而來的是一堵沒有彩繪的白漆粉牆,兩側的牆面也是一片潔白。

DSC_0112

整個寺裡的重心,就在正中央的那個神龕了。神龕門扇緊緊閉合,前方端坐著一尊地藏王菩薩的金身。除此之外,就是香爐前的太子爺,與神龕頂上的觀世音菩薩與福德正神的神尊,還有地藏王菩薩與西方三聖的畫像了。

DSC_0114

前方的供桌,簡單的寫了幾行字:

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丑吉旦
前水頭鄉全體民眾 敬置

上額:有求必應

DSC_0120 DSC_0119

令人驚異的是,不管是民國八十七年出版的《金門寺廟巡禮》或是九十八年出版的《金門寺廟教堂名錄》裡都沒有關於這座廟的記載,也因此讓人有了無限想像。

「大概這個小島,你們家鄉有,因為戰爭,有許多外來的人,年輕,死在這個島上,鄉親好心,就為他們收了屍骨,供奉在這寺廟中吧-」蔣勳在《少年水頭》中寫道。

不管如何,這都是金門人一種「有情」的表現,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了,無論相識,還是陌生,遇見了,就是有緣,有緣就有了情義,有了情義,世界便得以維持不墜。

DSC_0126

DSC_0128

DSC_0134

DSC_0142 DSC_0140 
DSC_0139

DSC_0122

因為有著人情,有著記憶,有了人文厚度,讓金門所有的物質之美,變得更加珍貴。

                                     蔣勳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