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有什麼活動是一年之中就算人多也一定要去擠擠的話,我想「台灣燈會」一定會是選項之一。在國家相關資源投入之下,「台灣燈會」無論規模或是可看性都在台灣眾多同類活動之上。
2000年以前,台灣燈會都固定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與兩廳院之間的廣場上舉行,之後才開始由台灣各個縣市輪流舉辦。今年(2013年)的主辦縣市是新竹縣,主題是「2013台灣颩燈會」,以「疾風、高速、未來、簇竹、城市」等設計元素,在騰蛟啟盛、竹光科技、在地人文、魅力竹縣、動漫藝術等五大燈區中,展現新竹縣硬實力與軟實力。
不過,28個分區所分布的面積真的太大了。元宵節當天與家防部指揮官中午到的時候還以為可以一次逛完的,結果逛到最後一般南下高鐵列車都要發車了還看不完,只好在即將進入高鐵新竹站前與騰蛟相約,2月28日睡魔龍王巨燈踩街時一定會再次來訪。
後來聽說當天晚上高鐵新竹站的狀況不少,我們是沒有遇到,倒是看見過了晚上11點,台鐵六家站前還有長長的人龍等著排隊搭火車....
結果,228假期特地來看龍王巨燈,看踩街是看的很過癮,只是看完之後已經接近晚上九點了,逛沒幾個燈區又得趕高鐵回家。這是後話,下回有機會再講,這次先把元宵節當天初赴竹光盛宴的圖文跟大家分享吧!
◎考量距離距離第一場主燈秀的時間還早,所以選擇步行到距離主會場最遠的客家風情館、客家聚落燈區兩個燈區,沒想到鹽錄已經是滿滿的人群如潮水般的湧進。
◎如果是白天到達燈會會場,可以考慮先到客家風情館走走,裡面有台灣第一幅會動的長卷軸畫「台灣客庄節慶風華長卷」。
◎從客家風情館右轉就是「客家聚落燈區」,可以看到「花鼓慶豐年」的主燈。
◎「客家聚落燈區」所在的位置其實就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裡面保存了一些像「忠孝堂公廳」一樣的客家傳統建築。
◎「客家聚落燈區」與主燈區之間有「十三鄉鎮市風光大道」相連,展現新竹縣所屬十三個鄉鎮市的地方特色。
◎往回走的第一個燈區是「踩街巨燈區」,裡面的巨燈都是過幾天踩街大遊行的主角。
◎「踩街巨燈區」中有一個「合擎復古車隊」的展示區,裡面有各種古老名車。
◎離開「踩街巨燈區」,可以沿著「十三鄉鎮市風光大道」往主燈方向走。
◎「競賽燈區」散布整個燈區之中,其中以主燈區前方這一片最精彩。
◎環繞主燈的「傳統燈區」中有2013台灣燈會的巨大主題面板。
◎看完主燈往高鐵方向走,過了橋墩之後就是作成高鐵車頭外型的「颩風門」。
◎「原住民音樂館」中可以看見台灣十四個原住民族的祭典花燈以及傳統服飾與圖騰。
逛到這裡,其實腳已經快走斷了,決定往主燈區走回高鐵,順道逛一下沿路的燈區。
◎三大迎賓門之一的「飛騰門」,看起來真是金玉滿堂的富貴氣象。
◎「交流燈區」以「美好江蘇 天堂蘇州」為主題,以造園手法融合花燈技藝。
這次燈會的範圍真的是太大了,在時間與體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大略的逛過,剩下的就等下次再來逛吧。
來看燈會,真的是要有強壯的雙腳與充分的時間啊!
相關聯結
◎2013台灣燈會(觀光局版) http://www.taiwan.net.tw/2013TaiwanLantern/
◎台灣颩燈會 2013台灣燈會在新竹縣 新竹縣政府官網 http://2013taiwanlantern.net/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