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很微妙的,常常看見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想要有,卻又不想跟別人完全一樣。比如說,時尚美女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穿上名家設計的禮服,卻又怕跟別人撞衫。
看多了金門洋樓,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很多洋樓跟番仔厝的外觀看起來真的十分相似,只有正立面的山牆裝飾不同,這就像眾家美女穿上禮服,卻不忘在最顯眼的地方戴上首飾一樣。
不能否認,金門洋樓的興建是帶著炫耀色彩的,是落番子弟異鄉飛黃騰達後,在家鄉光宗耀祖的一種展示。
1935年,金水黃氏大宗五樹派下子第黃汝楫在印尼經商致富之後,在家鄉水頭聚落興建了一棟「大九架」番仔厝,這就是現在金門歷史建築之一的「黃汝楫番仔厝」。
「黃汝楫番仔厝」建築上最大的特徵就是華麗的放射狀山牆裝飾,就算是前埕周邊有高牆圍起,讓人看不到鏡面堵上華麗的日本面磚,但這個山牆位在顯眼的位置,讓任何人都可以遠遠的望見主人家的發達。
戰地政務時期,這棟番仔厝曾經被當作水頭村的村里辦公室使用。1994年進行「金門與澎湖地區傳統聚落及民宅之調查研究」時,這裡是由水頭人蔡明月代管,當時後落的屋頂雖然受損,但仍可作為水電器材的儲藏室。
而屋主黃汝楫,直到那時候還沒有回來過。
到2003年,這棟建築被登錄為歷史建築時,後落已經是「後落已塌無居住」的狀態了。雖然土地仍然是在黃汝楫兒子黃應言的名下,但資料上的實際居住人是黃靜松,此人名不見於《金水黃氏族譜》中,可能需要再確認。
雖然在水頭番仔厝的興建時間中,黃汝楫番仔厝的興建年代晚於比黃積侢宅,但它華麗的外觀卻影響了同個地域中的其他番仔厝建築。
例如,同為金門歷史建築的鄭文周番仔厝。
從很多建築細節裡,都可以看見黃汝楫番仔厝的影子。
不過,最顯眼的正立面山頭裝飾,可以看得出來兩者的差距。
這棟房子的建築年代晚了一至二年,原本是一棟一落四櫸頭的房子,因為漏雨崩塌而改建,考量當時的經濟狀況,所以用保留舊有櫸頭的思維,主屋改為番仔厝,請為黃汝楫番仔厝施工的匠師來翻修。
從側面看,可以看出前落的進深比較淺,所以有人稱為「小九架」。
於是,建造黃汝楫番仔厝與鄭文周番仔厝的匠師,又被請來施工。
建造完成的,也是金門歷史建築,洪克保番仔厝。
與之前相比,正立面山頭的看起來是越來越簡單了。
但側面山牆卻是越來越華麗。
不過,細節處還是看得出來前兩棟番仔厝的影子。
這樣的例子,在金門洋樓中並不算特例,如果看多了金門洋樓,就可以發現鄰近地區的洋樓都有著相似的面容,免得讓房子看起來太過標新立異。
當然,關於匠師與建材的來源,也會影響不同洋樓的面貌。
就這樣,一樣與異樣之間,金門洋樓產生了變化,每棟房子有每棟房子的獨特表情,深深讓人著迷,吸引八方而來的人前來尋訪。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黃汝楫番仔厝 | |||||||
地 址 |
金門縣 金城鎮水頭74號 | |||||||
類 別 |
歷史建築 |
種 類 |
宅第 | |||||
公告日期 |
2003/03/31 |
公告文號 |
府教社字第092001570 號 | |||||
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指定理由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
創建年代 |
西元 1935 年 | |||||||
歷史沿革 |
建於1935年左右,為黃汝楫至印尼經商,致富後返鄉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此宅曾為水頭村之村里辦公室。 | |||||||
屋主生平 |
黃汝楫為金水黃氏大宗長房五樹派二十世,1976年卒於內地 | |||||||
外觀特徵 |
前落門面上有幾何形山頭裝飾,綴以放射狀線腳,類似當時西方「裝飾藝術風格」(ArtDeco),上勒「紫雲衍派」,中西合璧,極富特色。 | |||||||
內部特徵 |
建築平面格局為大九架番仔厝,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 | |||||||
附近景觀 |
建物前方景觀略嫌凌亂。 | |||||||
備 註 |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