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看見整片的油菜花田了呢?
曾經,一眼望去無邊無際的金黃色花海是台灣鄉間歲末年終常見的美麗風景,油菜花隨著北風搖曳,白粉蝶歡愉地在其間飛舞嬉戲。
這是屬於台灣的鄉間景像,雖然在台灣加入WTO之後,油菜花的栽培面積縮小不少,但現在仍舊可以看見美得讓人感動的花海。
霧峰是著名的「益全香米」產地,稻穀豐熟時的沃野千里,還有滿溢在鄉間小路中的稻花香,都是美麗的感官享受。而每年二期稻作收割之後,也接近歲末年終了,農家通常不會緊接著種植第三期的稻作,而是讓土地休養生息,預約來年的收收。
田地休息並不是放任不管。就像人到冬天要進補一樣,田地到了冬天也需要進補,進補的方式就是補充土地的養分,而栽種綠肥作物就是其中一種方式。
「霧峰」稻田最主要的分布區域大約在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過烏日之後,尤其是在快要到國道六號(水沙連高速公路)時,高架道路兩邊在每年這個時候,都可以看見一塊又一塊的油菜花田。
前幾年,因為有經費補助,這一帶的田地在休耕時灑下了大波斯菊的種子,形成了繽紛的花海。
對於大波斯菊這種植物,我並不否認它的美麗,只是出現在耕作的稻田中總是一種違和感,有一種不太真實的存在。
如果時間不趕,真的可以到這裡的田間走走,只是道路是鄉間小道,有時會車不容易。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騎摩托車或自行車進來,更可以感受這一片耀眼的金黃。
行走在這一片油菜花田之間,眼前的大地就像是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花毯,讓人無論心中或是眼裡都徹底的亮了起來。
一朵一朵的小黃花雖然不起眼,但聚集在一起就能展現出群體的力量。涓滴能成海,點點小花則是成就了一大片花海。
現在這個時候,台灣最不缺的就是花海,只是大多數的花海幾乎都是波斯菊,纖細細長的形象雖然美,感覺卻也脆弱,說是代表台灣土地,卻也太過柔弱。
油菜花就不一樣了,花朵雖然不大,枝葉也沒有柔美的線條,整株卻散發著土地的大氣,堅忍地在北風中展現盎然生機。
自從台灣加入WTO之後,國家的政策似乎逐漸向滅農的方向走,以補償費的方式來鼓勵農民把土地休耕,荒煙漫草成為良田的主人,然後讓台灣糧食的價格「與國際接軌」,明明是糧食生產國,卻讓人民糧食價格隨著國際動盪。
早些年,或許是擔心太多的休耕田地太難看,會補助各種草花種子,營造出花海繽紛的景象,只是當國勢趨弱,沒有經費再繼續粉飾太平時,一片良田中夾雜荒地的畫面,在台灣絕不少見,甚至成為台灣獨特的田園景觀。
當「農為國本」成為類似一種類似烏托邦的存在時,田地的荒蕪不會有太多上級的關愛眼神,取而代之的竟是轉變地目,把農業用地轉變為其他用途,以開發之名鯨吞蠶食國家的根本。
當種稻得地方越來越少,幫土地進補當然就更少人注意了,於是歲末年終的油菜花海在台灣越來越少見,成為逐漸走向滅絕的田園景觀。
霧峰,因為是「益全香米」的故鄉,還保留著大片的田地,也因此留存了這一片美麗的田園風光。
日本,中國,不乏以油菜花海為特色的旅遊景點,但是像台灣這樣有檳榔相伴的南國景像,應該是絕無僅有了。
當大多數人沉醉在多樣繽紛的各種花海時,油菜花卻給我更深的感動。
花海的存在,只是一種短暫的華美,就像煙火一樣,驟時的燦爛輝煌之後,什麼都沒有留下。
而油菜花呢?
它的存在,就是一種意義,努力的生根發芽,就是為了滋養土地。花開的越繁茂也越讓人欣喜,因為之後的秧苗將會有更多的養分成長。
舊正社區在霧峰的這一片農業區中,此時正值油菜花盛放,正是賞花之時。
一片耀眼金黃中,鑲嵌著幾片鮮紅的色塊。
這些紅,有不輸給油菜花的壯盛之美。
在檳榔樹下也有同樣的南國風光。
這片紅,不是新品種的油菜花,而是另一種綠肥作物「早苗蓼」。
一條條紅色的花序,乍看之下與毛毛蟲有幾分神似。
「早苗蓼」其實是稻田中常見的雜草,幾乎所有的農田中都可以看見它的蹤跡。
但是這樣整片整片的「早苗蓼」卻是刻意種植的,拿來作為綠肥。
沒有刻意營造的花海意象,沒有花團錦簇的繽紛,油菜花與早苗蓼,就是靜靜地在土地上生長,默默地開花結果,縱使一個來自遙遠得地中海沿岸,一個是台灣的原生植物,卻同時織就成台灣土地的美麗面貌。
對於在土地上耕作的人來說,這樣的美麗,只是一個生活場景,或許農忙之餘,偶而的抬頭,才有餘暇欣賞這一片不經意型成的花海吧!
黃昏的鄉間小路,雖然沒有牧歸的老牛,牽著鐵馬也是走向回家的路上,這一切是如此的寧靜,宛如一首亙古不變的詩篇。
回頭看剛才的田園,眼前的景色就像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阿爾弗雷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畫中最喜歡的道路主題,向前延伸的道路兩旁,有色彩鮮明的色塊。
台灣處處有如畫的風景,不用刻意的營造,與土地脈動結合的美景自然天成,只等有心人來訪。
旅遊資訊
霧峰油菜花田
位置: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中投快速公路沿線
鄰近景點
植物基本資料 |
||||||||
中 名 |
油菜 |
科 名 |
十字花科 | |||||
學 名 |
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amplexicaulis Makino |
別 名 |
芸苔, 蕪菁 | |||||
台灣分布 |
全島平地栽培(彰化縣栽培最盛,台中、苗栗、嘉義、雲林、南投亦栽培不少。) | |||||||
原產地 |
歐洲與中亞一帶 | |||||||
性 狀 |
莖高約 1 公尺左右,開花時多分枝,顏色有綠色和紫色,視品種而定。葉脈明顯,葉端成圓形,葉片長約 20~30 公分,視肥力和水份充足與否而定。花黃色,四瓣。果實為短角果,由兩片莢殼組成,中間有一隔膜,兩側各有 10 個左右的種子。種子的顏色呈深紅色或黑色。 | |||||||
用 途 |
台灣的油菜花季約在十二月底至次年二月。這段期間,農民趁著水稻秋割後至春耕前的空檔,在農田撒種油菜仔,因此冬天時,全省各處都可到油菜花田。農民最主要目的是把油菜當成施肥植物、有機肥料來使用。當油菜花繁花盛開後,在春耕前,油菜隨著整地犁田而掩埋滲入春泥,而成為促進稻米生長的養份。 | |||||||
備註 |
油菜栽培品種從植株外形大致分為小油菜及大油菜 2 種,小油菜又稱帚種、赤種,是本省的老品種。大油菜稱為西洋種、朝鮮種、黑種,植株葉片均比小油菜大,種子含油量高,為主要推廣品種。 |
|||||||
資料來源 |
http://kplant.biodiv.tw/%E6%B2%B9%E8%8F%9C/%E6%B2%B9%E8%8F%9C.htm |
植物基本資料 |
||||||||
中 名 |
早苗蓼 |
科 名 |
蓼科 | |||||
學 名 |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
別 名 |
早苗蓼, 旱辣蓼 | |||||
台灣分布 |
全島低海拔地區常見 | |||||||
性 狀 |
莖光滑,常具紅色斑點;節膨大。葉披針形,具腺點,中脈及葉緣具短毛,老葉下表面常具白色綿毛。葉鞘呈管狀,不具或具極短緣毛。花序分枝穗狀,常彎曲下垂。 | |||||||
用 途 |
綠肥 | |||||||
備 註 |
早苗蓼植體組成之纖維素含量比一般之豆科綠肥高,因此,其施用比一般傳統綠肥更能增加土壤有機物,尤其是經過多年之後,其使土壤有機物之增加,會高於種植傳統豆科綠肥者。其犁入土壤之時間,無特殊之要求。只要在一期作水稻整地時犁入土壤中即可。由於其枝葉細小而軟,翻犁甚為容易,犁入土壤中很快即腐爛。 (資料來源:綠肥作物栽培利用手冊) | |||||||
參考資料 |
◎台灣維管束簡誌第二卷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