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蕭洋樓群中,最常被人誤會的應該就是最右邊的小洋樓了吧!
在舊有的文獻資料裡,幾乎一面倒地以為它與旁邊的蕭顯傳洋樓與蕭顯紀洋樓同樣興建於1890年代,是金門最早的洋樓群。
但隨著金門鄉土資料逐漸受到重視,許多過去根深蒂固的說法也開始受到質疑,尤其當老房子的後代跳出來說話時,許多資料的正確性便會受到嚴格的考驗。
東蕭12號這棟小洋樓,依照蕭顯傳洋樓興建者的說法,是蕭千耀所有,興建年代與其他兩棟不同,是民國四十幾年時,屋主為了兒子娶親而將舊有的一落四櫸頭房子改建。
如果仔細觀察這棟小洋樓,許多地方都可以看見它是在原有房屋建築結構上加蓋的房舍。
首先是一樓與二樓之間的樓板,可以看出來原本這裡是櫸頭(廂房)的平脊屋頂,後來才向上增建二樓,並且向後方延伸出一排新的房舍。
除此之外,比較它與蕭顯傳洋樓與蕭顯紀洋樓的外觀,可以發現它們的建築風格並不一致,另外兩棟外廊都有明顯的圓拱,也有繁複的灰泥裝飾,不像這棟洋樓外觀如此素樸。
當然,建築外觀是否華麗與興建者的財力有關。但是民國初年興建的洋樓外廊顯得如此沒有防備的卻不多見。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是金門興建洋樓的高峰,但這些帶有炫耀意味的建築卻也容易招致盜匪覬覦,所以多具有防禦設施,要像蕭千耀洋樓這樣幾乎毫無防備的,不太可能會是民國三十年代之前的建築,所以建於民國四十幾年的說法是值得人們相信的。
走在蕭千耀洋樓與蕭顯傳洋樓相鄰的巷弄裡,更可以清楚地感覺兩者的不同,無論是建築用料的材質、風化程度,還有建築的方式,都說明這兩棟不會是同一個時期興建的洋樓建築。
隨著基礎資料的陸續完善,金門老房子的故事也逐漸為人所知。但有更多的老房子在它們的故事被人們知悉前就因為種種原因而倒下。東蕭洋樓群能保留到現在,或許是因為前面有東蕭風獅爺守護吧!
希望在風獅爺的看守下,這些房子能被好好的保留下來,讓更多人能夠看見金門老房子的故事。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蕭千耀洋樓 | |||||||
地 址 | 金門縣 金沙鎮東蕭12 號 | |||||||
類 別 | 未指定登錄 | 種 類 | 宅第 | |||||
創建年代 | 民國四十幾年 | |||||||
歷史沿革 | 原址為建於清末的一落四櫸頭閩南傳統式建築,民國四十幾年因娶親而加建洋樓。 | |||||||
外觀特徵 | 一落四櫸頭加蓋左方疊樓,疊樓二樓外廊側邊可見原本櫸頭屋頂的痕跡。 二樓山頭有「古榮衍派」四字,字跡已開始風化剝落。 |
|||||||
附近景觀 | 與蕭顯傳洋樓與蕭顯紀洋樓共同組成東蕭洋樓群,前方水池旁有一尊東蕭風獅爺 | |||||||
備 註 | ||||||||
資料來源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