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榮湖邊的後水頭聚落,沿著農路到金門縣縣定古蹟黃偉墓的途中會過一座小橋,橋下的潺潺溪水就是金沙水庫上游的金沙溪。過橋之後可以看見一個石頭搭成的亭子,裡面有一塊大石頭,閱讀一旁金門縣政府的解說牌可以知道這塊大石頭大有來歷。
它,正是黃偉墓古蹟群之一的「墓表」。
說是「墓表」,其實上面刻的是「松江知府致仕逸所黃先生墓志」。
這塊石頭的體積相當大,高有201公分,寬158公分,外表有兩種不同顏色。顏色不同並不是因為當年取材就拿到這樣的石材,而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它是倒在地上的,深色部分是被埋入土中的部分。由於地下水中的礦物累積,造成它染上氧化鐵的顏色,上半部暴露在空氣中的則依舊呈現原本的石材色澤。
雖然上半部保留了原本的顏色,字跡卻也因為暴露空氣中而逐漸風化消失,只剩下最上面那一排「松江知府致仕逸所黃先生墓志」的字跡,而下半段則保留了完整的字跡。
解說牌上有把墓前可以辨識的字寫出來。不過有幾個問題。
一是上面的字跡與原本的完全不一樣,原來的字俊秀挺拔,刻工也精湛地表現筆劃的粗細深淺。
第二個錯誤比較離譜,「金貴亨」的名字是錯的,正確名字是「金賁亨」。
把「金賁亨」誤為「金貴亨」在金門也不是第一次了,1970年出版的《金門先賢錄》中就有這樣的一段文字:「傳係黃偉在松江府任上所拔之門生金貴享,後任福建巡按,時黃偉家居,金特來鄉謁訪,題匾敬獻」。但是2002年出版的《金門縣縣定古蹟慈德宮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一書中已經指出這個錯誤,在之後樹立的解說牌還犯這樣的錯誤就有點不應該了。
關於「金賁亨」這個人,網路互動百科是這樣介紹的:
【金賁亨】(1483-1564),字汝白, 臨海人。 明正德二年(1507)舉人。 九年登進士 ,歷任刑部郎中 、江西按察司僉事 ,在任平反冤獄,嚴懲貪官,打擊豪民,頗得百姓好評。 在江西,曾兼理學務。 選拔優秀生員數十人,聚集白鹿書院,賁亨親自講學。 後歷任貴州、福建學政。 於福建省城創建道南書院,教育諸生“先行後文”,注重品德教育。 又選優秀生員集於養正書院,研討洛閩理學。 賁亨一生潛心理學,身體力行。 他認為治學之道,要在莊敬嚴肅上下功夫,把端正思想作為準則,以自我克制為最大勇敢。 他學識精深淵博,於《周易》下過大功夫,著有《學易記》,其他著作甚豐。 又曾與縣人餘寬同修《臨海縣志》。 其《 台學源流 》、《 道南錄 》二書收入《 四庫全書 》。
至於他與黃偉的關係,兩個人是好朋友,不是《金門先賢錄》中的:「傳係黃偉在松江府任上所拔之門生金貴享」。
「墓表」是立於墓塚或是神道之前的碑,記述墓主的行誼,不但彰顯其成就,也讓後人能因此惕勵。而黃偉墓墓表敘述的自然是關於黃偉得生平事蹟。
依據羅元信先生所發表的《「邦伯」匾、「道南書院錄」與「大禮議」--關於黃偉的文獻拾遺》一文,為黃偉撰寫墓表的金賁亨,他所寫的《一所金先生文集》在大陸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中藏有清代手抄本。所以雖然現在看到的碑文已經不完整,但如果能找到這本書,就可以知道全文,對於黃偉生平也能就有更確切的認識了。
黃偉墓墓表所在地除了石碑之外,還有石亭、基座、地坪等附屬構件,據說這些都被部隊拿去建築防禦工事,只留下這塊碩大的石碑。在金門縣政府的努力下,石碑被重新放置在新的構件上,隔著田野在不同方向與黃偉墓建築本體與神道碑遙遙相望,等待有緣人來尋訪關於金門品德完人的一頁傳奇。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黃偉墓墓表石亭(黃偉墓古蹟群範圍局部) | |||||||
地 址 | 金門縣 金沙鎮後水頭到斗門間高地 | |||||||
類 別 | 縣(市)定古蹟 | 種 類 | 墓葬 |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
公告日期 | 1999/06/15 | 公告文號 | 金門縣政府民字88009955號 | |||||
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
登錄理由 | 具有保存價值 | |||||||
創建年代 | 明嘉靖十七年(西元 1538 年) | |||||||
歷史沿革 | 黃偉墓造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民國88年6月15日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後,96年11月9日開始動工整修,歷時一年四個月,98年3月初正式竣工,共花費經費九百九十餘萬元。 | |||||||
主人生平 | 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汶水頭(今後水頭)人,生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曾任泉州府吏,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治獄以清、慎、明、恕著稱,後升至南雄知府,省徭役、明禮教、禁游女、去淫祠,因當道所荐而改知松江府,屢有治績。後因直疏無諱,不附和當道,返鄉養親講學。在黃偉的影響下,民風習俗丕變,金門民間有「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叟」之俗諺,並稱誦其為「品德完人」,亦被列為溫陵十子之一。嘉靖十六年(1537年),泉州大饑,巡按李元陽請黃偉、許福及俞大猷代行賑災,黃偉殫精竭力而勞瘁成疾,終於次年三月十七日卒。 | |||||||
外觀特徵 | 墓地東北方的不遠的金沙溪畔,有倒地之石碑一塊,上半部所雕之字已磨損無存,下半部清晰可見,刻工極高,其上記載黃偉之生平事蹟,碑文尾端刻金貴享撰,金氏乃黃偉任松江知府所提拔之門生,曾多次來金碣訪。此碑原有碑亭保護,可惜亭已被毀。 (註:已於2009年重立,其餘錯誤請參考本篇正文) | |||||||
附近景觀 | 坐落在太武山北麓「斗門重劃區」的坡地上,位置在後水頭與斗門兩村間,因穴形如鳥張翼狀,穴稱「飛鴉落田」,氣勢頗為雄偉。前臨平疇,有斗門溪與金沙溪自二側緩緩流過,再會聚於墓前方不遠,背負太武山,以福建海岸諸峰為朝山,當時被列為金門四大風水吉地之一。 | |||||||
備 註 | ||||||||
資料來源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旅遊資訊
黃偉墓
金沙鎮後水頭到斗門間高地
自行開車:
金沙市區→左轉環島北路四段→金門警光會館下個路口左轉直行即抵。
環島北路轉彎處有指標引導
搭乘公車:
山外車站搭18路公車或至沙美車站搭31、33路公車在「后水頭」站下車後,沿著路標前往,路程約1公里。
公車路線與時刻請點此連結:金門縣公車動態資訊系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金門黃偉墓 [縣定古蹟]
金門品德完人黃偉相關史蹟 (請點圖連結至介紹文章) |
||||
慈德宮 |
||||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