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要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
從金門現在密度高居全國第一的道路來看,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金門第一條公路是在民國十九年才出現。在這之前,聚落間的往來大多依靠「官路」作聯繫。
現在金門塘頭金蓮寺正前方田野的樹叢間可以隱約看見幾塊中間有孔的花崗岩,表面平整的程度讓人一眼就看得出來是經過人工所雕鑿。
目前可以看見的石頭總共有四塊,兩兩各自成對。
從現在被爬藤覆蓋的荒涼景象,讓人無法相信它們原本是「下馬碑」的夾杆石。
「下馬碑」豎立的地方,官員經過的時候都要下馬或下轎以表示尊重,對擁有者來說是一種極高的榮耀。而這塊「下馬碑」的存在,是為了表彰明朝司禮太監張敏對於保存皇帝血脈的重大貢獻,所以豎立在靠近他父親張益初墓地的官路邊。
這塊「下馬碑」的形式與一般常見的石碑不同,整個建築體外觀像一個牌樓,上面橫書「下馬碑」字樣,而夾柱石就是固定柱子的石頭,通常是以前後包夾的方式把柱子固定。
夾柱石本來有四對,但目前只看得到兩對,其中一段還因為中央空間長了樹而逐漸變形,長久下去,或許這幾塊曾經代表著至高榮耀的石頭會與張敏傳奇的一生一樣,成為只能在古文獻中讀出的一頁傳奇。
下馬碑已經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了,那夾柱石呢?會不會就在我們這個時代中走入歷史?
明司禮太監張敏相關遺蹟
青嶼祖厝-金門青嶼張氏家廟(敇賜「褒忠祠」大宗)[歷史建築](歷史建築登錄已於2011年10月24日起解除)
失去歷史建築身分的文化資產-金門青嶼張氏家廟(敇賜「褒忠祠」大宗)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