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一日的舟車勞頓,大家都累了,相約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就各自進房去睡了。

習慣在七點起床,這一天清晨雖然身體疲憊未解,雙眼卻習慣性的在七點睜開,在床上翻了幾次身,最後還是決定下床,盥洗後到金城市區去散步。

軍友社的二樓有個小陽台,從陽台看出去就是金門鎮總兵署,這個全台閩地區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衙署,在庭中兩株樹型廣大的老榕樹庇蔭下,感覺不到衙門的肅殺氣氛,只有早起的鳥雀在老樹枝椏間追逐嬉戲。

往總兵署的後方望去,全金門最巨大的木棉樹依舊如百餘年前般,靜靜地看守金門的子民。

走出軍友社,決定靠近去欣賞木棉樹,但總兵署還在整修中,無緣像過去般到樹下仰頭,只好繞著總兵署走,從外圍看老樹花葉落盡的姿勢。

木棉是很陽剛的樹,筆直的樹幹有力地將枝葉高高舉起,花朵盛開後又是毫不猶豫地整朵落下,就像壯士斷腕般義無反顧,曾經是戰地的金門,縣樹選擇的就是這種花開時如英雄浴血般壯烈的英雄樹。

所謂的「金門城」,指的其實不是現在的金城市區,而是指在文台古堡與金門酒廠舊廠附近,現在的金城市區以前被稱為「後浦」,從區中靈濟古寺屋脊上「唐朝德宗貞元年間創建」的字樣來看,這個區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千年,一天一天算要算好久好久的時間。

但是幾經流轉,現在後浦大部分的建物都是清朝以後建立的,在清朝康熙年間(西元1680年),總兵陳龍從金門城移防後浦後,後浦就慢慢變成金門的軍政經濟中心。

我繞著總兵署走,走到了署後的珠浦北路,窄小的巷弄在老宅的掩映下有一種歷史的氛圍,在某些角落裡你會懷疑,時光是不是在這裡留住了腳步,讓這裡的時間停留在百年前的某個清晨。

我沿著珠浦北路走,不知不覺走到了「北鎮廟」,這座後浦北門里的境主廟前停放著為數不少的三輪車,每部車都經過精心的裝扮,想來將在幾天後的城隍祭派上用場。北鎮廟主祀玄天上帝,創建於清道光年間,精美的石雕展現它前清古廟的丰采。

繞回珠浦北路,看到了老城區裡一棵高聳的大樹,走進一看,原來是棵少見的百年玉蘭花,所在位置是清代富商林斐章的宅邸。宅邸的主人最為人所稱道的善舉之ㄧ,就是獨力捐建目前被評為國家三級古蹟的「奎閣」。

建於同治年間的「將軍第」,是前清二品武官盧成金的宅邸,雖然已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時光,但在幾年前的整修下有一種嶄新丰采。但是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重修的時候,要把大門屋簷上的彩繪改成紅龍呢?本來就是畫紅龍嗎?門另一邊的彩繪則是神仙魚...........

走了半個小時,也把後浦北區走了一小圈,看到「鄧長壽洋樓」就算是回到了軍友社。鄧長壽洋樓如今雖然略顯殘破,但在軍管時期從蔣中正、蔣經國以降,胡璉、郝柏村、蔣緯國、白嘉莉等名人都曾住過這裡,李登輝在擔任農委會技正時也曾入住,所以用「冠蓋雲集」來形容它曾經有的風光並不為過,不過隨著世事的變遷,如今它已成為福建省政府外地員工的宿舍。

回到與洋樓一牆之隔的軍友社喝口水,同行友人還在睡夢中未醒,於是就出發往另一個方向,繼續後浦舊城區的散步。

出總兵署後往前直走,前面那條路是金門的老街-莒光路,左轉就可以看到靈濟古寺,到了古寺右轉則可以看到國家一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底下就是熱鬧的大陸街,清晨的市集有著屬於庶民的生命力。

牌坊附近的模範街,丁字形的街道有著整齊的紅磚色調,仔細看看卻是每家有每家的表情,是金門全島唯一洋樓形式的街道。也是少數整條街被劃入歷史建築保存的地方。

再回到總兵署,剛好遇到正要出門的北都跟又寧,於是陪著她們再走一次珠浦北路,不過這次是從將軍第開始,與剛才不同的是這次有走進天井,看裡面的說明牌還有前人遺留的烏金磚。

走出將軍第,往金門高中的方向走,依序參觀了「金門基督教會堂」及「浯江書院」,趁著沒人的空檔走進了整修中的浯江書院,裡面的「朱子祠」是宋儒朱熹在金門講學的紀念,充滿了莊嚴肅穆的感覺,名列國家二級古蹟之林。

原本預計要到金門高中看小白宮,但臨時的一陣雨把我們逼回了老城區,繼續我們的老街漫步。在一陣鑼鼓聲中我們被吸引到了浯島城隍廟,巧遇廟埕上演傀儡戲。

等待雨停的時間裡,我們把城隍廟裡裡外外看了一遍。城隍廟以前叫做「木驢仔頂」,這是因為每年四月十二迎城隍時,所有人在小土丘專心看戲,就像木頭驢子一樣,後來土丘被日本人剷平,留下的紅土讓這裡改名為「紅大埕」。城隍祭典是後浦地區的大事,每年的遊行都會造成萬人空巷。

「陳」是金門第一大姓,全島有所謂的「十三陳」,但是金門陳姓的總祠是位在後浦,所在地是金門右營衙署所在地,因為風水好,所以陳氏先人在衙署遷移後設法取得此地設祠,用了將近三萬的銀元來建造。

宗祠旁的屋宅已無人居住,卻是古意盎然,走到這裡用了一個半小時,接到友人已抵金門的電話,結束這一趟後浦舊城區的歷史散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門 旅遊 後浦 金城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