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的初夏,總是雨霧繚繞 ,因為霧,我們金門第一天的行程幾乎都在機場等待中過去。
全員到齊,已是黃昏,到吧薩好好的吃ㄧ頓,然後在小巷子裡亂鑽一通後,大家也就盥洗入眠了。
直到,隔天清晨。
這一天,島嶼還是充滿濕意。
各自盤算之後,每個人就各自去逛了。
沒有人敢確定,雨,下不下。
在珠浦北路逛過一圈後,回到總兵署,恰巧遇到了北都跟又寧,三人作伴又再去隨意逛逛了。
拜訪了將軍第、金城教會、朱子祠,在巷弄中找尋古意之後,往金城高中找小白宮的路上,雨,飄下來了。
冒雨跑到了附近的 7-11,去蓋傳說中的風獅爺章,在店裡閒晃了一下,買了把傘,趁著雨小的時候,快閃到附近的路上,往總兵署方向前進。
在快接近浯島城隍廟的時候,遠遠地就傳來鑼鼓的聲音。
「是廟會嗎?」抱著疑惑的心,三個人還是快速的往城隍廟前進。
到了廟埕,沒有想像中的冠蓋雲集,只有一個老人家帶著一小團人對著廟門口在作戲。
「哇!是傀儡戲!」從來沒現場看過傀儡戲的我們,就停下腳步,看師傅一個人專心地操弄木偶。
不知道是不是沒有人知道,廣大的廟埕沒有什麼觀眾,看起來有點冷清。
不過謹記不能擋住神明視線的禁忌,我們跟其他好奇的遊客都是在旁邊觀賞。
不過,到底在演什麼?
不知道。
但是老師傅把偶操的活靈活現的,這一點我們倒還看得出來。
我們到的時候,師傅操弄的是身穿大紅朝服的人偶,過了一陣子,身穿黃衣的女偶也上陣了,動作跟紅衣人偶一樣,先對著廟門鞠躬,然後兩個偶互拜,老師傅嘴裡則是念念有詞,但因為我們站的遠,鑼鼓聲又把周圍的聲音蓋了下去,所以到底在唱什麼,實在是搞不清楚。
不過,這不影響我們的觀賞。
雨,沒有停的跡象。
我們在雨中的廟埕,聽著我們聽不懂的戲。
該不該叫好?
沒把握,也不知道。
趁著中間休息的空檔,我們進廟裡晃了一下,順便去找洗手間。
再回到廟門口時,戲文已經改了。
這次上場的是武將打扮的偶。
竟然還有飛踢的動作。
老師傅的表情也比剛才豐富,除了延續之前的念念有詞之外,還會不時的伸出舌頭。
這時候才警覺,這是一齣除煞戲。
難怪當地人幾乎都不來看,戲臺周圍的都是外地人。
不只看戲的是外地人,演戲的也是外地人。
「廈門翔安戲校」
裝著道具的木箱外,斗大的幾個字。
「是不是金門已經找不到這樣的師傅了?」
我想起去年來金門,看到榮哥朋友收藏的一箱傀儡戲木偶
那是在一個垃圾場撿到的。
褪色的衣裝,剝落的顏料,訴說偶的歷史悠遠。
不知道那批偶為何會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
戲團的其他師傅嘴裡叼著菸,盡職地敲鑼打鼓吹嗩吶。
廟埕上只剩下我們三個還在看戲。
三個異鄉人在陌生的地方,看另一群異鄉人演一齣看不懂的戲。
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
(200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