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後浦的南門境是個神奇的地方,縣立體育場與天后宮間的民族路人來車往,似乎感染了莒光路鬧市的喧囂。但是只要轉個彎,時空似乎就凝結在半個世紀前,寂靜的小巷閴無人聲,褪色的紅磚牆帶著人潮散去的滄桑,陽光斜射進巷弄中,空氣裡瀰漫著幾許風華不再的落寞與寂寥,曾經的繁華光景,竟也成為過往雲煙,如果不是僅存的老宅見證,人們可能早就忘了這裡曾有的繁華。

民族路214 號的「許允選洋樓」從1915年就出現在這裡了,中西合璧的老宅裡收藏著建造者「許允選」及其後代的生活行誼及故事。

許允選,字初蕊,後浦人。民國20年膺選縣商會會長。抗戰軍起,避地鼓浪嶼,參加難民救濟工作,人頗德之。37年,代本縣參議會會長,翌年,大陸棄守,允選溝通軍民感情,協助籌辦軍民供應站,安定地方,著勞績焉。

金門縣志卷十二的人物中,將許允選的事蹟放入第七章的義行中,彰顯他對金門的貢獻。

許允選原本在金門與廈門之間從事建材買賣,致富後修建宅第,原本預計要蓋3層樓的建築,但是依照金門的習俗,聚落裡的房子高度不可以超過家廟,許允選洋樓的位置剛好在許氏家廟前方,所以高度不能超過家廟,所以只好把前落部分2 樓化作成疊樓,總高度低於許氏家廟,所以外觀可以看出疊樓部分明顯低矮。

許允選洋樓其實是一座四合院,第一進門樓的地方以洋樓的方式建造,磚拱與密肋木樑結構並用,兩端高起像西式的鐘樓,整個門樓看起來像是西洋磚造的小教堂。第二進就是以馬背為屋脊的閩南傳統式建築。

雖然外觀西式,但是許允選洋樓還是採用中國傳統的彩繪作為裝飾手法,題材也多採自傳說演義,上圖是「呂布戰三英」的故事,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與戰國名將呂布對戰的故事。

這一幅是「魏延舞劍」,講的是也是三國演義的故事,是說劉備初入蜀,與劉璋宴於城中,龐統要魏延在宴中刺殺劉璋的故事。當然,在劉備:「吾兄弟相逢痛飲,並無二心」一席話之後,劉璋並沒有被刺殺。

許允選洋樓的故事不只發生在許允選先生自己身上,有一個關於他女兒的故事正在進行中。

2007年1月2日的《金門日報》報導:

許抱治女士(又名許環),現年88歲,父親許允選(原金門商會會長)於1937年因躲避日軍,帶著她與妹妹許甘(又名許賢治)及侄兒欣欣、崇凱、定球、必成等家人搭乘漁船,連夜逃至鼓浪嶼避居於烏埭路七號至今。

許抱治阿嬤於25歲時與吳如結婚,生有吳彩蓮、吳和平、吳彩雲二女一男,她63年來未曾歸鄉拜祖會親人。兩岸開放後在台灣和新加坡的弟弟崇凱、定球、必成和妹妹彩美、彩紅、彩意、彩荷、彩轄時常來鼓浪嶼探望小聚,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回金門娘家。  

至於這個故事後續的發展如何,這就要看兩岸主事者的態度了。金門跟廈門的距離近到望眼可見,但是她的歸鄉之路卻走了六十多年還走不到。

報導隔了10年之後,2017年1月3日,許允選裔孫許庭雲先生對於這段報導作了以下的留言:

欣欣、崇凱、定球和必成是許允選的四個親生兒子(我的爺爺是欣欣),並非文中提到的侄兒,而許抱治是許允選的養女

洋樓側門的門柱上,泥塑小獅子依舊忠心的守護著家園,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見去國已逾一甲子的小主人再度歸來。

補充:

2015年10月12日,許允選的第四代子孫許博揚留言:

不瞞先生,敝人就是許允選的第四代子孫。對於之後我族的發展,由敝人來做個補充。避居金門的許允選往生後,洋樓由其長子許向侯家族繼承,現今仍居住在洋樓內的許國義先生,即是向侯先生的次子,亦是敝人的伯父。而許允選的女兒們如今已過往,姪兒等人也紛紛離世。 第四代子孫如今正齊心協力重修族譜,申請洋樓為歷史建築,秉承先代教誨,傳承我族悠久歷史。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   稱 後浦許允選洋樓
地   址 金門縣金城鎮南門里民族路214號
類   別 古蹟 等 級 縣(市)定古蹟 種       類 宅第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5款。
公告日期 2015/10/29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1040084501號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理由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興建過程擇地與樣式選擇、閩洋文化之融合、保存之木構及彩繪精美,藝術價值甚高。室內文物多,具多樣性。

(二)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興建人許允選為後浦許氏族長,曾任金門縣縣商會會長、金門義胞救濟會會長…,其生平歷程展現了一位本地仕紳對家族、宗族、地方與國家的貢獻。

(三)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建築本體為五角基洋樓,但其五角基前廊為純磚造拱圈,彰顯當代技藝。

(四)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樣式為金門洋樓最特殊之一例,只在前落兩側加高,中間降低以維持營建禁忌之要求。

(五)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建築雖小,係臨後浦南門海仔保存完之歷史文化資產節點,具有強烈再利用的可能性。

創建年代 清宣統三年(1911年)創建,民國四年(1915年)完工
歷史沿革 1. 清宣統三年(1911)籌建,民國四年(C.E.1915)建成。
2. 洋樓建設的過程聘請了泉州匠師花了四年駐地進行內部木作的施造
3. 民國五十二年(1963)「復和商號」山牆遭遇颱風侵襲而崩塌,已改水泥花磚砌成之女兒牆,前落五腳基外廊內平屋頂進行翻修。
4. 民國六十年(1971) 前落、廳堂及五腳基外廊地磚進行翻修,大 門旁繪有「精忠報國」、「聞雞起舞」之牆堵進行翻修,並重新貼磁磚,正立面牆堵重新貼磁磚,左腋房與右埕整修,前落上樑屋頂及結構進行翻修。
5. 民國六十八年(1979)建物內花卉木雕的三木作格扇重新油漆,天井水車堵重新油漆。
6. 民國七十五年(1986)建物全屋屋頂進行翻修,左大房、右大房、前落房室內改造、天井紅磚舖面進行更新、櫸頭屋頂結 構進行翻修;左腋房進行維修,因強化衛浴及廚房功能,改建為 RC 建物。
7. 民國一百年(2011)左腋房屋頂維修,向寮門檻處更新結構,加裝承重柱,防止前落屋頂倒榻。
屋主生平 許允選(1889-1952),字初蕊,為金門珠浦義和世系;其父許公標,係前清秀才拔貢,品德高潔,公標熱衷於投身地方建設之貢獻,同時設帳授徒,春風化雨;公標其兄許耀焜(字公儒),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癸巳科科拔貢生。
出身於書香門第,許允選不獨曾任金門縣珠浦許氏族長,對於團結宗親,充裕基金,功不可沒;且爲殷商,曾任金門縣商會會長,致力於金門現代化發展路徑之籌畫;八年抗戰期間,任鼓浪嶼國際難民救濟會派駐漳州辦事處主任,對維護金廈難胞生活,免陷於日寇奴役,以克裕抗戰人力資源,功勳卓著;抗日勝利後,歸返家鄉,榮選任首屆金門縣參議會會長,讜論匡時,議壇望重,愛鄉民,澤惠鄉邦,至今猶爲邑人所景仰。 
外觀特徵 後浦許允選洋樓建築規模大致保存完整,仍維持民國四年時規模,面寬約11.32公尺、進深約11.49公尺,為二落大厝帶左腋房(前落次間帶疊樓);建築正立面紅磚砌築的外廊為混雜了西方殖民建築特徵的「五腳基」風格,配有綠釉及水泥酪花瓶欄杆。門額頭立有「高陽衍派」堂號,水車堵彩繪「呂布戰三英」及「魏延舞劍」的故事情節。
室內特徵 室內空間格局中軸線從入口往內為前廳、向寮、天井、巷頭、後廳,前後廳兩側為房,天井兩側為攑頭,前落房有梯可通往疊樓,向寮面與廳立面之木屏堵雕刻精緻,後廳空間氣氛上相當古樸別緻。
重要古物 建築內存有多面「候選儒學」及「明經進士」的執事木牌
前落格扇門上懸掛有金門少見的因賑災有功而「誥封」的匾額
後廳內側屏堵上之鎏金彩繪相當精細
中柱書法為許允選親筆真跡
建築構造 本幢二落大厝帶左腋房(帶五角基前廊與前落次間起疊樓),除正廳中路牆為穿鬪式故構架系統,主要以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為主,係桁皆直接置於磚牆上,前落5架樑、後落7架樑,其屋桁形式與一般院落大厝身系統相似。二落大厝為二坡屋頂形式,將屋頂分為前後坡,並依照前坡高後坡低與前坡短後坡長等規制配置屋面比例。 
使用材料 「後浦許允選洋樓」牆體主要以磚砌(斗仔砌)、磚砌抹灰及石砌為主,使用材料以磚、石為主。正立面煙炙磚柱與拱圈所疊砌而成;一、二樓外廊上堵為煙炙磚柱與磚砌牆,一樓外廊下堵為傳統磉仔石平砌(5紋),二樓外廊下堵為內砌磚外抹灰;前落外廊及疊樓外側面為煙炙磚柱與拱圈所疊砌而成;二落側立面與疊樓側立面上堵牆身為磚砌外抹灰方式,表面已斑駁風化,下堵為傳統磉仔石平砌(5紋、7紋);背立面、左腋房與圍牆牆面皆為磚砌外抹灰,表面已斑駁風化;天井攑頭面上堵傳統斗砌磚牆部分破損,下堵為傳統磉仔石平砌(5紋);廳立面與向寮面為木作窗扇格屏,廳立面木格屏與向寮面中間雕刻精細保存完整,向寮面兩側木隔扇大多風化龜裂;後廳中路牆為棟架與木屏堵,下堵為煙炙磚砌成保留完整,木格牆保存完整。
左腋房與右側圍牆為內砌磚外抹灰,表面已斑駁風化。
現 況 目前由許國義先生居住  
備   註 洋樓建成之時,鑑於家族事業的基礎和後浦南門地理貿易之便捷,許允選創辦了「復和商號」,開始由廈門、漳洲、同安等 地進口建材及石灰加工買賣生意,以供應地方公共事業及鄉里宅 第建設營造之所需。
由於後浦擔任金門與大陸商旅孔道由來已久,舊時民族路一帶為港邊海域範圍,雖水勢漲落不定,但可停泊走船之貨運及貨品停放之功能,同時又可連結上、中、下碼頭,交通便捷,加以本範圍為許姓納糧世守之區域,因此許允選和其父於此後浦城南境購至土地,興建洋樓開家立業,並創辦商號。
受到了廈門、鼓浪嶼建築風格之影響,原本要興建三層的洋樓,因「宅屋不可高過祖厝」的風水觀禁忌而考慮到珠浦許氏家廟之因素,將前落廂房二樓化為疊樓,後落為典型閩南廳堂的形式,平面佈局為二落大厝,並於左側增建腋房。建築正立面紅磚砌築的外廊為混雜了西方殖民建築特徵的「五腳基」風格,配有綠釉及水泥酪花瓶欄杆。門額頭立有「高陽衍派」堂號,水車堵彩繪「呂布戰三英」及「魏延舞劍」的故事情節,刻有「復合商號」的巴洛克式山牆於民國五十二年(C.E.1963)遭遇颱風侵襲而崩塌,已改水泥花磚砌成之女兒牆,建築整修與使用過程詳見建物興修記錄。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6.03.9 補充資料 

2017.02.05 再次補充資料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雁南飛 的頭像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金門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