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交「雨水」,春天的腳步更加深入人間了。
雖然說「東風解凍」是春天第一個節氣「立春」的第一候,也是春神來到人間的象徵,但今年的立春似乎缺乏了一些溫暖,凜冽的北風將大地吹的天寒地凍,讓人幾乎感覺不到春天的到來。
話雖如此,大自然的草木對於春天的到來卻有優於人類的感知,所謂「春到人間林木知」,草木對春天的感受是敏感的,尤其是野地裡的小花小草。
金門油菊無疑有著金門早春最燦爛的笑顏,在小金門車轍道沿線只要光照充足的森林底層都可以看見它宛如太陽般綻放的金黃色花朵。體驗過金門油菊的燦爛之後,有誰還會懷疑金門有個美麗的春天。
開著紫色小花的寶蓋草,在台灣的野地裡已經絕跡,1846年3、4月間,植物學家奧德漢(Ohdham)在淡水採過它的標本之後,幾乎就沒有採集的記錄了,如今已經被判定已經不存在於臺灣。但在金門,小金門車轍道虎堡附近的路邊卻有著不小的族群,現在正綻放著造型特殊的唇型花。
寶蓋草雖然在台灣絕跡,在日本卻是很常見的野草,日本人有在春天吃「七草粥」的習俗,傳統的七草指的是芹菜、薺菜、鼠麴草、鵝腸菜、寶蓋草、石龍芮和白蘿蔔。日本人相信,吃了七草粥可以延年益壽。
短毛堇菜是金門四種原生的菫菜科植物之ㄧ,這些菫菜葉子平常緊貼著地面生長,只有到開花的時候才會挺出長長的花梗,把一朵朵蝴蝶般的美麗花朵高高舉起,讓全世界都注意到它的存在。
耳挖草是金門春天野地裡最讓人驚豔的花朵,整片開放的紫色小花充分展現「數大便是美」的美感。只是盛花期在三四月的耳挖草竟也在這東風初起的時候開花了,為萬紫千紅的春天揭開序幕。
耳挖草又被稱為韓信草,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落魄時曾被無賴打到臥傷在床,鄰居弄來了一種草藥讓他煎湯服用,很快就把他的傷治好了。後來韓信幫劉邦打天下時,只要部下受傷,他就會找來這種藥草來治療傷兵,因此這種草就被稱為韓信草。
金門野地的早春之華也不全然都是金門原生種,有些本來以特殊目的引進金門栽培的植物後來也成為金門春天不可或缺的美景。像是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的油菜花,以蔬菜及綠肥的姿態被引進金門後,適應了金門的環境,逸出野地之間,以金黃的花朵與其他金門原生植物共同榮耀金門的春天。
英國詩人雪萊曾經寫下「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的詩句,讓人們在嚴寒的冬季裡對於未來仍能抱有希望。在這個冬日腳步漸遠的時候,金門野地的花草也逐漸覺醒,漸漸走出原本的蟄伏,為大地帶來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