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奇怪,金門國家公園的「古崗區」並不包含整個古崗聚落,連聚落範圍中的「古崗湖」也不是整個被劃進國家公園,至少從地圖上來看,古崗樓那一塊地並不屬於國家公園管轄。
不過,這並無損於古崗聚落的特殊性,也無損古崗聚落的美。
珠水路將古崗聚落切割成大、小古崗,在珠水路與小古崗西側道路的交叉口,有一塊全金門唯一的「石頭佛祖」,被賦予成鎮路衝、保平安的功能。
「石頭佛祖」,當地人也稱之為「石鼓菩薩」,是一塊高約32公分的橄欖球形花崗岩,早年只有這塊刻有佛像的石頭及水泥底座,石頭的下半截被埋入水泥之中,近年來把原本的底座打掉,加上新底座和塔簷,塔頂還放上了一個葫蘆。現在的橄欖形石塊上還能看過過去被水泥封埋的痕跡。
橄欖球形「石鼓」浮刻佛像,佛像右手結「禪定印」,左手雖收在衣袖之中,從衣袖布紋推測應該結手掌朝下的「與願印」,姿勢則是兩腿盤坐,兩腳掌朝天的「結跏趺坐」。「印」原是佛手的形式,顯示精神本質,闡述佛的精神。「禪定印」是釋迦牟尼菩提樹下禪思悟道時的手印,象徵禪思悟道,「與願印」則代表滿足眾生所願。左右手各結「禪定印」與「與願印」,作「結跏趺坐」,是阿彌陀佛佛像常見的姿態。
「石鼓佛祖」什麼時候開始被放在這裡目前已不得而知。至於它的來源,有一說是舊時石塔殘留的構件。無論如何,雙手結印的佛像守護在這裡,展現佛教渡一切眾生苦厄與福佑生靈的精神,以慈悲守護古崗。
點圖按讚得到最新訊息
北雁南飛-金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