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09.JPG

「醮」,依照維基百科的定義,是道教祭典儀式。舉行醮典亦稱打醮、建醮、造醮或做醮。

《說文》:「醮,冠娶福祭。」《博雅》:「醮,祭也。」明末所撰的《正字通》中,「醮」字的解釋更顯醮和道教的關係:「凡僧道設壇祈禱曰醮。」 明之後,民間醮典已不一定和道教有關。出處: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6%AE

以金門迎城隍這樣重要的官祀祭典而言,「作醮」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儀式,不過只設內壇,不像台灣其他地方的會設外壇。

通常金門迎城隍作醮的時間是從農曆四月初十到十三日,這四天也都有做戲酬神的活動。今年的醮壇,是在5月3日(農曆四月初九)搭起來的,當參與遶境的各路神明都被請到浯島城隍廟之後,當天就開始搭壇了。但是儀式同樣是在隔天5月4日(農曆四月十日)開始。

作醮的儀式可以分為起鼓鬧壇、發奏、誦經、敬獻等幾個部份,到了晚上的時候還有鬧廳、晚朝。

第一天要選擇吉時「起鼓」,這時後道場鑼鼓齊鳴,這就是所謂的「鬧壇」,也就宣示作醮的儀式開始。再來是「發奏」,以奏表恭請眾神登臨,再來是一連串的誦經儀式。中午時要行「敬獻」之禮,下午繼續誦讀不同的經典。晚上的儀式稱為「晚朝」,最後同樣以鑼鼓齊鳴的「鬧廳」作為結束。

晚朝與鬧廳時,由於廟外正上演酬神戲,同樣是鑼鼓齊鳴,於是廟裡廟外都是鑼鼓聲,聽起來就十分熱鬧。

醮壇除了諸天神佛的尊像之外,還有不少是紙糊作品,這些紙糊作品只會在作醮期間存在,之後就會燒化。

有些神尊一年之內就只有這幾天會出現,像是醮壇上的雷公與電母,在搭壇時出現,但是到了四月十二迎城隍當天「送天公」時就會被燒化,與玉皇大帝一起回天庭,算是跟著玉皇大帝下凡的隨身保鑣。

雖然祂們神像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糊紙的工藝卻十分精湛,雷公的姿勢充滿動感,而電母的妝扮也是十分講究。

送天公完,地方首長敬獻祝聖,巡安遶境的活動就要準備開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