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山后金門民俗村沙美老街,大多數的人會選擇走「陽沙路」經過「山西」後接「沙青路」。這樣的走法或許路程比較短,對於想要體驗慢遊或是領略金門古蹟之美的人卻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能從「山西」彎進「光華路」,不僅沿途的千里田疇讓人心曠神怡,還可以拜訪「西山前」這個擁有兩個金門縣定古蹟的聚落還有機會與「東山前」及「西山前」的三座水尾塔相遇。過了「西山前」可以選擇繼續沿著「光華路」向前走到「陽翟」。不過我倒是強烈建議彎向另一條路,那條路上有另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聚落,靜謐地座落在小山旁,等待與有緣人深情相遇。

這個美麗的聚落叫做「英坑」。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不知道這個聚落的確實位置也沒有關係,路旁有一棟粉紅色的洋樓提醒過往人們已經來到小聚落。小洋樓就像是聚落的門房,以華美的姿態迎接著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來訪的賓客。

這棟洋樓,其實也是金門縣境中一個重要文化資產的一部分,這個文化資產就是在2003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的「黃信堅宅」。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走近洋樓可以發現,洋樓朝外的一面像個堡壘,與人們一般所熟悉的那種有長廊的洋樓不太一樣。事實上,這棟洋樓的入口是朝向內部的大門,這樣的形式稱為「迴向」或是「倒座」。

倒不是屋子的主人拒人於千里之外,或是主人蓋了豪宅怕人看,如果知道這棟宅子過去的滄桑,自然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把這棟洋樓蓋成入口朝內的形式。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DSC_0825.JPG

《金門縣志‧卷一 大事志》上有這樣一段紀載:

(二十三年八月)十八日,股匪百餘,劫英坑村張文旭、黃信堅家。

民國20到30年代,正是金門海外鄉親僑匯回鄉建設的年代,在那個兵馬倥傯的歲月裡,富裕的金門自然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盜匪眼中無法視之不見的地方,翻開文獻,不乏有盜匪登島掠奪的紀載,與沙美聚落近在咫尺的英坑當然無法置身事外。所以1931年(民國廿年)時(文建會資料的建築年代為1934年,有誤),人在日本經商的黃信堅(1900~1983)匯款回鄉興建了這棟前落為迴向雙塔樓的二落大厝,當時便考量到這棟位於聚落入口的豪宅可能會引來盜賊,所以建築時不但將洋樓採用「迴向」做法,也設計了隘門作為防禦。但這些設施依舊擋不住盜匪,幸運的是,這次的匪禍只有財物損失,人員並沒有受到損傷。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地方人士稱黃信堅宅的建築是二落大厝,前落改做為迴向五腳基洋樓,但在在某些資料中是把它看作一落四櫸頭加前迴向洋樓。雖然從建築的正面看不出洋樓建築的華麗,但遠眺仍可看出建築的作工精緻。

洋樓是由左右兩個塔樓加上中間一層樓的平房組成。塔樓的屋頂為前後傾斜的二導水人字脊,樓梯設於左右兩側。中央平房為平頂磚坪式屋頂,上面有水泥預鑄花瓶欄杆。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兩側廂房外壁採用不同做法,朝向聚落內部的一側與鄰宅間有隘門相連,裝飾紋樣也少。朝外的一面則使用較多的紅磚,並且在入口兩旁使用綠釉陶製窗花,紅綠相襯,更增華美氣派。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DSC_0805.JPG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後落懸魚的泥塑十分精巧,倒懸的蝙蝠下慶雲繚繞,高掛的戟與磬象徵「吉慶」,合在一起便是「福到吉慶」的吉祥意涵。

脊塞處的小獅子作南方獅造型,向外威猛張口的樣貌似乎震攝住從外而來的邪佞。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黃信堅宅的歷史可以說是英坑聚落近代史的一個縮影,1931年落成,1934年便經歷盜匪來襲,1937年曾任日本神戶福建公所董事的黃信堅返鄉定居,擔任金沙連保主任,直到戰爭結束後才遷居上海天津街,之後又往日本發展。四個兒子中長子黃祖達、四子黃祖漢遷居印尼,二子黃祖道、三子黃祖毓在日本。兩個女兒黃淑杏、黃淑碧在1949年之前曾經在英坑私塾頂書房教授中文及日文,其後黃淑杏隨夫瓊林人蔡維和居砂勞越。因此,目前居住在此宅者已非黃信堅後人,但仍為黃氏族人所居。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1937年,原在廈門做生意的族人黃信德(1912~1991),因戰爭轉往香港,並在香港撰寫家譜,透過黃信堅帶回英坑,之後由金門黃祖楷保管迄今,成為英坑黃氏修譜的重要依據。可以說黃信堅的一生與英坑黃氏一脈的延續息息相關。

如今的黃信堅宅,雖然曾歷經軍隊1949年到1989年的佔住,但1996年的整修後,在居住族人的細心維護下,建築的生命仍舊能夠延續,跨越世紀向後代訴說著先人曾有的過往風華與滄桑。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金門英坑黃信堅宅[歷史建築]
DSC_0809.JPG 

基本資料

名稱:黃信堅宅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公告日期:2003/12/01
公告文號:府教社字第0920057150 號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沙鎮
地址或位置:汶沙里英坑23 號
指定或登錄理由: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簡介:建於1934年
(此有誤,應為1931年),聘請大陸匠師設計施工,1949年至1989年國軍駐紮,1996年花費180 萬元整修。平面格局為一落四櫸頭,加前迴向五腳基疊樓,本體牆身材料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採硬山擱檁,疊樓規帶裝飾細部精美,呈現當地地域風貌。現狀 建於1934年,聘請大陸匠師設計施工,1949年至1989年國軍駐紮,1996年花費180 萬元整修。平面格局為一落四櫸頭,加前迴向五腳基疊樓,本體牆身材料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採硬山擱檁,疊樓規帶裝飾細部精美,呈現當地地域風貌。

資料來源: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