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蔣勳曾經說過:「美是歷史的加法」,而我,深深的感到認同。
常有人問我,金門與台灣的傳統建築同樣屬於閩南紅磚文化一脈,到底是什麼讓金門的建築這麼吸引我,這麼密集的去探訪呢?
我想,金門西山前13號李馬贊宅第的這個影像就可以說明一切了。
當然,乍看之下,它絕對不是棟讓人驚艷的房子。但你可知道,就是這樣的一幅影像就已經表達出不同文化,曾經,或是現下在金門留下痕跡。
在西山前這樣的一個閩南傳統聚落裡,有著紅磚溫潤餘澤的閩南古厝自然是要角,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金門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的「西山前李宅」 。
西山前李馬贊宅第就在西山前李宅旁邊,雖然沒有鄰居的富麗堂皇,翹脊的屋頂也在不可知的某個時空裡有了殘缺,但任何人都很容易從它現存的外觀中讀出它屬於閩南傳統建築的身世。
或許,你會驚訝於這棟房子為何在外觀上會被抹上一層厚厚的灰泥。然而,這是位處戰地的金門建築一個無奈的宿命。
曾經,這些房子有著耀眼奪目的光芒,彰顯著主人的飛黃騰達。卻在歷史的洪流之下被抹上了灰泥,掩去了過往的光輝,以低調的灰泥用最卑微的姿態記求在戰場中能安身立命。
灰泥是戰場的印記,雖然讓人不忍想起,也成為遙遠的過往,卻留下了蛛絲馬跡,註記平民百姓身處戰地的生存之道。
只是,改變的風吹過,沒有任何東西是不會改變的。看不見的東西,重新被看見了。
二落大厝的門額上,高掛著「桂林世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它們也被灰泥掩蓋著,當時間的流走過之後,子弟們得以重見先祖榮光。
重見天日的還有牆上的彩繪,灰泥之下的時光似乎已經停格,凝滯住紅顏與名將的身影。
轉個彎,古老民居有了新的面向,這是一棟帶有濃厚異國風味的洋樓,是主人到新加坡發展後返鄉興建的五腳基洋樓。
水泥預鑄欄杆的女兒牆已經逐漸被探出頭的雜木樹蔭所遮掩,或許有一天,連水車堵上那些鮮豔的日本面磚也會被掩蓋,然後逐漸走向坍毀。
當然,如果這棟房子所累積的只有閩南與僑鄉文化的堆疊,那麼,它還不夠格是代表金門的建築。
金門的文化,是被人們稱為揉合閩南、 僑鄉與戰地的文化。戰地文化在李馬贊宅第所留下的印記,除了演去紅磚的灰泥之外,就是二落大厝前落側邊的圖象了。
只有交通號誌的圖,也會有人會質疑屬於它的戰地記憶,但在護龍洋樓側邊的入口周邊,鮮紅的噴漆字確認了它屬於戰地的印記。
「 集用場」、 「兵工通信化學二級廠」、 「保養重於修理 修理重於購置」,曾經當過兵的人,對於這些文字應該都有屬於自己的回憶。
旅遊資訊
李馬贊宅第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西山前13號
交通方式
公車:
1.山外車站搭25路往山后公車在西山前站下車再步行即達,班車間隔約八十至九十分鐘。
2.沙美車站搭31路往山后公車在西山前站下車再步行即達,班車間隔約六十至九十分鐘。
現況:前埕作為資源回收場,建築本體未開放。
附錄:
桂林世澤源流
金門的李氏,大多來自兩支系:一是同安浦園李容一支,主要居住在金門島西北古寧南山、北山和林厝一帶;其二便是漳州李孫助的後代,主要聚居於金門東北的山前、山西一帶。西山前李氏即屬於後者這一支。明洪武初年,李孫助任守禦百戶,為防倭寇駐守於金門小嶝。洪武二年(1369年),倭寇進犯小嶝,李孫助力守不敵而身殉。李孫助之妻伍氏,在失去丈夫無所依靠下,只得攜帶兩幼兒,投靠金門西山黃家。其後,次子李宗顯長大成人,遷居山前並以「桂林」為家號,便是今日西山前桂林李氏的始祖。李氏的後裔,在西山前逐漸發展成一氏族聚落,並出外經商,以新加坡一帶為主要的發展地區。他們在海外辛勤經營,一旦事業有成,便返回祖籍地建造宅地,榮耀故里。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