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引三家村

想要利用台馬輪往來馬祖列島之間的話,一定要弄清楚航班。從基隆港出航時要選「先馬後東」船班,隔天才能搭「先東後馬」的船從東引到南竿。如果搭錯船班的話,除非遇到「東馬東台」的船班,否則只能選擇多待一天,或是直接從東引回基隆。當「先馬後東」的船班抵達東引時通常已經接近中午了,「先東後馬」的船班通常在隔天清晨就要從中柱港出發了,為了把握時間,一日遊的旅客大多是下了船,到民宿或飯店報到之後,就接著旅遊行程,利用下午半天的時間來逛東引。

由於東引目前已經開發的景點大多集中在東引島上,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西引島景點常常被忽略。事實上,西引島的景象更有邊疆的感覺,值得特地走一遭。

遠望清水澳

不是第一次來東引,這次雖然搭「東馬東台」船班,不到清晨六點就抵達東引,但前一夜在船上睡的不太安穩,所以到了住宿的明建興民宿之後,洗個澡就倒在床上補眠了。睡到中午,吃個午餐,決定這天下午的行程都在西引島。

東引鄉有兩個主要的大島,分別是東引島與西引島,過去兩個島是分開的,不過現在有中柱海堤相連,所以要到西引島不用搭船,直接把車子騎過去就可以了。

遠望清水澳

整體來說,西引島的建設沒有東引島多,而且島上也只有一個自然村,所以人也不多。

自從中柱堤連接起兩個島之後,西引島上的澳口就沒有往昔的繁華了,過去最停滿船舶的港灣如今只有一片海水的蔚藍。

清水澳中的野花

或許,在過往某個被大多數人所遺忘的年代裡,清水澳裡曾有熙來攘往的人群。

在這個初秋的午後裡,人跡成為一種想像中的存在,只有坡地上的野花,如過往的每一個初秋般,以壯盛的容顏妝點這個北疆澳口。

清水澳中的紅藍石蒜 清水澳中的紅藍石蒜
清水澳中的紅藍石蒜

眾多野花中,最讓人驚艷的要算是東引才看得到的「紅藍石蒜」了。

清水澳中的紅藍石蒜

東引的「紅藍石蒜」在植物分類學上的地位還在討論中,但無論怎麼定位它,沒有人會忘記它那鑲著藍邊的紫紅色花瓣,如夢似幻的色調,宛如一朵變換著錦繡色彩的花朵,稱為「換錦花」也算是名符其實。

可惜,今年初秋的東引,缺乏足夠的雨水,超過一個月的無雨日子讓這片北疆大地缺乏滋潤,紅藍石蒜也因此大多蟄伏著,只有零星的個體開花,直到下一場大雨之後才有了花團錦簇。

清水澳碼頭

沒有親眼看見,很難相信八月中的東引已經染上褐黃的色彩,這是秋天的色彩,當台灣其他地方還依戀著夏日的繁華時,東引這個北疆之地已經開始迎接秋天,啟動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環,進入下一個季節。

清水澳中的忠義廟

現在「清水澳」中最顯眼的建築應該要算是「忠義廟」。

或許是北疆之地海風強烈,上懸「忠義閩」的廟口鎖著,廟門不知何時消失,廟堂中一片黝黑,只有門旁「忠肝保境護黎民 義膽衛道顯神威」的對聯駐記一段軍民合作的歷史。

台灣以「忠義」為名的廟宇大多以關聖帝君為主神,但西引忠義廟的主神卻是「開閩尊王」。這位「開閩尊王」也不是人們所熟知的閩王王審知,而是地方神明「清水澳大王」。

傳說清水澳大王是民國初年的一名官員,視察福建沿海時因海上風浪過大,船隻遭侵襲而身亡。死後屍體漂浮到清水澳,居民將其安葬並立廟,稱為「清水澳大王」。後來清水澳大王顯靈讓膜拜者捕魚時黃魚滿艙,香火日漸鼎盛。後來神像被盜,廟也因為清水澳碼頭築路而消失,直到民國七十三年居民劉金弟與劉振興,募資請兵工在現址重建,名為忠義廟,並依神示將正神更名為開閩尊王。只是廟們不知為何變成了「忠義閩」。

清水澳中的忠義廟

有趣的是,西引忠義廟的大門不是開在廟的正前方,而是在側面。忠義廟的正面正對清水澳澳口,但沒有直通,臨海護欄的駁坎上寫著「忠義驃悍」四個字。

「忠義驃悍」四個字在東引常常可以看到。東引到現在還有很濃的前線戰地氣息,駐守在上面的部隊是著名的「反共救國軍」。雖然這支部隊的番號幾經變遷,但從民國五十八年由指揮官張兆驄將軍創造的「忠義驃悍」的精神依舊傳襲到現在。

清水澳中的清水坑道

沿著清水澳西側的岸際走到底,水泥道路的地基已經被掏空了,地面也開始陷落。

清水澳中的清水坑道

不過還是有部分路基可以走,走到底可以看見一個封閉的坑道,上面寫著「清水坑道」。

這裡其實也是東引住名景點鱷魚島的底部。

清水澳 

東側的岸際無路可通,可以看見上方的「三家村」。

清水澳中的奇石

這一段海岸幾乎都是裸露的花崗岩,大大小小的岩塊有各式各樣的造型,刺激人們的想像。像上面這一張照片,左邊的大石塊像不像是一隻斂翅而立的老鷹?

清水澳中的營區

逛完清水澳之後往回走,可以看到入口處的營舍,在駐守的阿兵哥走後,閒置的營區在秋日午後竟有幾分蒼涼。

DSCN0243.JPG

走回原本的道路,跨越稜線是往后澳與國之北疆,另一條主要道路則是通往這幾年新開的景點「三山聚點」。

這個交叉路口在過去是一般民眾在西引島可以到達的最西端點,不過現在管制區域已經縮小的各個營區,所以遊客也可以踏上這條過去被管制的路。

西引三家村

踏上這一條昔日被管制的道路,沿途的景象讓人深刻體會到自己正置身於邊境,初綻的芒花隨風搖擺,映襯出低緩草原的無盡蒼茫,這樣的景象,讓人有流離的感傷,也了解駐守軍士在這海角天涯看守的蒼涼。

西引三家村

遠處的彩色房舍沖淡了遊人自我流離的感傷,這片被草原環抱的房舍正是西引島上唯一村落「三家村」的所在地。

這裡也是整個西引島上少數屬於老百姓的土地,其他土地都是屬於軍方的。

西引三家村

所謂的「三家村」真的只有三戶人家。過去軍管時期,房舍自然是不可以用這麼鮮豔的顏色塗裝,但在軍隊逐漸撤守這裡之後,民家的彩色塗裝讓這裡有了不同面貌,宛如是一個邊疆上的世外桃源。

DSC_3414.JPG

沿著道路繼續前進,眼前盡是粗獷豪邁的戰地風光,縱使許多營舍已經空置,海山依舊壯麗,不斷吸引遊人前來。

西引三家村

路徑,沿著鱷魚島的背脊前進,到了盡頭就是民國99年開放的「三山據點」,途中回望三家村,週圍真的是一片荒涼,讓人對於身在邊疆這件事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三三據點遠望中柱港

「三山據點」是個使用中的營區,所以還有駐軍,也有開放時間的限制,進來時門口的衛哨會檢查證件,然後會有自稱是在地導遊的便衣軍人全程陪著遊客參觀與解說。

三三據點

進到營區後有一塊刻著「三山據點」的大石頭,只是依據《東引鄉誌》記載,這塊石頭上的字是錯的。

《東引鄉誌》:

西鼻 

本鄉方言稱「鼻」的地名,共有三處,一是西引的「西鼻」,一是東引二重山下方的「長長鼻」,另一處是一線天「六十二王鼻」,三處都是因突出地形而得名。

「西鼻」位於西引西南方,山頭據點稱「三三據點」。三三據點的由來是因為早年東引指揮部為軍事需要,從燈塔的世尾山開始命名為「一號高地」,最後命名到西引西鼻為「三十三號高地」,簡稱「三三高地」。後來由於筆誤,竟多寫為「三山高地」。三三高地內部築有三三坑道一座,曲折蜿蜒,鬼斧神工,是東引最佳觀光景點之一,但由於尚未對外開放,需事先向軍方申請,才准予參訪。

所以這裡應該叫作「三三據點」,而不是「三山據點」。

三三據點

既然是現役營區,當然有很多地方是不能拍照的,也不要太為難在這裡戍守邊疆的國軍弟兄。「海天一色守邊關」是旅人的浪漫懷想,但是對於駐軍來說,絕對不會是見浪漫的事。

DSC_3441.JPG

從這裡可以看見東引島上的中柱港,中間的岬角頂端就是東引景點「和尚看經」的所在地。

三三據點

三山據點裡美景處處,不過要小心別讓據點裡的軍事設施入鏡。

三三據點

三三據點

這些景象不像在營區吧!

三三據點遠望中柱港

風起雲湧,世事如棋,乾坤莫測,十年前絕對不會有人想到,竟然可以從這裡回看中柱港。

DSC_3487.JPG

離開三山據點,只能往回走,回到往東引島的路。

沿路景象,不時提醒遊人:你 在 邊疆

DSC_3491.JPG

邊疆,不以石頭為城,石頭成為獨特的交通標誌。

DSC_3494.JPG

在這邊境的交叉路口,世外桃源般的三家村在遙遠的山頭,初秋午後的風已經帶有些許涼意,吹起翻飛的芒花,也吹亂了旅人的頭髮。

DSC_3495.JPG  

西引三家村

再次遠望三家村,宛如一片風芒中的靜止圖畫。

北疆,是不是被遺忘了?

彩色的房舍,宛如屬於這個時代的一個切面,靜立在轉換的時序當中。

西引三家村

真正的流離不是邊城的距離,而是遺忘。

 

附錄:

行程安排:東引島(樂華村,中柳村)→中柱海堤→西引島→三家村→清水澳(紅藍石蒜、忠義廟、清水坑道)→三山坑道→回程  全程約1小時

 

 

2013揚帆連江馬祖之旅系列文章

揚帆連江 啟航 

[連江‧東引] 揚帆連江 登陸國之北疆

[連江‧東引] 初秋午後北疆行 - 西引島行旅

[連江‧東引] 在國之北疆鎖住愛情

[連江‧東引] 邊境花海 夢幻之花

[連江‧東引] 邊境 希臘 - 東引島燈塔 (東湧燈塔)[縣定古蹟]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