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每棟金門老房子,都可以看見它們過往的幾許滄桑。
1933年到1935年之間,從金門洋山聚落到印尼發展的張姓子弟在故鄉建起村內第二棟洋樓,屋頂的壓簷欄杆,帶有鷹飾的西式山頭都精美的讓人讚嘆,而上面顯明的「儒林衍派」四個字則讓人看見張姓人家在海外發達的榮光。
只是這樣的榮光,在政治局勢改變,兩岸對峙,並以砲彈作為溝通工具之後有了改變。洋樓顯明的西式山頭被砲彈擊中了,於是「儒林衍派」四個字走入歷史。幸好洋樓建築本體還在,與許多挺過砲戰的建築一樣,雖然元氣大傷,卻在修補之後以新的面貌維繫生命,並以自己的存在,見證那一段金門置身前線戰地的歷史。
1.張氏洋樓是洋山兩棟僑匯時期洋樓之一,龐大的建築體在聚落中非常顯眼。
4.護龍厝的前端已經有加建,從建築的用料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
5.洋樓外廊為五腳基形式,一樓門上有「清河衍派」四個字,昭告世人屋主為張姓人家。
6.二樓外廊的屋簷可以看到修補的痕跡,這個位置在砲戰期間曾經被砲擊,原本的西式山頭因此損毀,窗戶也改成鋁製。
7.雖然西式山頭不見了,從現存的龍魚排水孔上可以依稀看出當年山頭裝飾的華美。
8.洋樓的許多角落都可以看見點狀的修補痕跡,這是身處戰地的無奈,無論是對人,還是對洋樓。
9.雖然逐漸風化,但總是會留下些什麼,讓細細品味的人去發現,就像這木窗旁牆面的閱報欄。
10.七八十個年頭過去了,挺過戰爭的洋樓,靜靜地在聚落中矗立,等待有緣人探訪。
金門縣洋樓本資料 |
||||||||
名 稱 |
張氏洋樓 | |||||||
地 址 |
金門縣金沙鎮洋山37號 | |||||||
文化資產類別 |
未指定登錄 |
|||||||
創建年代 |
民國22年(西元 1933 年) | |||||||
歷史沿革 |
洋山張氏子弟至印尼發展後返鄉建造,砲戰期間正立面山頭毀損,目前仍有人居住。 |
|||||||
外觀特徵 |
建築格局為洋樓加左護龍厝。洋樓建築本體為五開間五腳基二層洋樓,外廊為平拱。正立面屋頂原有西式山頭裝飾,砲戰期間毀損。二樓窗戶亦在砲戰中損毀,以鋁合金材質改建。 | |||||||
內部特徵 |
本體牆身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 | |||||||
備 註 |
點圖按讚隨時取得更新訊息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