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一天是跟小王子上陽明山看花的,回家開信箱,只見多了許多「回應通知」,打開信件才知道-嗯!又上精選了!
文章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papilio-tw/article?mid=1710&prev=2213&next=1193&l=f&fid=45
這一次同上精選的,還有一個也是以金門為主題的部落格,不過格主似乎不只一人,內容也以金門軍旅回憶還有駐地現況為主。
同時有兩個關於金門的部落上精選,在雅虎奇摩的高人氣之下,相信一定提高了不少金門的能見度。 感謝部落格小組的抬愛。 我不是金門人,也不在金門當兵,與金門的淵源來自父親。八二三炮戰的時候,父親在金門,在那個砲彈如雨下的時期,為了國家在前線守護。雖然父親隻字不提,但每當家族相簿翻到父親在金門的留影時,他眼中總是會閃過一道異樣的神采,然後就會拍拍我跟弟弟們的頭,臉上帶著難解的微笑。 所以,當二弟決定去念軍校時,在全家族幾乎一致反對的情境下,只有父親獨排眾議,力挺二弟去念軍校。 那時的我,已經在大學中過「由你玩四年」的日子,對於自己兄弟的決定雖然不以為然,但在父親的強勢表態下,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每次去官校會客時,聽到二弟把被操的慘狀當笑話講,心中總是諸多不忍,看著母親眼中的淚光,我有好幾次幾乎要開口叫二弟放棄這種「不人道」的生活。 但是回頭看到父親故作堅定的目光,到口的話只能硬生生地嚥回去。 我知道,曾經親身在戰場中度日的父親,在面對愛子成為職業軍人時,心中其實比母親更不捨。 輪到我當兵時,二弟已經從外島歷練回來了,問他對前線的看法,他老兄的看法倒是跟老太爺是一致的:「沒去過前線,哪能叫做當兵?」 所以,在選兵的時候,我是志願到金門的。但是當我告訴連隊幹部這個決定時,他們的反應都是:「不要給我找麻煩!乖乖去抽籤!」 也對,畢竟對一個每次都是被抬進醫務室或成功醫院的人來說,要讓別人相信去外島是志願的,的確沒什麼說服力。 所以,「金門」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能站上金門的土地也一直是我長久以來的希望。 在戰場上為所愛的人守護,是一種屬於男人的榮耀。 這種大男人的心態,女人家大概是無法體會的。 等到我真的踏上了金門的土地,屬於戰爭的過往已漸漸淡去,硝煙味也早已在風中消散。 說真的,在某方面來說,我是滿失落的,尤其看到父親曾經駐守過的地方成為廢墟,荒煙漫草中,父親的舊時行跡幾乎無法尋覓,想跨越時空體會父親當初鎮守前線心情的願望也成為泡影。 雖然無法在廢墟中懷想父親的身影,也無法體會父親當初為國家守護的心情,不過,我找到了金門的另一種守護-風獅爺。 然後,由風獅爺引言,我開始接觸金門的辟邪信仰、傳統建築,也認識了一些好朋友。 金門,不再只是屬於父親戰地的榮耀,對我也有了特殊的意義。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這個地方不一定是故鄉,可能是任何地方,一個可以讓他身心安傾的所在,一個可以忘記憂愁的地方。對我來說,這個地方叫金門。每當我被沉重的工作壓的喘不過氣的時候,只要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我的眼睛就似乎可以看到金門蔚藍的天空,肌膚似乎就能感受到金門特有的涼風,閉上眼睛,傳統聚落的靜謐與安詳就會緩緩的沁入心中。 這一次被選的文章,是我在小金門尋找辟邪物時的一點雜感,基於上述的原因,我對於這一類守護的主題,總是特別有感覺。 尤其它是全金門唯一以象徵和平的「白鴿」為主題的辟邪物。 只是似乎不少人被它洋化的造型所誤導,誤以為它只是洋樓上的裝飾物。 白鴿其實是一個門楣上的辟邪物,它所在的屋子是典型的金門傳統建築「一落四櫸頭」。「一落四櫸頭」是金門傳統民宅中最常見的基本形式,基本構成是三開間的大落(或稱正身、廳堂等)、東西對稱的櫸頭(或稱間仔、兩廂房、掛房等)與天井(深井頭、中庭)。這樣講或許有點深奧,講的簡單一點,它就是「三合院」,也就是「一廳兩廂房」,不過一邊的廂房要有兩間,合起來才能叫做「四櫸頭」,如果只有單間就只能叫做「二櫸頭」了。 再次感謝奇摩部落格小組的抬愛,也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到金門作客。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