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37.JPG

珠山聚落的薛氏家廟,是珠山聚落最顯眼的建築,在這顆宛如珠山之珠的所在地,其實有許多文化資產等著有心人的探尋。

家廟前的大埕遍鋪著紅磚,見證了珠山聚落「腳踏紅磚不著土」的富庶,卻少人知道,這片磚坪的營建不是公產的經營,而是私人的捐輸。

DSC_0235.JPG

廟埕前端的南洋杉下,階梯旁的勒石上,刻畫著幾個大字「廿五年賢珍造」。簡單樸實,不假雕琢的幾個字,卻深刻地印痕了出洋客對家鄉的向心力。

出資興建這塊磚坪的,是薛家的女兒-薛賢珍。

關於薛賢珍,她是金門後浦東門里魁閣旁縣定古蹟陳詩吟洋樓主人的四夫人。陳詩吟在印尼經營進出口致富,1932年,他帶著四夫人返鄉建洋樓,但洋樓蓋不到一半就去世了,由夫人繼續未完的工程。在一斗米才幾角的那個時候,洋樓的建造費高達白銀三萬元。洋樓蓋好後不到四年,因為日軍發動戰爭,薛賢珍在1937年避走新加坡,從此不再回金門。

這塊磚坪,應該就是她停留在金門期間出資的吧!

雖然人不在故里,心卻未曾離開。故鄉需要建設,看守亡夫產業的她雖然不能離開,金錢的捐輸卻不曾短缺。捐錢在公共建設上,榮耀了故里。

DSC_0211.JPG

廟埕的另一個方位,階梯上有著「十七年永棟造」的勒石,說明為故鄉出錢,薛賢珍並不是孤例。

薛永棟也就是薛福緣,不但在1928年以大哥薛永南的名義在故鄉興建了珠山第一座洋樓「薛永南兄弟洋樓」,也捐款在許多公共事務上。金門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僑刊《顯影》,即是由經商致富於菲律賓岷答那峨依里岸(又稱衣理岸,Iligan, Lanao)的他支持。《顯影》創刊於1928年9月,是珠山薛氏宗族所辦之僑刊,一開始是珠山小學校刊,報導珠山鄉訊及金門當地新聞,在資訊傳播不易的當時,《顯影》的發行,廣受南洋金門鄉僑歡迎。之後曾因金門備日軍佔領而而在1937-45年停刊。 抗戰勝利後,1946年復刊,由畢業於廣西大學的薛永棟之子(筆名魯魚)主編,著重全縣地方新聞,每月發行數百份,免費送閱南洋群島各地。

DSC_0209.JPG

金門從清末民初以來就是僑鄉,華僑發達之餘對於家鄉的事物總是牢記在心。無論發達在哪裡,也無論是男女,只要家鄉需要,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甚至可以說家鄉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珠山的兩塊勒石,記下了這一段歷史,以一種不誇耀的姿態,宣示出洋客對於家鄉建設所付出的一片心力,低調,卻綿延不絕。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