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城市區往沙美方向沿著環島北路走,過了警光會館後就是一道大斜坡,斜坡終點便是一片田疇,在這片沃野中,可以看到幾個大面積的水域,再往前的右手邊可以看見一座紅色的亭子,旁邊有一塊石碑,碑上面橫書「榮湖」兩個大字,向世人昭告這一片水域的名字叫「榮湖」。
近看這座紅色涼亭,上面寫著「欣欣亭」。
在1999年印行的《金門馬祖地區現存碑碣圖誌》一書中,石碑應該是在「欣欣亭」中,現在這樣的空間,不知是本來如此,但書中誤記?還是後來有人去更動?
這一塊石碑的正面除了「榮湖」二字之外,落款人的名字是「高魁元」,背面則是《榮湖記》。 榮湖記 金門后浦頭至后水頭間濱海地帶, 金門防衛司令官兼政委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
這篇碑記把「榮湖」名稱由來做了介紹,但讓人疑惑的是,在落款的中華民國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時,這裡叫作「金沙水庫」。
依據當時正氣中華報的報導,「金沙水庫」被命名為「榮湖」,是民國六十三年五月十九日,由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取戰地軍經建設欣欣向榮之意所命名,而且落成時間是在四月底。
不要問我為什麼兜不攏,那一年我還沒出生。
不管如何,當年這個水利工程是被大家所期待的,在規劃時期稱為「金沙水庫」,範圍從金沙一橋到後水頭,也就是環島北路四段到環島東路一段的金沙溪水域,金沙鎮后浦頭與后水頭兩個聚落隔著水庫遙遙相望。
當時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侯程達秉承先總統蔣公加速農村經濟建設的訓示,命金東虎嘯部隊攔海築堤,將既有的三十八口池塘整併,建成了這個水庫。
從當時媒體的報導裡,可以看見居民對於水庫興建的配合度極高。
民間有不少人捐錢。
從欣欣亭往外看,一路之隔有另外一片水域,那裡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金沙水庫」。
關於現在的金沙水庫,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榮湖與金沙水庫的比較 |
|||||||||
榮 湖 | 金沙水庫 | ||||||||
位置 | 汶沙里后浦頭村之南 | 金沙溪下游近出海處 | |||||||
施工時間 | 民國六十一年十月開工,六十二年六月廿五日完成。 |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興工,首期工程年底完成,翌年三月,二期工程告峻。 | |||||||
當時司令官 | 司令官兼政委會主任委員侯程達將軍 | 司令官兼政委會主任委員夏超將軍 | |||||||
施工部隊 | 長江部隊 | 長江部隊 | |||||||
工程費 | 撥款一千餘萬元 | 新台幣一千七百三十二萬餘元 | |||||||
建築規模 | 溢洪道一座,長46公尺,導水路長850公尺。 | 土壩一座,長260公尺,高5公尺,頂寬10公尺,底寬47公尺,並建無閘門控制測溢洪道一座,改善南北堤岸2600公尺,水庫浚深2公尺,計挖土方211100立方公尺,實施上游整治380公尺。 | |||||||
面積 | 集水面積220公頃,滿水位面積16公頃。 | ||||||||
蓄水量 | 46萬立方公尺 | 60萬立方公尺 | |||||||
灌溉面積 | 農田60公頃 | 農田170公頃,增加海埔新生地及新墾地面積計25公頃。 | |||||||
功用 | 解決金東地區用水問題。 可灌溉、養殖及解決金東村落給水。 |
可儲淡水、灌溉、阻擋雨水流失及海水倒灌,補充榮湖蓄水量,擴充金東地區給水。 | |||||||
備註 | 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於竣工後巡視該湖,命名「榮湖」,寓金門欣欣向榮之意。「榮湖」勒石兩字,為國防部長高魁元將軍題字。 | 近年來因逐漸淤淺,於民國八十九年底完成浚深整治,舖設防漏設施,整修壩體及週圍堤岸路面,並予美化,建觀景台,與榮湖相互輝映,除蓄水、灌溉外,已成金沙鎮休閒遊憩景點。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