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寮歷史街區

嘉慶四年(1799年),一份艋舺(今萬華)的地契資料,記錄了「福皮藔街」店屋買賣的資料,揭示在兩百多年前,這一塊人稱「剝皮寮」的區域已經形成了聚落。

兩百多年後的今天,因緣際會之下,這塊區域成為一塊文化混搭的區塊,記錄了滿清、日治,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庶民生活文化痕跡。

十月初的台北,空氣中仍有淤塞在盆地中無法消除的熱氣,在沒有事先做功課的情況下,我隨性來到了這個新近整修完成的歷史街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

知道「剝皮寮」,是在前年參加台北文化護照活動時的事,那時候整個歷史街區只有「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這一塊是開放的,當時同行的友人趕著蓋章的行程,加上老街也還在整修,所以沒有停留太多的時間。直到今年,老街修好了,總想著要抽空過來看看,只是到台北的時間總是忙碌的多,不容易抽出完整的時間來晃盪。終於這次有了幾個小時的空檔,從台北車站搭上板南線的捷運,到龍山寺站後沿著康定路走,沒多久,就看到剝皮寮歷史街區了。

因為沒有預設要看什麼,所以這一次只能算是初探,留待下次時間更充裕時再細細品味。

剝皮寮歷史街區

整個歷史街區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而目前老街主要的出入口是在廣州街上,入口處有一塊黑色大理石寫著這條老街整修的歷程。

剝皮寮歷史街區

還沒進入老街前,可以先進到服務中心,裡面有一部大約28分鐘的影片介紹整個剝皮寮,還有一些相關的摺頁可以索取,牆上的艋舺地圖很有童稚的趣味,把附近的景點都標示出來,也因為這張圖讓我決定下次起碼要保留個半天在這一帶晃蕩。

剝皮寮歷史街區

現在整修完成的剝皮寮老街是條半面街,與一般街市店家隔著道路相望的樣貌很不相同。據說原本的店家也是相對的,後來改建時,左側店家把開口改朝向新的大馬路,才會造成現在半面街的樣子。

剝皮寮歷史街區

現在老街裡,台北市文化局舉辦系列「剝皮寮藝條通—古街文化節」的活動,裡面有許多當代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出現在古老的街區中給人很強烈的視覺印象。

剝皮寮歷史街區

像這張假面超人拉二胡的圖畫給人感覺就很新奇。

剝皮寮歷史街區

這個出現在老房子天井中的現代作品,看似突兀,卻不會讓人覺得與周圍的環境不協調。

剝皮寮歷史街區

這個作品就很有懷舊的氛圍,像是凝滯了往昔人們在此學習的過往時光。

剝皮寮歷史街區

除了現代的作品,老街上當然復原了過去的一些建築,像這間旅社就很有日式的風格,看得出來是間歷史悠久的旅社。

剝皮寮歷史街區

靠近康定路這一端的老街,建築用了大量的紅磚,卻也是日式的風格,充滿了懷舊的意味。

剝皮寮歷史街區

這頭牛是其中一項活動的裝置藝術,總共有八頭裝飾主題與萬華有關的牛,分散在整個萬華區裡。這一頭是可樂王創作的彩繪牛,上面畫的圖像饒富趣味。

剝皮寮歷史街區

走回老街的入口後,繼續沿著廣州街走,寬闊的騎樓中,紅磚的亭仔腳像是一道跨越時光的長廊,引導人們走向懷舊的情境中。

再往前走,就是「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了。

剝皮寮歷史街區

教育中心的志工大哥大姊們都很熱心,一進門就急著介紹教育中心的展示內容,還有每個展場的相關位置,讓人很感心。

目前中心裡的兩個展示是關於醫療跟教育的,這個醫療展示區有兩層樓,是醫學博士呂阿昌的故居,一樓展示著台灣醫療的發展史,裡面擺放著許多老文物。二樓則是展示萬華青草巷的發展及青草藥,讓人了解這一帶產業文化。

剝皮寮歷史街區

而於教育相關的展示則是在國學大師章太炎旅居剝皮寮時的居所,裡面也有不少相關文物,像這一塊文魁匾,就是清乾隆時提督福建學政通正使司贈與貢生張宗奎的。

匆匆來去,對於剝皮寮只能做概略的遊覽,如果能夠停留更多的時間,再參加導覽,對於這個歷史混搭的區域一定能有更多的了解,就像教育中心的大姐所說的,來過的人通常還會再來,我想我就是那些會再來的人之ㄧ,下一次,我一定要再來,聽這裡的人們告訴我更多關於剝皮寮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