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城外紅高粱

對於不好飲的我來說,金門高粱所給的的初次深刻印象,並不是那一瓶瓶清澈如水的酒精飲品,而是第一次到金門時,深秋時節經環島北路過瓊林以後,沿路兩旁一望無際的耀眼金黃。所以對於金門高粱的認知也一直停留在秋冬時的黃金印象,直到幾年後跟著友人到南山林道,看見了紅穗的高粱之後,才知道原來金門的高粱成熟時並不都是黃的。

只是,對於金門高粱是長在平野上的這一點,依舊是深信不疑。但這樣的深信不疑,也在今秋回金門時被打破。

金門城外紅高粱

十月底的金門,不知為何少了往年的青天亮麗,陰鬱的天空,厚重的雲朵,似乎預言了熱帶風暴的即將到臨。

在這樣多風的日子裡,蝸居成了不得不的選擇,也好在這一趟原本就沒有太多的預設目標,除了看看最近心境需要安傾的朋友之外,剩下的就是沉靜身心,好讓自己面對那些即將到來不可避免的事。所以,除非覺得氣悶了,倒也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外面晃蕩。

記得那一天,一時興起到朋友民宿附近金門城晃蕩,經過了路旁的「金門高粱文化中心」,突然想起該買些伴手禮回去給同事,便彎進去繞了一下。買了金門高粱酒糖之後,閒著也是無事,便與店裡的大姊聊起金門的高粱。

金門城外紅高粱 金門城外紅高粱

「你們金門的高粱都種在哪裡?」雖然心裡早有答案,為了找話題還是問了出來。

「就在山上啊!」一位大姐回答得很乾脆。

嗯?!山上?

「沒有啦!都種在田裡啦!」另一位大姊聽到了趕緊修正。

然後兩位大姊就自己聊開了,我手裡捧著她們奉上的高粱茶,感受著透過茶杯傳送到手中的溫度,一面聽著兩位大姊的討論。

金門城外紅高粱

聽了一陣子,總算有了結論,原來說高粱種在山上的大姊,看到的是金門城附近種的高粱。

來了這麼多趟,倒是不知道原來金門城附近就可以看見高粱田。

問清楚路,告別兩位大姊,抱著糖果就走出高粱文化中心。

「記得要出北門後再下坡啊!」臨出門,熱心的大姐還不忘記提醒。

DSC_0386.JPG

順坡而下,沿途的確看到了高粱田,雖然不似環島北路兩旁的一望無際,隨著地勢起伏的田地卻也有著另一種多變的樣貌,呈現出另一種屬於金門丘陵的富庶豐饒,如果從金城方向走這條路再到金門城的金門酒廠,倒像是看見了金門高粱酒的前世與今生。 

從金門城下坡,沿路看著高粱在秋風中的姿態,一面比較著這裡的高粱與環島北路的異同,然後,出現了不一樣的色彩。

是紅色的高粱田。

金門城外紅高粱

金門城外的紅高粱,個頭明顯矮了許多,栽植的密度也不像環島北路者那麼緊密,似乎有著不一樣的故事。

事前就知到金門有紅高粱的,從早期的「北掃種」,到後來的「金選三號」,乃至於更後面的「金門六號」「金門七號」「金門八號」到「金門九號」,無一不是紅色的高粱。

金門城外紅高粱

「金門九號」是目前金門縣農業試驗所推廣的品種,這個品種育成於1988年,屬於糯性高粱,含高量單寧且為褐色系高粱,高粱穀粉所製作的米糰蒸後具有特有之紅高粱香味。也由於單寧含量高而具有苦澀味,所以有抗鳥食的特質。

「北掃種」的高粱可以長到兩公尺,而金門城外的這一片紅高粱都不到一個人的高度,想來應該就是目前推廣種植的「金門九號」。

金門城外紅高粱

金門城外紅高粱 金門城外紅高粱

純就外觀來看,紅高粱是與白高粱有著不一樣的美感的,深紅到接近於褐色的高粱穗,質感比白高粱軟了點,也長了點,這或許是血緣中「北掃種」的特點遺傳,去除顆粒後正好拿來作為綁製掃帚的材料,成為家庭主婦的好幫手。

只是,現在高粱掃帚似乎不多見了,高粱採收時也大多只收取高粱穗,把莖留在田地裡,焚燒後翻耕,滋養土地,預約著下一季高粱的豐收。

金門城外紅高粱

金門城外紅高粱

這片高粱地裡,還有來自台灣的高粱品種「台中五號」,密集直立的白色高粱穗,展現出與紅高粱不同的家世淵源。

這是梗性白高粱,與紅高粱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後釀酒,可以產生比純粹以紅高粱或純粹白高粱所釀的酒更香醇的香氣。

我倒寧願,有人能夠就用白高粱跟紅高粱,在田地裡有計畫的栽植,排列出一幅屬於金門的畫,或者只要排出「金門」兩字都好,塑造出屬於金門的高粱地景,當人們在飛機上往下看時,一眼就可以看見這個島嶼的名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