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658.JPG

「太武山十二奇」,描寫了金門太武巖內外的各種奇景,早在洪受寫的《滄海記遺》中就有「浯洲稱海國,中有太武巖,亦奇觀之所萃也,齊諧志之矣。蘸月,蟹眼、名曰泉奇。眠雲、跨鱉、名曰石奇。以靈奇,則有倒影、玉几案。以幽奇,則有石室、門關。其他千丈之壁,一覽之亭,與夫風動之石,偃蓋之松,步雲之梯,詎非種種稱奇也」的記述,有趣的是這篇文章裡所記的奇景不只十二種。而是包涵了蘸月蟹眼眠雲跨鰲倒影、玉几案、石室、門關、千丈之壁、一覽之亭、風動之石、偃蓋之松及步雲之梯等共十三項,有些人會把太武巖算在其中,那就有十四項。而黃琇的《太武山十二奇記》中「太武山十二奇」則是指:蘸月池、偃蓋松、香几案、石室、一覽亭、蟹眼泉倒影塔風動石 、石門、步雲梯、石壁、羊腸道十二項奇景,去除了「眠雲石」及「跨鰲石」卻另外加上了「羊腸道」補足了十二之數,這也讓人搞不清楚所謂的「太武山十二奇」到底包含了哪些項目。

姑且不論不同版本的「太武山十二奇」所指奇景各有出入,有些景色倒是人們所公認的,只是歷經時光磨蝕之後,到底有哪些奇景還保留到現在呢?

DSC_0655.JPG

太武山海印寺前的「石門關」一直以來都被當成「太武山十二奇」之ㄧ,但在洪受或是黃琇的文章裡並沒有「石門關」一詞出現,兩人文中的「門關」或是「石門」,常被現在人當作是描寫此處的相同奇景,但洪受僅以「以幽奇,則有石室、門關。」一語帶過,沒有詳述這是什麼樣的風景。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則是以「不特此也,岩後諸峰,泉石尤美。攝衽尋徑往遊之,兩石對豎,類門然。其旁環以清流,蓋為遷客逸士往來嬉遊之道」描述,不過這樣的文字描寫的是天然的「石門」,似乎並不是現在人們所說的人工築起之海印寺前「石門關」,而是另外的天然奇景。

DSC_0664.JPG

清朝金門縣丞蕭重《太武山十二景詩》中對於「石門關」一警的描述是這樣的:

天開雙峽作石門,怪石谽谺虎豹蹲。一罅分來紅日影,半空劃斷白雲根。 
陰晴變換無朝暮,煙霧迷漫自吐吞。寂寞荒陬人跡絕,誰將闢闔問乾坤。

開頭第一句就是「天開雙峽作石門」,這句詩卻充滿了想像空間,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解釋成「天然形成的雙峽成為一座石門」,但要解釋成「在天然形成的雙峽中建造一座石門」也未嘗不可,雖然說前面的詩句很明顯的是形容一個天然的奇景。

《金門志》引《滄海記遺》:「太武山雄偉莊厚,獨冠嶼上,海上人別呼為仙山。其脈由鴻漸穿波出海,至青嶼突起三小阜,逶迤凝結神區,嶒崚皆石(「滄海瑣錄」)。洪武江夏侯周德興嘗登而為之讖云:『帝典王猷,海外傳一肩行李;龍樓鳳閣,空中起百代文章』。故石門關之旁刻曰:「海山第一」。

這裡面指出「石門關之旁刻曰:「海山第一」」,也就是說直到此時,「石門關」所指的不是現在人們所說的這個門,這個刻上「海山第一」的門,是在真正的石門關旁邊。但到了清末林樹梅寫《太武山十八詠》時,描述「石門關」:

一入此門來,自覺仙凡別。不識出關雲,滄桑幾經閱。

似乎已經是現在人們所指,這個作為海印寺山門的人造「石門關」了。

DSC_0669.JPG

其實,這個之前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現在金門縣定古蹟的「海印寺石門關」是不是所謂的「太武山十二奇」之ㄧ,根本不會影響到它作為金門縣境重要文化資產的地位。石門正面「海山第一」的門額旁有著「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的落款年代。「永曆」是南明桂王的年號,當時中國大部分的土地已經在清朝的勢力範圍之下,「永曆十五年」正是清朝順治皇帝駕崩,康熙皇帝即位的年代,明朝的最後勢力僅剩東南沿海一帶。這一年,延平郡王鄭成功驅除了荷蘭人收復台灣,也就是說台灣在三百五十年前的今天(農曆四月二日)成為明朝的一部份。

這一年,台灣開啟了明鄭時期的序章,鄭成功於正月在金門誓師,親率二萬五千名將士從料羅灣出發到台灣,四月初二日抵達鹿耳門,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包圍荷軍防守的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切斷荷軍水陸交通,不久普羅民遮城守將貓難實叮獻城投降。

在這樣發生重要事件的年代裡,是誰在金門太武山上建了這樣的一個石門?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情留下「海山第一」四個字呢?  

DSC_0671.JPG

質樸的花崗岩石門靜立太武山顛的角落,看盡了日出月升,看遍了花開花落,白雲蒼狗之間,多少光陰歲月走過,不管題字的是不是人們所傳說的明朝遺臣盧若騰,「永曆」的年號是無法抹去的明朝最後餘暉,在這東南島嶼上留下一筆讓人永懷的印記,留與後人無盡的想念。

或許該說,這個人造的「石門關」在歷史上的地位是那個天作石門所無法取代,註記了一個瞬息萬變的改朝換代,這樣的地位又豈需「太武山十二奇」之名來錦上添花?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   稱 海印寺石門關
地   址 金門縣 金湖鎮 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
類   別 古蹟 等 級 縣(市)定古蹟 種       類 其他遺蹟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告日期 1988/11/11 公告文號 內政部(77)臺內民字第650097號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創建年代 明代以前
歷史沿革 金門太武山有十二勝,今雖因經歷滄桑,舊觀多已改變,但其中海印寺之山門石門關尚能約略保持舊觀。石門關為一座石楣、石柱帶半圓拱的小門,上有明人盧若騰所提橫額「海山第一」。石門關的性質可能為寺方作為山中佛寺的自衛設施,而非官方用作軍事防禦建築。原來的石門關的範圍,應較今日現存為大,石牆也應更高更長。只可惜寺方因不知石門關所具深遠歷史文化價值,而將兩側石牆拆去,甚為可惜。
外觀特徵 海印寺雖已改建,但其後山的「古石室」則為海印寺最古老的建築,可能為宋代或明代物,深具歷史價值,這種人工與自然相接合的古建築,實為海印寺之寶,彌足珍惜。      
重要古物  
附近景觀  
現 況  
備   註 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石門關即其山門,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年)興建,明萬曆八年(1580年)修建,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再度重修。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又再重修,原主祀通遠仙翁,今改奉祀觀音佛像。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金門太武山奇景

太武山十二奇

《滄海紀遺》:「浯洲稱海國,中有太武巖,亦奇觀之所萃也,齊諧志之矣。蘸月,蟹眼、名曰泉奇。眠雲、跨鱉、名曰石奇。以靈奇,則有倒影、玉几案。以幽奇,則有石室、門關。其他千丈之壁,一覽之亭,與夫風動之石,偃蓋之松,步雲之梯,詎非種種稱奇也」

 DSC_4321.JPG  太武山蘸月池 蟹眼泉 DSC_0755.JPG

太武巖

蘸月池 蟹眼泉  眠雲石
太武山跨鰲石與海印靈光碣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玉几案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跨鰲石 倒影塔 玉几案(香几案) 石室
DSC_0655.JPG    
門關
 千丈壁 一覽亭  風動石 
       
掩蓋松 步雲梯    

持續更新中.........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