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門,雖然已經來來去去的快十年了,但直到現在每年還是會走個幾趟,有些無法理解的人會以為我有「戰地情人」,不得不按時飛到金門報到。這當然不是事實,我也承認前幾年曾有倦怠,覺得到金門一趟的錢都可以短期出國一趟了,幹嘛一直跑金門。但熬過這個撞牆期後,回金門似乎變成一種習慣,時間到了不回去就是渾身不舒服,更何況每次回去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新事物,這種類似遇到寶的感覺更讓我對於回金門這件事樂此不疲。
每年固定回金門的時間中有幾次是因為要參加廟會,跟金門友人一起逗鬧熱。你或許會問:「廟會每年都有,有必要這樣年年跑嗎?」但我覺得到金門看廟會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撇開萬人空巷的盛況與琳瑯滿目的陣頭不談,就算是相同的廟會,不同年去也可以看見不一樣的東西,這樣的感覺就讓「到金門看廟會這件事」多了幾分期待。更何況除了定期的廟會祭儀之外,還有不定期舉辦的活動,運氣好遇到了,當然又是一種驚喜。
「四月十二迎城隍」是我每年必定參加的廟會活動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幸運的是,今年回金門參加四月十二活動期間遇到了福建省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慈濟祖宮的保生大帝神尊來金門,而且在四月十二的隔天在瓊林辦庇佑祈福祭祀大典,所以特地跑了一趟瓊林去看金門所有保生大帝都餐與的遶境活動,因此也第一次見識到金門有趣的民間藝術-看桌。
走到另外一張桌旁,這裡的供品擺設得更有趣了,也比較能看出來是作什麼東西。
這條由炸過的魚擺出跳耀的姿態,眉頭上那兩撮黃毛應該代表角吧?
所以這個群花簇擁的作品應該是要表現出鯉躍龍門化作鰲龍的故事吧!
這件作品很有趣,在豬肚上插上蒜苗跟牙籤,加上兩個耳朵就成了一隻大象。
看來這一桌真是充滿了山珍海味啊。
不管看桌的數量多少,這些都代表了信徒對於神明無上的敬意與感恩之心,這樣的心意,我想神明應該都感覺到了。瞧!祂們不正臉帶微笑地享用這宴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