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珠山下書房

珠山曾經是金門最富裕的聚落,不但「腳踏紅磚不著土」,更有「有水頭厝,無山仔兜富」的俗諺。在這樣富有的狀況下,對於子孫的教育自然不會馬虎,於是早在清朝,聚落就有稱為「頂書房」的私塾,位於雞庵山南麓,東宮後方,大約在現在珠山大夫第的左側,是一幢一廳兩房兩護龍巨築,屋前還有花園水池。這棟又被稱為「竹齋」的「頂書房」,除了作為夢贊先生講學之外,還供奉有文昌帝君與魁星爺,讓學生入學時可以朝拜。只可惜因為年久失修,1950年時部隊轉進金門時被毀。

金門珠山下書房

民國六年(1917年),正當珠山財富到達最高峰的時候。在海外鄉僑的一致支持之下,「珠山學校」成立了,最初在薛氏大宗宗祠(薛氏家廟大宗)大廳上課,由本地籍的老師指導珠山子弟課讀,後來也到廈門延請師傅,學生來源也不限於珠山人,家廟的空間明顯不夠,於是遷往家廟附近與珠山大道宮間的松柏公產業大房上課,此即「下書房」。

金門珠山下書房

「下書房」其實也只是個一落二櫸頭,所以在民國廿五年(1936年)的時候,在鄉賢薛崇武登高一呼下,成立「珠小校舍建設委員會」,到卅七年(1948年)開始興建,翌年完工,「珠山學校」學校搬遷,「下書房」功成身退,卸下培育子弟的重擔。

金門珠山下書房

那段「珠山學校」在「下書房」的日子裡,設立了「白話字學院」,以羅馬拼音的方式書寫白話文,所以在那個年代讀書的人們,其實同時受中西文的教育,這也是為何許多金門的老人家都讀得懂外語,房舍外也有外國文字的原因。這樣的教育方式,就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都是十分先進的。

金門珠山下書房

「珠山學校」另一個開風氣之先的,是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就有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學生到廈門拜訪鼓浪嶼、南普陀寺、廈門大學附屬小學、同文書院等地,親身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

金門珠山下書房

昔日的盛事終成過往,珠山「下書房」如今隱身於巷弄之間,默然承受歲月的淬礪,散發出文人溫潤而不張揚的風華。

金門珠山下書房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