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水頭四維堂

水頭目前可考的八間書齋中,除了在清光緒年間設「題塔書齋」的黃斗星是水頭長房五樹派之外,其餘的書齋都屬於長房小宗派,而且都在十一世祐上祖派下。扣掉遷居漳州的長房銁宰公、四房銁嶔公、六房銁育公及失傳的五房銁贊公,留在水頭的二房銁聯公與三房銁桂公都建有書齋。其中銁桂公這一支,更是傳承四代都建有書齋,而且除了銁桂公三房伯葵公(黃俊)建的「酉堂」位於中界,冀公的「懋齋」實際位至今已無法可考之外,其他銁桂公派下的書齋都位於頂界。

相較興建富甲一方的「酉堂」興建者伯葵公的富甲一方,與「怡齋」興建者如樑公(黃楚)的功成名就,十三世伯合公(黃祈)書齋「四維堂」似乎顯得沒有那麼耀眼。然而,「四維堂」在水頭的書齋中卻有承先啟後的地位,位居祖孫接連三代興建書齋的樞紐。

金門水頭四維堂

銁桂公建的「古書房仔」位於水頭頂界的王公宮崎,已經是頂界與中界的交界。乾隆年間的水頭中界,是一片低溼的土地,幾乎沒有房舍,因此均桂公的「古書房仔」算是設在聚落的邊緣地帶,而不是核心位置。其派下四房子弟中,長房伯合公(黃祈)與三房伯葵公(黃俊)的財力雄厚,伯葵公在中界建書齋「酉堂」,人稱「酉堂百萬祖」或「黃百萬」。柏合公則是在中界黃氏家廟前建了豪宅,之後更在住家附近建了二落的書齋,也就是「四維堂」。其子如樑公(黃楚)之後更在四維堂旁邊建書齋,也就是「怡齋」(下學仔)。

從鈞桂公到伯合公,再從伯合公到如樑公,祖孫三代都建書齋公子弟課讀,在金門大概只有這一家人了。

金門水頭四維堂

「四維堂」的形制為二落大厝,兩落之間夾有天井。牆體腰堵以下採用花崗岩條石砌,牆身採用「斗仔砌」,用豎立及橫放的方法疊製成斗仔狀(盒子狀),斗仔間再填滿泥土漿或雜石礫。在金門可以看見「三塊套紅磚砌」與「一塊套紅磚砌」的砌法。四維堂所採用的是一塊平放的磚後一塊豎立的磚交相疊製成斗狀的「一塊套紅磚砌」。

金門水頭四維堂

從目前殘留的結構來看,「四維堂」是金門傳統建築少見的二開間。一般民宅大多採月三開間或五開間等單數的開間,經濟狀況比較不好的也是採用單開間,陽宅很少使用雙數開間。「四維堂」為何會採用此形式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金門水頭怡齋

從「怡齋」前庭看「四維堂」的左前側牆,可以看出有一個磚拱。而怡齋前庭的圍牆看起來結構也不比建築本體堅實,所以怡齋的圍牆可能是後來加建的,而怡齋與四維堂的前界可能比現在的位置更像前突出,後來改建後才往內縮。所以「四維堂」的結構很可能不是二落大厝,而是建築右側有廂房前伸的單伸手,後來改建時才改成二落大厝。原來的庭院則是與怡齋的前庭以拱門相隔,成為一個互通的戶外活動空間。

金門水頭四維堂

四維堂最明顯的改建是整個建築前方又有加蓋。這個外加的建築採用的建材沒有一定的規格,像是收集其他建築的石材與磚材後急就章興建而成,外牆再抹上水泥,整體的感覺就是相當克難,或許是近代,甚至是戰後的加蓋。

金門水頭四維堂

從右側面來看,更可以看出四維堂修補的痕跡,原本講究的石材破損後,只以小塊的紅磚填補缺口,前方加蓋的建築石材規格不一,牆體所採用的紅磚則與補破處的規格一致,應該是同一個時期修建而成。

金門水頭四維堂

縱使經過了修補,四維堂依舊難敵時光洪流的沖蝕而逐漸頹圮。霸氣的榕樹種子,不知何時隨著鳥雀而來,並且在牆體中生根茁壯,加上中庭恣意生長的雜草,整個感覺就是破敗,讓人難以想像這棟房子的起建者原本是個富甲一方的人。

金門水頭四維堂

在金門國家公園的主導下,「四維堂」今年開始重修了,原本隱藏在屋子裡的故事也逐漸被人揭開。

當最前方的加蓋物拆除後,門楣上出現了「奧華教導總隊第三大隊新進」等字樣。「教導總隊」是1930年代國軍仿照德國軍隊結構所成立,直屬於中央管轄的菁英部隊。部隊成員接受專業訓練後,再將學習的成果帶到其他部隊去,藉此提升部隊素質。水頭曾經為美軍顧問團的駐地,也因此水頭碼頭成為九三砲戰的主要目標。這幾個字或許與這一段歷史有關吧。只是四維堂重修以後,這一段關於奧華教導總隊的歷史究竟為何,只怕更無法得知了。

金門水頭四維堂

重修的四維堂,對於牆面的修築方式竟然是把剩下較有價值的大塊花崗岩條拆掉一排,補上小塊的紅磚,如此的工法讓人不禁懷疑卸下時才將來的去向,如果能留在修好的四維堂中供人參觀當然最好,就怕修好後這些記憶著書齋舊有記憶的石材從此不知去向,甚至成為私人所有。

當修復成為延續建築生命不得不然的手段時,是否應該考慮留下能用的舊材加以利用,而不是棄之有如蔽履,甚至讓它們成為私人的禁臠,也許主事者在從事相關「修復」時,可以好好思考。

金門水頭四維堂

穿過歲月之窗,四維堂的前塵往事終究成為匯入時光洪流中的小小涓流,金水黃氏祖孫三代興建書齋的過往,只怕隨著新建物的洛城與老成的凋謝,成為人們記憶中逐漸淡去的一頁傳奇。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