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水頭卓齋

水頭聚落頂界民居群組的房子幾乎都是座東北朝西南,這是因為可以不讓冬季冷冽的東北季風直接吹入屋中。但現在如果漫步聚落間,可以發現頂界邊緣有一棟座向完全相反的房子。

這棟房子其實不是一幢完整的建築,只是某棟房子的殘蹟。這棟房子就是水頭書齋之ㄧ的「卓齋」。

「卓齋」由金水黃氏十五世長房小宗派黃紹光(諱衣言,字聞甫,號遠齋,庠生,榜名輔國,諡文德)建於乾隆卅九至四十三年間(西元1774至1778年),約與水頭十八支樑同時,因為位於頂界前方的高處,也被稱為「頂書房仔」。原本是一棟二落大厝,目前所看到的殘蹟是加蓋於二落大落前的「迴向」。

金門水頭卓齋

所謂的「迴向」,也被稱為「倒座」,是指在二落大厝正前方增建的另一組建築。這個建築與主屋隔著內埕相望,座向完全相反,因此稱為「倒座」或「迴向」。房子建了「迴向」之後,因為正前方有建築,所以大多會在側面另外開出入口。而為了維持空間的隱蔽性,迴向與主建築間大多會加蓋櫸頭或圍牆,讓內埕成為屋主私人的空間。

雖然建築主體的二落大厝已經完全看不見了,但是從現存僅存的迴向結構來看,以前卓齋的內埕是以圍牆與外界做區隔,因此在迴向兩側看不到櫸頭的痕跡。

金門水頭卓齋

整個卓齋的出入口就開在迴向的兩側,因此正面是一面磚牆,磚牆表面抹上一層灰泥。開在兩側的出入口以金門本地不產的紅磚作門拱,顯現出興建者的豐厚財力與對房屋建材的講究。

此外,卓齋的迴向正面具有檐廊,檐廊整個凹入迴向建築中,這樣的形式稱為「直凹壽」或「皇宮起」,一般民宅少用,通常是要規模較大的民宅才看得見。卓齋迴向採用皇宮起的形式自然也讓人遙想整個建築原有的規模。

金門水頭卓齋

卓齋從原本在水頭聚落僅次於酉堂的規模,到現在只剩下一棟迴向,其實也反映了金門在近代歷史上的一頁滄桑。一直到1930年代末期,卓齋一直都能保有原本的形制。1937年10月26日,日軍三路進佔金門,開啟了金門的日治時期。許多鄉親紛紛離鄉「走日本」,原本在海外有產業的人當然是回到僑居地,沒出過洋又沒有門路的人只能留在家鄉。除此之外,原來是鄉親重要經濟來源的僑匯也因此斷絕,許多人未謀生計,不得不變賣祖產。

1930年代,卓齋的持份分別為長房啟侯、啟鵬、二房啟榮、三房自西、四房如成與五房啟澍、啟政。當時族中有人吃鴉片,在僑匯無著,入不敷出的狀況下,生活難以維持,最後協議把迴向留改五房,其餘的部分由其他四房協議出售。

當時賣出的只有地上部份,不包括土地所有權,買主為湖尾蔡家,代價是廿四擔地瓜籤。買家兄弟親自來將紅磚、石條、杉木等建材拆下,據說用騾馬搬了幾個月才搬完,由此可知卓齋原本規模的宏大。

其實,金門民間一直有拆人房屋有損陰德的觀念,除非真不得已,否則不會拆人舊屋來蓋自己新屋。湖尾蔡家拆了卓齋之後,七個兄弟連死三人,嚇得他們不敢把運回來的建材拿來蓋房子,後來只好轉手賣給溪邊的人家。

金門水頭卓齋

卓齋原本大廳有一對楹聯:「教子讀書毋致臨時擱筆,治家勤儉勿使開口告人。」,起造人黃紹光當初以此聯警誡後輩要勤讀詩書才不會舉筆忘字,要勤儉治家不要外揚家務事。黃紹光下有五房,五房原分得的土地都是一萬五千栽(一公畝大約二百八十到三百栽),但後來前四房陸續出售土地,而五房子弟啟澍、啟政勤儉持家,鎮日在田間勞作,不但後來加買了原本繼承兩倍三萬栽的土地,也因為能自給自足,所以在僑匯中斷的情況下能生活無虞,留下持份下的卓齋建物,讓後人能夠從其中親炙先人致富興學的過往。

如今卓齋在國家公園的整修下即將展現新貌,只是整修完成後作為民宿的用途設定似乎與黃百萬書房一樣,與原本的書齋功能不同,更何況卓齋的迴向原本是書齋的祭祀空間。但是時光流轉之下,功能的轉變似乎是延續建築生命不得不的轉變,只是琅琅的讀書聲就只能讓人望屋遙想了。

 

相關文章

文里鄉求學之道-金門水頭石路 

遠齋故居韶光老-金門水頭黃紹光宅[歷史建築] 

古書房仔-金門水頭黃百萬書房 

承先啟後顯榮光-金門水頭四維堂 

清風怡人好讀書-金門水頭怡齋 

 

 

點圖按讚得到最新訊息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