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它已經在這裡站了超過一甲子的時間。
風雨晨昏,它只是靜靜地在這裡,成為一片湖光山色的陪襯 。
它的名字叫作「白千層」,六十多年前因為古崗樓的興建,從臺灣的某個苗圃移居到金門古崗湖畔。
來過古崗湖的人一定見過它,因為它就矗立在古崗湖畔最重要的一條公路旁,人們從水頭或金門城要到古崗或珠山,一定都會經過它的身旁。
不管有沒有人注意到它,它那巨大的身軀總是以熱情迎接的姿態,跟從它身邊經過的人車親切地問安。
車來了,它的姿態像是在熱情地揮手說你好。
車走了,它的姿態就像是依戀地搖手說再見。
來來去去之間,送往迎來,歲月無聲走過。
六十多年前,古崗樓風光落成了,古崗湖畔的衣香鬢影、意氣風發,造就一片戰地前線的歌舞昇平。如今戰爭的硝煙與砲聲漸遠,湖畔反倒是一片寧靜,空蕩蕩的候車亭裡,一天不知能有多少人留下自己的足跡?
繁華,樹在,沒落,樹在。
無論是接踵磨肩的人潮還是漂浮迴盪的風聲,白千層一如當年般的看守古崗湖的湖光山色。
一路之隔,有候車亭的極目盼望。
當年把白千層帶來金門的人,如今或許已經走入時光的洪流之中,新的人接替而來,就像一道道如浪濤般湧上的潮汐。
潮起,必會潮落,從八方湧入的人,如今也已經八方而去。
古崗湖畔的白千層,前輩在民國42年時就與其它三十多種樹木被帶到金門,但是只有它活到現在,繼承前輩的工作,努力在這裡吸收別人不要二氧化碳,轉化成為珍貴的氧氣,持續滋養金門這塊土地上的天地萬物。
附錄
一、白千層植物基本資料
白千層的樹皮
|
||||||||
中 名 | 白千層 | 科 名 | 桃金孃科 | |||||
學 名 | Melaleuca leucadendra (L.) L. |
別 名 |
||||||
金門分布 | 民國42年引進栽培於金門,作為行道樹與庭園景觀樹木 | |||||||
全球分布 | 原產澳大利亞 | |||||||
性 狀 |
常綠大喬木,樹皮灰白色,海棉質的木栓層,會形成層狀的剝落,因此得名。葉呈不規則互生,長橢圓形到披針形,全緣,革質,葉柄長3-4毫米,新葉的葉面被有白色短柔毛。花期集中於秋冬,花有芳香,緊密排列成穗狀花序;雄蕊多數,花絲長,白色,花瓣5片退化,萼片5齒裂,花柱略長於雄蕊,針狀。蒴果半圓球形,從頂端開裂。種子小,略呈三角形。 |
|||||||
用途/解說 |
白千層像紙捲一樣層層剝落的樹皮,是它最迷人的特徵,而有如瓶刷子一樣的穗狀花序開在新生枝條的頂端,花謝形成果枝後,又在果枝先端萌發新的葉芽,如此反覆進行。這種生長方式則是另一個有趣的形態。 白千層的花朵含有豐富的蜜源,濃郁而芳香,常見到綠繡眼結群吸食。 |
|||||||
資料來源 | 金門國家公園《浯洲芳草》 |
二、珍貴樹木基本資料
系統編號 | ML001 | 轄內編號 | ML001 | |||||||||||||||
中 名 | 白千層 | 學名 | Melaleuca leucadendra (L.) L. | |||||||||||||||
科 名 | 桃金孃科 | 登錄標準 | □林務局老樹標準 ■自治條例標準 | |||||||||||||||
樹址 | 金門縣金城鎮古崗樓前方 | |||||||||||||||||
座標系統 | TM2° | 橫座標 | 24°23'44.7" | 縱座標 | 118°18'53.2" | 海拔高 | M | |||||||||||
測量值 | 胸徑 | 胸圍 | 樹冠面積 | 樹高 | 估計樹齡 | |||||||||||||
1.27 M | 4 M | 28.26M2 | 9 M | 62年 | ||||||||||||||
文化歷史價值 | 隨1952年古崗樓樓建成栽植 | |||||||||||||||||
調查者 | 調查日期 | 備 註 | ||||||||||||||||
陳宗駿 | 102年5 月16日 | 資料來源:金門縣林務所 |
三、古崗樓落成報導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