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古蹟的再生利用是要重新鋪陳一個展示的空間,還是留下一個空間的展示呢?
在一個只有硬體格局的建築空間裡,大概沒有人說得清楚吧?
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所指定的古蹟範圍裡,除了著名的蔡氏家廟、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六世竹溪公、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六世前庭房、十世柏崖公宗祠、藩伯宗祠(布政祖厝,十六世蔡守愚專祠)等「七座八祠」之外,還包括了兩尊瓊林風獅爺與一座社學,而這座社學就是現在的「怡穀堂」。
「怡穀堂」前面有一塊大石頭,除了「怡穀堂」三個字之外,還寫著「建於清道光二十年」。
清道光二十年就是西元1840年。
與其他閩南傳統建築相比,怡榖堂的外觀看起來就不一樣,主要出入口開在左側邊,大門兩側的建築也不對稱。
大門的形式是向內凹入的凹壽形式,除了一般木門外,還有一扇腰門。屋頂則採歇山頂,屋脊上有泥塑裝飾,手工極為細膩。
進了大門後,迎面而來的就是一道白牆,牆上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個漏窗,上面有兩隻還繞著壽字的螭虎。
雖然一進門就被牆擋住,但往左右兩邊看就會發現怡榖堂多樣的空間變化,往右看的空間是一個廂房,但是只有一道牆,牆上開了一個門與一個漏窗。
往左看則是一個露天的天井,正對的牆面有一個石榴形的漏窗,另一道牆上則有大面積紅磚窗花。
光是進門的這個地方,就讓人對於怡榖堂的空間變化有了初步的體驗。
廂房牆上的裝飾雖然已經逐漸風化,依舊可以看出原本的講究。
牆上的水車堵可以看見逐漸消失的文字,從僅存的字跡來看,原本是一幅端正秀立的字。
漏窗上的螭虎表面,灰泥已經逐漸剝落。
從門往外看,可以看見幾扇不同造型的漏窗。
穿過廂房可以看到一個房間,這是主體建築的左梢間,裡面現在空無一物。
現在看到的怡榖堂是2002年整建完成之後的樣子,整個建築裡幾乎看不見有彩繪或是壁畫,但左梢間門上留有兩幅精彩的水墨彩繪,可以看出這裡原本的清新雅緻。
這一幅描繪的是「四暢」之一的「掏耳」,話中人物那種舒暢的神情被描繪的栩栩如生。
穿過另外一扇門後就是步口廊,金門稱步口廊為寮口。
步口廊後就是怡穀堂的建築主體,從窗戶往裡面看,可以看見空蕩蕩的次間。
明間部分過去有可能是奉祀孔子或先賢的地方,只是從現在裡面的擺設中很難看得出來。
明堂前的格窗可以看見精湛的雕工。
明堂外有一個與步口廊相連的軒亭,是整個建築的視覺焦點。
軒亭看出去是一道紅磚牆。
這道牆的位置大約是怡穀堂的中心,整個建築從這裡分成前後兩個區域,主要區域是在後半段。
軒亭與牆所為出來的中庭左右都有廂房,面對中庭的方向都沒有門,而是漏窗。
廂房在這裡似乎比較接近於通道的功能。
廂房上有精緻的灰泥裝飾。
步口廊走到底可以看到另外一個梢間。
右梢間的外觀與左梢間完全不同,格扇上多了透雕的窗花,但最上方沒有彩繪。這種左右兩邊的不對稱是怡榖堂建築的特色之一,與大多數閩南建築以中軸線左右對稱的格局不同。
與左廂房相比,右廂房明顯小了許多,牆上漏窗的形狀也不一樣,是扇形的。
但與左廂房相比,這裡的空間是比較封閉的。
右廂房最大的特色是這個花瓶門,可通往前方天井。
走出花瓶門,左方牆面有紅磚窗花的漏窗,旁邊的門可以通往怡榖堂軒亭前方那道牆。
怡穀堂以這道牆為界,後面有軒亭的是一般座向。
前方則是沒有軒亭的倒座(迴向)。
這道牆有兩個門洞,門上的圓拱有經誌的磚雕。
漏窗是美麗的竹節窗。
倒座建築的內部沒有隔間,是一個寬闊的室內空間,很有可能是以前學生上課的主要場地,左右兩側也各有一個廂房。
有趣的是,這兩個廂房的外觀不一樣,左邊廂房比較小,正立面是木製格窗,旁邊的們可以通往主要出入口。
右側廂房靠中庭的牆面敷上灰泥,上面有一個書卷形的漏窗。
如果單以漏窗的種類來看,怡榖堂所擁有的種類是全金門之冠,而且各有各的特色。
除了漏窗種類多之外,怡榖堂內部空間變化之繁複也是金門之冠,全金門大概找不到第二個像這樣活潑的空間應用,每到一個轉彎處都會遇到一個驚奇。
可惜的是,怡榖堂這樣的空間變化雖然有特色,卻缺乏一套完善的導覽解說系統。過去曾有專家認為怡榖堂本身的空間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展示了,不需要其他展示來喧賓奪主,但是完全沒有導引的情況要讓人如何體驗怡榖堂的空間之美呢?或許相關單位該好好思考,別讓這樣珍貴的古蹟成為一個空蕩蕩的建築標本。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怡穀堂 | |||||||||
地 址 | 金門縣金湖鎮瓊林村瓊林街13號 | |||||||||
類 別 | 古蹟 | 級別 | 國定古蹟 | 種 類 | 祠堂 |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
公告日期 | 1985/08/19 | 公告文號 | 內政部(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 |||||||
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
登錄理由 | 具有保存價值 | |||||||||
創建年代 | 約清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 | |||||||||
歷史沿革 | 此書齋係由新倉上二房二十二世蔡蔚亭建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時,同時建築,並捐獻作為社學,後供作村民習文場所。民國三十八年國軍來金,曾當成國小校址及國軍師辦公室,後更作為村內農忙托兒所。 | |||||||||
建築特徵 |
書房建築格局,不同於一般宗祠、宮廟或民宅,而是以中間圍牆區隔為正向、倒坐二組的合院式院落。正門位於正向院落廂房側,以凹壽形式凸顯入口,屋採歇山頂,脊上並飾泥塑夔龍,馬背成水形,手工極為細膩。(取材自江柏煒著「大地上的居所」一書) 整座怡穀堂在外觀上給人封閉之感,四周都是牆路環繞,但走進其屋內,空間的變化,又給人活潑、靈動之感,在金門的民宅格局中,可以說是一個異數。 |
|||||||||
附近景觀 | 前方有養拙樓(蔡嘉種洋樓) ,與瓊林戰鬥坑道入口隔著瓊林街相對。 | |||||||||
備 註 | 屬於國定古蹟瓊林蔡是祠堂古蹟指定範圍 | |||||||||
資料來源 | 蔡是民《瓊林「怡穀堂」是否係蔡獻臣書齋》 |
相關報導:
瓊林「怡穀堂」是否係蔡獻臣書齋 2008/3/15 作者 蔡是民
怡穀堂,座落於瓊林大宅甲內。這棟建築約在清道光二十二年建,此書齋係由新倉上二房二十二世蔡蔚亭建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時,同時建築,並捐獻作為社學,後供作村民習文場所。民國三十八年國軍來金,曾當成國小校址及國軍師辦公室,後更作為村內農忙托兒所。
怡穀堂,書房建築格局,不同於一般宗祠、宮廟或民宅,而是以中間圍牆區隔為正向、倒坐二組的合院式院落。正門位於正向院落廂房側,以凹壽形式凸顯入口,屋採歇山頂,脊上並飾泥塑夔龍,馬背成水形,手工極為細膩。(取材自江柏煒著「大地上的居所」一書)
正向院落的明間是敞廳式的教學空間,有左右兩梢間,中庭的兩側則有廂房,但並不互相對稱,左廂房有廊道連接門廳與正廳,中間有隔牆,牆上開扇形窗,形成透明的空間轉折變化,右廂房有花瓶門可通往前埕。倒向院落是敞廳式,明次間不則隔屏,也有左右兩廂房。
整座怡穀堂在外觀上給人封閉之感,四周都是牆路環繞,但走進其屋內,空間的變化,又給人活潑、靈動之感,在金門的民宅格局中,可以說是一個異數。
目前金門國家公園正在進行展示規劃,未來將與瓊林里居民共同經營管理,以活化利用古蹟,增進大家對於文化歷史的了解。
但怡穀堂是否為蔡獻臣的書齋?根據金門縣政府八十一年七月委託漢光建築師事務所研究之修護研究計畫(二),書中70頁表示:「據村中老者云:怡穀堂昔為獻臣之書齋………,其興建年代無從查考………萬曆二十至二十五年間為其一生較優閒之期,則興建書齋優遊其間亦屬常情。」此書認為怡穀堂應屬蔡獻臣之書齋。 同時,金門國家公園八十七年十月出版「大地上的居所」一書,書中53頁表示:「這棟建築約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間創建為蔡獻臣書齋………。」亦認為怡穀堂乃是蔡獻臣的書齋。
但筆者經仔細研讀各種資料,並加以考證後,發現有如下的依據,可以證明怡穀堂並非蔡獻臣的書齋。
一、依十一世宗祠興建碑記(係二十二世蔡廷蘭所撰)指出係新倉上二房二十二世蔡蔚亭(即蔡仲變)獨資籌建,十一世宗祠建後再建怡穀堂,約建於道光二十年左右,故現所有登記為仲變祖派下所有,非登記為瓊林蔡氏宗親會所有。
二、以該房長老認為仲變祖賺日本錢返鄉興建自行管理而非宗親會來管,可確定係於道光二十年左右興建(西元1840年)。
三、依據金門縣文化局2005年5月出版蔡獻臣年譜186頁蔡獻臣係明崇禎十四年(西元1641年)卒,享年七十九歲,距興建怡穀堂有二百年左右,那有往生者,還來讀書。
四、蔡獻臣父蔡貴易,祖父蔡宗德,依金門縣志下冊1479頁:蔡宗德嘉靖辛卯舉人(西元1531年)在廣州任通判,即離開金門瓊林鄉,故蔡廷蘭碑記說其在瓊林之官衙廢墟二百餘年,因金門在當時環境時有海盜,社會不平靜,宗德祖時即遷居同安城,也是必要措施,故貴易、獻臣係在同安成長,而非在金門。
五、同安縣志卷八(山海經)(名勝宅第)在同安城北東山山下有一書房曰:「東山草堂」城南有一「望洋庵」讀書樓為貴易、獻臣父子之書房。 因此,述說怡穀堂是蔡獻臣書齋者,僅是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依據村老的傳說,而金門國家公園的出版品,則係依據漢光建築師事務所的說法。再者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說蔡獻臣萬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間為其一生較優閒,經查年譜萬曆二十年獻臣時三十歲,任南京兵部職方司員外郎,萬曆二十四年為南京史部文選清史司郎中,那有「優閒」?此時正是蔡獻臣宦途最忙的時候。
故就蔡廷蘭碑記暨新倉上二房秩大表示怡穀堂係清道光二十年左右(西元1840年)興建,距獻臣卒之年代(西元1641年),已有兩百年,且其在同安城出生長大,不在金門瓊林,目前並無任何史料記載怡穀堂係蔡獻臣所興建,或係其書齋,況且怡穀堂雖係平林社學,但所有權與管理百餘年來,均由仲變祖之派下掌管,可見怡穀堂係蔡獻臣書齋的說法是有誤的,只是後人以訛傳訛罷了。
出處:金門日報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47171
金門瓊林的小學 2012/10/8 作者蔡清其
瓊山小學,癸丑維新;金瓊中心,薪火相傳;開瑄國小,承先啟後,開璧琢瑄,千秋萬世。
余自幼啟蒙「開瑄」,距今倏忽已逾天命之年,而母校亦隨歲月之荏苒,春風化雨,諄諄教誨,已一世紀矣。母校之景,永印心田;母校之恩,永銘肺腑。開璧琢之,瑄光耀世,母校恩澤,萬古流芳。
母校原名「私立瓊山小學」,民國二年,歲次癸丑,創校於今之瓊林村怡穀堂,抗戰期間曾停辦。民國二十初年就讀「私立瓊山小學」的老學長蘇子雲君,現齡八十餘高壽,他至今還會高唱著當年瓊山小學時代的校歌:「金門名勝,癸丑維新,共揚那自由神。襟江帶海,抱樸守真,陶鑄高等國民。春風化雨,堂飄怡榖,私立學校彬彬。喚醒國魂,崇尚人格,浯洲桃李長春。」實令筆者佩服萬分!同時,他也保存著當年的放學歌歌詞:「功課完畢要回家去,先生同學大家暫分手,明早會好朋友,明早會好朋友。願大家努力把學問求,明早會好朋友,願大家努力把學問求。」殊為難得!民國三十五年,抗戰勝利後復校。
民國卅八年,大陸失守,政府與國軍轉進台澎金馬。民國卅九年,由行政公署接辦,改名為「瓊浦區中心國民學校」,私立瓊山小學從此改為公立學校繼續辦學。民國四十年八月,改名為「金湖中心國民學校」。民國四十一年,遷移校址於瓊林村蔡氏家廟。民國四十六年八月,改名為「瓊林國民學校」。後來歷經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炮戰」,至民國四十八年,金瓊鄉成立,改稱「金瓊鄉金瓊中心國民學校」,教育薪火相傳。余適逢於民國四十九年入學,就讀金瓊中心國校,開始接受母校薰陶。回顧昔日蔡氏家廟、崖宗祠校園,回憶師生和樂之情、同窗切磋之誼,無不歷歷如繪,不勝依依,彷如昨日。草建維艱,設備因陋就簡。家廟隔板授課,書聲琅琅,相互應和,別有情趣;復擴建鐵皮屋,授教莘莘學子。廟前即升旗集合場、籃球場、各種活動綜合場,一地多用。課外活動,實施生產勞動,覓得郊外荒蕪地,頓時化作菜園。斯時名師如王欽元、傅子貞、蔡錫忍、林家煌、歐陽永源等,皆曾於此辛勤耕耘,策勵後進。
民國五十二年春二月,母校遷至中興崗現址(原為聯合國校),為紀念建校部隊功績,奉令更名為「金瓊鄉開瑄國民學校」,另大展鴻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余方就讀三年級。民國五十四年十月,金瓊鄉裁併金湖鎮,始改為現名「金湖鎮開瑄國民小學」迄今。民國六十三年八月,正義國小劃併本校為正義分校。民國六十五年八月,增設附設幼稚班兩班於瓊林怡穀堂。民國六十六年八月,正義分校增設附設幼稚班兩班。民國七十四年八月,怡穀堂幼稚班遷回校本部上課。民國八十七年八月,正義分校奉令獨立更名為「金湖鎮正義國民小學」。
母校坐落於亭仔山之麓,視野開闊,環境幽美,教室、辦公室、禮堂、餐廳、運動場、籃球場、防空洞皆備;民國五十四年秋,在校長蔡金皮暨師長戮力擘畫下,校務蒸蒸日上,余已升讀六年級,自是蔽蔭其中矣。猶記得川堂有一對聯曰:「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還有舊禮堂裡柱子上那十二則「青年守則」,惕勵我輩;牆壁上十來幅「民族精神教育壁畫」,栩栩如生,都一一令人終生難忘!當時母校的田徑隊、躲避球隊、拔河隊曾叱吒風雲,風光良久。斯時名師如蔡少清、董耀揚、蔡承榜、蔡乃貞、蔡錫忍、蔡振偉、蔡昭明、蔡正民等,均默默付出心血,嘉惠學子,進德修業,奉獻良多,人才輩出。
歲月更新,母校日隆,近五十年來,歷經吳振順、陳君旺、許丕府、姚清華、鄭藩志、陳麗玉、劉海心、李錫南等歷任校長與師長之苦心經營,校舍煥然,校園美奐;尤其近年在校長李錫南努力下,新樓屹立,校務創新,名聞遐邇。此時名師如盧志圓、許水盤、蔡永全、蔡昭德、李榮商、陳為信、孫麗琪、裴晉君、陳耿睿等,皆犧牲奉獻,教育不少傑出之子弟,名揚開瑄。 美哉開瑄,山明水秀,草綠花燦;偉哉開瑄,培育英才,報效家國。開璧琢瑄,其光永耀,母校之輝,永垂不朽!
出處:金門日報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215484
瓊林怡穀堂盼活化利用彰顯人文價值 2006/2/19 記者張建騰/專題報導
金門瓊林蔡氏號稱「文武世家」,出過一對父子進士。瓊林有一座怡穀堂,已列入古蹟;舊址可能就是蔡貴易、蔡獻臣父子的讀書處。
蔡氏一家,在明朝時,五代中有六人先後登科,家庭教育十分成功。整修後的怡穀堂,雖然古色古香,但四壁蕭然,或許應該設法讓它發揮一些功能。
蔡獻臣有「江南夫子」之稱,修過︽同安志︾,著有︽清白堂稿︾。他的一篇小傳,就是在「貽穀堂書舍」被發現,後來和清代手抄的︽清白堂稿︾謄寫在一起。
民國二年,怡穀堂曾經被用作「第三區第一高小國民學校」,後來又變更為托兒所用地,其後又或被當成村民教育、習文的場地。
整修後的怡穀堂目前是開放參觀。它是坐西北,朝東南的建築;由正向、倒向兩座對看式的合院式建築組成。內部空間,左右並非完全對稱,但卻趣味多變,獨樹一格。門有瓶狀的;窗子有桃狀、書卷狀的,窗格則有仿竹子狀的。
怡穀堂在古代的利用情形如何,文獻上並沒有確切記載,但被認為與父子進士有關。蔡貴易是廉吏,以清白傳家;蔡獻臣號「直心居士」,人如其號。
蔡貴易的父親蔡宗德是舉人出身,是瓊林蔡氏宗親族譜的創編者之一,曾提倡「仁讓信」為家風。蔡獻臣的次子蔡甘(定光)、四子蔡龢(孚光)、蔡甘之子蔡大壯都有功名,是金門文風鼎盛的代表性家庭。瓊林十一世宗祠有他們的功名匾。
在︽清白堂稿︾中,蔡獻臣有詩作近六百首。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讀書樓﹀二首。內容如下:
「藏書成小閣,咫尺傍萱庭。侵曉迎初旭,疊峰送遠青。閒來親卷帙,嗒爾付沉冥。兒輩慵成僻,誰堪詒一經?」
「尺地難容搆,危樓起屋西。疏窗城柝入,隔幔漢星低。膏續書堪把,衾寒夢不迷。紅夷消息好,傾耳罷霜鼙。」
詩描述勤讀或閑讀的情景,但讀書不忘奉母(書房靠近萱庭以便照顧母親),不忘教子(責子太懶),不忘國事(關心朝廷對紅夷的戰事)。可以說是讀書人事事關心的寫照。
這兩首詩寫作的時空背景並不在怡穀堂,而是在大陸同安。不過,透過遺跡的探訪,仍可為興感之所由。到怡穀堂去,藉物移情,更可以在精神上與古人相銜。
除了︿讀書樓﹀詩之外,蔡獻臣還有︿金陵誡子﹀、︿訓學兒加冠二首﹀、︿示定兒﹀等詩。蔡貴易曾訓勉蔡謙光(蔡獻臣長子)要「謹佩師訓,漸去童心」;蔡獻成把它衍繹成︿金陵誡子﹀詩。詩中有「所貴丈夫志,致身早自強」等語。在另外兩首詩中,蔡獻臣則勉勵次子定光、三字學光,要立聖賢之志,專心讀書,珍惜光陰,重學問,輕富貴。
蔡獻臣的︽清白堂稿︾有明代刊印本、清代手抄本。清抄本已由金門縣政府重印出版,裡面有很多蔡獻臣家族的故事和當時代的紀事。可惜,重修之後的怡穀堂,除了建築本身的美麗之外,內部並未反映主人的學問或事蹟。未能將蔡宗德、蔡貴易、蔡獻臣祖孫三人仁厚、清白、博學的形象,傳達給世人。
獻臣在他的詩中說:「兒輩慵成僻,誰堪詒一經?(孩兒們慵懶而淪為邪僻,有誰能傳承先賢的經傳?)」這兩句斥責子孫不用功的字詞,可以借來批評怡穀堂的空虛。怡穀堂的建築雖美,可以興感,可以移情,但功能要能發揮,就得花心思。如何藉怡穀堂彰顯或提振瓊林的文風,是蔡家的責任,也是知識分子的責任!
出處:金門日報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31655
國定古蹟私人財產里民希望怡穀堂不是蚊子館 2007/11/3 記者張建騰/綜合報導
國定古蹟私人財產里民希望怡穀堂不是蚊子館(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瓊林怡穀堂是國定古蹟,卻是私人財產;自民國九十一年由政府整修完成之後,目前雖採定期開放參觀,但屋內,除了石材、木材、磚材所構成的建築體之外,別無其他擺設。里民希望用怡穀堂來做具有解說功能的文史館,而不是空空盪盪的蚊子館。
瓊林位在金門家公園區內,活化利用怡穀堂的構想,歷經兩任處長,終於得到金管處的首肯,同意投資。不過,怡穀堂是國定古蹟,依法必須報請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經審查通過後,計畫才能執行。
根據金門國家公園擬定的「金門縣國定古蹟瓊林怡穀堂再利用展示計畫」,未來怡穀堂的展示方式將以保存建築主體為主,輔以平面展示版面說明,並以「可逆性」及「可移動式」的展示手法呈現。 怡穀堂的再利用規劃在地方是民意導向,在法規上則是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四十一條:「古蹟應開放大眾參觀::」;以文化價值而言,怡穀堂位居傳統聚落瓊林村內,在區位上或在歷史意義上都深具重要性。
怡穀堂的產權為私人所有,目前是由瓊林十七郎公裔孫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十七郎公裔孫基金會已在金管處與金門縣政府的輔導下,於今年(九十六年)八月開始辦理「社區解說員培訓工作」,已經訓練了二十一名在地解說員。怡穀堂展示工程完成之後,金管處會輔導瓊林社區進行認養工作。每天由專人進行開館及日常清潔維護,供遊客免費參觀。開放時間將比照金管處各地展示館,全年只休除夕一天,每天開放的時間為上午八點三十分至下午五點。相關維護費每年將由金管處依法編列預算支應。
金管處將陸續協助該瓊林聚落進行怡穀堂解說員培訓工作,使參訪者了解古蹟的歷史價值與瓊林歷史文化的特質,以達到文化發展與維護的目標。
出處:金門日報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43581
瓊林怡穀堂金管處將規劃再利用 2007/11/3 記者張建騰/綜合報導
「空洞」了快六年的瓊林怡穀堂,將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成為展示館;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的委員雖然支持這項古蹟再利用的計畫,卻希望展示物不要搶了怡穀堂建築本身的丰彩。他們認為:怡穀堂應該是主角而非配角|應該規劃成「空間的展示」而不是做為「展示的空間」。
瓊林怡穀堂暨是國定古蹟,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古蹟應保存其原有形貌及工法,::經主管機關核准後,採取適當之修復或再利用方式。」文資法所稱的主管機關,就是目前籌備中的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的科長陳文苑昨天與審查委員邱上嘉、劉銓芝到金門進行實地會勘,並聽取金管處的簡報;邱上嘉和劉銓芝目前都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另一位委員是金門技術學院的副教授江柏煒;江柏煒昨天並未參加實勘及聽取簡報。
參加怡穀堂實地會勘、簡報及討論的人員有金管處解說課課長黃子娟、保育課課長邱天火、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文化局課長郭朝暉、瓊林十七郎公裔孫基金會董事長蔡是民等。
邱上嘉表示,怡穀堂的再利用是一個非常好的構想,但是在設計時應該要留意-展示物不應搶走了建築物的丰彩。他覺得怡穀堂適合讓自由行的旅客自行前往探索,並以自導式的解說為主。
出處:金門日報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43580
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建築群(請點圖閱讀文章)
祠 堂 |
||||
|
||||
書 齋 |
風獅爺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