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中心」往往是一個旅遊景點的門面,對於初次到訪的遊客來說,遊客中心更是對於一個景點的第一印象,所以有心推廣旅遊的單位,對於遊客中心總是特別重視。
初次造訪烈嶼的人,往往會覺得九宮碼頭候船室中的旅遊服務中心太過陽春,熟門熟路的人會知道鄰近九宮坑道上方有一個隸屬於金門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中有更多介紹烈嶼的資料,只是要到遊客中心必須走一段不算短的階梯。然而這種需要翻山越嶺才能認識烈嶼的狀況在2012年後有了改變,因為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把遊客中心從山上搬到山下,移到九宮坑道旁邊的舊烈嶼醫院。
從醫院轉變成為遊客中心,雖然功能有了截然不同的改變,但是空間卻沒有太多的更動,臨海處有兩道大擋風牆。
這兩道牆現在都被畫上迷彩,不過當年烈嶼醫院開放時,牆上是有寫字的,正面寫「視病猶親」,背面寫「把中心獻給國家,把愛心獻給病患」。這些話蠻能代表當年烈嶼醫院精神,希望哪天能夠復原回去。
建築的主體都是深藏在花崗岩體裡的坑道。
「坑道裡的遊客中心」,目前全台灣大概僅此一家了吧!
走進烈嶼遊客中心裡,迎面而來的就是一條貫通到底的坑道,但最早以前的烈嶼醫院其實內部是有隔間的,不過在改作成遊客中心以前,裡面的隔間就沒有隔間,只剩岩壁。
遊客中心核心的諮詢服務台則是在進坑道右手邊的坑道分支中。
走進坑道裡,左手的一排面板介紹著烈嶼獨特的地質資源之美,讓遊客了解,雖然烈嶼島嶼面積不大,但是地質卻富麗多變。面板上分別介紹金門的基盤岩石–花崗片麻岩、柱狀節理的玄武岩,以及貓公石和烈嶼特有的生痕化石,除了文字說明之外,前方的透明壓克力盒中都放著真正岩石的標本。
最後一塊面板介紹九宮坑道。
面板文字詳細介紹著九宮坑道。
旁邊的燈箱上則是有九宮坑道與遊客中心周邊的景點相關位置。
坑道右手邊則是金門國家公園區域圖。
坑道走到底,可以看見坑道的分支。
感覺上這是一個構造滿複雜的坑道。
目前裡面的坑道分支都被護欄圍起來,所以遊客也無法更深入坑道之中。但可以看出來,坑道的某些部分已經被新砌成的水泥牆阻隔。
雖然如此,在坑道中還是可以聽到海潮的回音,彷彿萬古天籟之音的遺留,迴蕩在這邊境小島的坑道中。
烈嶼遊客中心目前開放的區域是一個呈「囗」字形的坑道,在內部橫向的坑道中,兩側岩壁上分別有燈牆大型銀幕。
燈牆上的展示主題是「九宮醫院的記憶」,有一些老照片,還有相關介紹文字。
燈箱上關於烈嶼醫院的介紹,不過一開始從后頭移到九宮這裡的年代弄錯了,晚了一年。(請參考本文附錄)
這段坑道另一側牆面上的銀幕,則是撥放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製作的「大地傳奇-金門地質地形」影片。
再往前走,是另外一段被護欄圍起的坑道分支。
從相對位置來看,右邊新建水泥牆的後面應該就是九宮坑道,只是現在被隔開了。
從這裡右轉是一段垂直的坑道,兩旁的介紹文字是用燈箱的方式呈現。
介紹內容是從景觀、美食、賞鳥、軍事各方面來介紹烈嶼的觀光資源。
走到底可以直接從出口走出遊客中心,或是右轉看「烈嶼遊憩資源圖」。
烈嶼遊憩資源圖上標列出烈嶼之景據點,如:九宮坑道、將軍堡 、 紅土溝三營區、湖井頭戰史館、上林李將軍廟、陵水湖賞鳥區、國姓井、八達樓子、…。
考量到參觀遊客的安全,坑道正上方的岩壁有防護網,避免落石傷人。
從防護網中還是可以看見原本的花崗岩岩脈,還有相關的地質景觀。
雖然說是已經開鑿很多年的坑道,但長時間下雨時裡面還是很潮濕,而且外面的山壁有時候會有落石,參觀時要特別留意。
旅遊資訊
烈嶼遊客中心
地址:金門縣烈嶼鄉羅厝5-5號
電話:082-364401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僅除夕休館,每日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
交通方式:從水頭碼頭搭船至九宮碼頭,下船後往九坑坑道方向步行即可到達
附錄:烈嶼醫院相關報導
幫忙來按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