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日,民間俗稱為「頭牙」。對於每個月初二與十六都要「做牙」拜拜的人來說,今天是今年的第一次「做牙」,意義非比尋常,尤其是講求好頭彩的經商人家來說,如果今天沒有拜拜,只怕往後的一年裡生意會不好作。 至於「做牙」要拜的神明是哪位呢? 《台灣省通志》上這樣寫著:「土地公亦為商人所崇拜之財神。商家例於每月望朔之翌日,具饌祭祀土地神,曰作迓(或牙),又曰迓福,即迎接福運之意。」 古人說:「田頭田尾土地公。」所謂「有土斯有財」,守護土地的土地公然被當作守護財產的神明了。 現在的金城市區,金門在地人多稱為「後浦」,是全島政治與商葉中心,商業活動頻繁,自然對於土地公的祭拜不會少,甚至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都有土地公廟。 後浦四境的土地公廟中,興建年代最久是位在南門境內的「南北西街福德宮」,它位在浯島城隍廟附近的光前路上,雖然行政區屬於西門里,卻是在傳統領域中南門、北門、西門三個境交會處附近。 據傳它的興建年代與靈濟古寺(觀音亭)的年代相距不遠,但另一種說法是與浯島城隍廟息息相關。
|
現在所看到的南北西街福德宮是民國六十四(1975)年重修,建築格局是紅瓦紅磚的單殿式屋廟,正立面沒有牆,而是以雕花鐵欄杆區分內外空間,做醮祭拜時會暫時將欄杆收起,把神桌搬到廟外,利用廟前道路的空間。
走進廟裡,除了正面供奉神尊的牆面外,左右兩邊的牆都是以大面積磁磚作為牆面建材並貼上當時金門廟與流行使用的彩繪磁磚,上面除了繪製瓶供之外,還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與傳說故事。
左邊牆面上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動天、嚙指心痛、戲綵娛親、懷橘遺親、乳姑不怠、涌泉躍鯉、禮斗祈代、刻木事親與傳說故事的董永仙姑。
右邊牆面上描繪的故事幾乎與左邊相同,唯一差別的是以同是二十四孝故事的哭竹生筍替代掉董永仙姑。
《金門縣誌》記載:「二月初二為社誕,卽土地誕辰,舊日街市鄉村,斂錢演戲,酧土地神,稱為頭牙,是日俗稱又謂龍抬頭,家家食貓粥菜粿。以米、肉、雜芋薯煮粥,日貓粥,蓋蠶桑迎貓之遺意。以甘薯粉裏蚵、菜、肉類為餡日菜粿。鄉間父老,於是日集廟宇,擲筶求籤,以卜年成,俗謂祈穀。」由此可知金門人在頭牙這天會煮貓粥及菜粿來食用,也會到土地公廟裡擲筶求籤。
金門後浦南北西街福德宮除了頭牙會提早一天在二月初一做醮之外,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會舉行天香醮,七月十一日也會在廟外舉行南北西街普渡。
金門宗教建築基本資料 |
||||||||
名 稱 | 福德宮 | |||||||
主祀神明 |
福德正神 |
配祀神明 | ||||||
教 別 | 道教 | 祭典日期 | 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二月一日 | |||||
始建年代 | 清初 | 最近重修 | 民國64年 | |||||
所在位置 | 珠浦南路路口 | 聯絡電話 | ||||||
聯絡人 | 登記字號 | |||||||
歷史沿革 | 南門福德宮相傳約與城隍廟同一時期所建,位在昔日「南門街仔」路口處,一般前往城隍廟拜拜之信眾,都會轉往福德宮膜拜,故香火鼎盛。 | |||||||
建築特色 | 紅瓦紅磚的單殿式屋廟,正立面沒有牆,而是以雕花鐵欄杆區分內外空間,做醮祭拜時會暫時將欄杆收起,把神桌搬到廟外,利用廟前道路的空間。 | |||||||
神話傳說 | 福德宮在1976年時曾「發爐」顯跡,後經信眾問神後,得知因當地土地公十二年的任期已到,須返回天庭述職,於是在九月初九時,為土地公辦理新舊土地公交接法會,是非常特別的習俗。 | |||||||
楹 聯 | 大門聯:福歸於有德;正則自為神。 燭臺聯:神靈哉不威自畏;公老矣有德斯尊。 神龕聯:位列中央功宣土德;靈通上帝惠及方隅。 |
|||||||
備 註 |
|
|||||||
資料來源 | 金門寺廟名錄網站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此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是一項非常特別的習俗。
之後有沒有再舉行換任的儀式還要再問問。
此土地公廟位於金城熱鬧的市集中,其年代已不可考,但和南北西街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所以當地耆老表示絕對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和光前路上的城隍廟有相當的關係(城隍廟已有三百年的歷史),而現有的建物則為1975年時改建的形式,燕尾起翹的紅瓦紅磚之單殿式屋廟,祠內左右兩側的壁面,有龍、虎兩堵的磁磚壁畫,神龕上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這也是金門地區少見同時供奉土地公、土地婆的福德祠。福德宮內也供奉有虎爺,在台灣一般都將虎爺供奉在神案或神龕下,但南北西街的福德宮卻是將虎爺請在神龕上,非常的特別。金城另座福德祠(北門福德宮),也是如此。另在金城北鎮廟(主神為玄天上帝)也將虎爺供奉在神案上,這和台灣對虎爺的信仰有很大不同。
在民間土地公的信仰中,相傳土地公是有任期的,在南北西街的福德宮中得到了印證。南門的福德宮在1976年時曾「發爐」顯跡,後經信眾問神後,得知因當地土地公十二年的任期已到,須返回天庭述職,於是在九月初九時,為土地公辦理新舊土地公交接法會,此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是一項非常特別的習俗。
另一特別之處是,在台灣,每年七月各地都會舉辦普渡來祭祀民間所謂的「好兄弟」,一般鄉里都會在地方廟旁或另擇地點搭起普渡棚,同時請來普渡公或地方信仰的大神來坐鎮普渡棚,並作法會來祭拜各路亡魂,但金門當地的習俗卻直接將大神(觀音佛祖)直接請進南北西街福德宮的神桌上,而將福德宮內所供奉的諸神以布幕遮蓋住,將土地公廟變為普渡棚,然後進行法會、超渡儀式,供民眾準備各式祭品祭拜,也是金門土地公信仰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