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585.JPG

請佛的隊伍到庵前的牧馬侯祠請來唯一不在後浦的神靈「開浯恩主」後,隊伍搭車又回到了後浦,在後浦大橋下車後,隊伍走民族路再轉莒光路,經過邱良功母節孝坊、靈濟古寺、金門鎮總兵署之後,前往後浦武廟去迎請關聖帝君來參與遶境。

依據楊天厚所著《金門城隍信仰》一書的記述:

大隊人馬一路浩浩蕩蕩前往後浦城區四個門里,迎請各境境主,以及蘇府四王爺、關帝爺、厲王爺、水仙禹帝等眾神明,在喧天的鑼鼓聲及鼎沸的人潮聲中,龐大的迎神隊伍穿街過巷後,遂趨車前往鄰近的庵前村迎請「開浯恩主」(俗稱恩主公)一到起駕前往浯島城隍廟「做客」觀禮.....

DSC_0031.JPG

《金門城隍信仰》一書出版於2004年,距離今年(2009年)已經相差五年,今年是先去庵前請恩主公後再回來請關聖帝君,是不是這幾年請佛的順序已經有了改變,那就不得而之了。

坊間有一種說法,現在天庭的主事者已經不是玉皇大帝了,而是由關聖帝君擔任,換句話說,關聖帝君現在是神格最高的神。是否因此,為了表示對關聖帝君的尊重而把把祂作為壓軸?這就不得而之了。

一字排開的眾神輦轎在後浦市區前進,畫面看起來頗為壯觀。

DSC_0033.JPG

到後浦武廟迎請到關聖帝君後,隊伍走中興路彎光前路,然後由浯島城隍廟廟埕右側進入廟埕,第一集團的順序是以今年值年門境的東門境陣旗為始,依序為旗陣、鑼鼓隊、鼓吹與身穿古裝的鄉老。

DSC_0035.JPG

等到包括關聖帝君在內的所有神明都進了廟埕,輦轎便在戲台前面對廟口排成一列,然後顏、柳督察使分立城隍廟入口兩旁。各就定位後,兩位督察使稽首鞠躬,鄉老們開始陸續將輦轎中的各路神明請進城隍廟中參與祭典。 

輦轎的排列也是有順序的,面對廟的方向最右側是最尊貴的位置,放的是關聖帝君,然後是開浯恩主、水仙禹帝、厲王爺、蘇府四王爺以及池王爺、韓王爺、藍濱王、玄天上帝等四境境主神明。

DSC_0239.JPG

所有神明中,請關聖帝君的過程最為特殊。

關聖帝君的神像體積碩大,無法直接從神輦的開口進出。於是無論是請關帝爺上神輦,或是要從輦中把帝君請出來,都必須掀開輦頂才行。

首先,由執事者先把神輦中的關聖帝君鬆綁,然後人從輦的出入口把手伸進輦中,小心翼翼地把關帝爺神像緩緩地抬高。旁邊鄉老同時把輦的屋頂拆下來,然後從輦外抓住神像的座椅,仔細地扶住神像,再把神像抱下來,最後由鄉老捧著神像進入城隍廟中。

DSC_0240.JPG

接著三位鄉老輪流把諸位神明請進城隍廟中,再由廟裡的執事人員按照神明的位置將祂們在廟裏排好。

DSC_0241.JPG

所有來自各方的神尊都請進浯島城隍廟後,就輪到代表城隍廟參與請佛的顏、柳督察使進廟口了。

DSC_0960.JPG柳督察使的高度與成年人差不多,所以進廟時只要旁邊有人扶著就好了。

但是高度大約兩個人高的顏督察使進廟門就比較費事了,要有兩個人分別站在神尊兩旁,扶著神像的手,正前方要有一個人扶著神像的上半身,附近還要有幾個預備人力,大家七手八腳的才能讓顏督察使順利走進去。

顏、柳督察使畢竟是自家人,有自己固定駐守的位置,不用執事人員太過費心,但是其他來作客的神明就需要小心安排了,每位神尊也都有各自固定的位置。

最高處的兩尊神像,左邊黑臉的,就是地主「邑主城隍爺」,披著大紅色的披風。右邊體型高大的,是後浦武廟的關帝爺,披著綠色披風。祂們前方則是來自水門睢陽府的厲王爺。DSC_0959.JPG 

緊鄰關聖帝君右邊的是南門境主「藍濱王」,平常駐蹕在南門天后宮。最右邊的則是今年的輪值門里境主東門「池王爺」(大王),平時駐守代天府。

後浦四個門境中,東門與南門是同一個聯境,而西門與北門聯境,因此東門與南門的境主神明會被請到同一邊。

另一側,黑面浯島城隍爺左邊的是開浯恩主,來自庵前牧馬侯祠。牧馬侯祠前方頭戴帝冕的則是來自南門禹帝廟的水仙禹帝。前排最左側是東門昭德宮的蘇府四千歲。

後排最左側的金面神明,是北門境主玄天上帝,在祂與開浯恩主之間則是西門境主韓王爺,來自外武廟。

邑主城隍爺、關聖帝君、開浯恩主、水仙禹帝、厲王爺、蘇府四千歲與來自後浦各門里的境主神明齊聚ㄧ堂,從農曆四月初九開始,到四月十四為止,都會在浯島城隍廟中殿的中央供桌上,承受善男信女的香火,全程參與四月十二迎城隍的祭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雁南飛 的頭像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金門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