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擇一個烈嶼的聚落漫遊,我會強烈推薦「西方聚落」。除了它是烈嶼目前聚落中,擁有最多被登錄文化資產(歷史建築林天來洋樓、方宅、林氏六路大厝),唯一的牆垣型風獅爺(西方風獅爺)的地方之外,它還有全烈嶼最棒的社區彩繪(西方社區)。
就是不是專程為了尋訪歷史建築,就是漫無目的的晃蕩,「西方聚落」依舊會以獨特的氛圍吸引人細細品味。
拜訪西方風獅爺時可以看到附近有一棟略顯殘破的閩南傳統建築,房子的右半邊是典型的一落二櫸頭(《金門洋樓建築》一書中誤為一落四櫸頭),但左半邊可以看見加蓋的護龍洋樓。
這棟地址為西方35號與西方35-1號的建築,整體格局是一落二櫸頭加護龍洋樓,到處都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修補痕跡,不過房子仍在使用中。
雖然整體建築規模不大又幾經修補,但護龍洋樓的裝飾依舊相當吸引人們的眼光。
從西方風獅爺的方向看洋樓側面屋頂山牆,可以看出上面有些裝飾。
從正面看就可以看出當年匠師裝飾時的巧思。
屋頂那兩條用磚塊排出來的線條真的是非常流暢,幾乎讓人忘記它的材質是磚塊。
一樓窗戶上緣也是採用同樣的技法,只是排出來的線條形狀不一樣。如果說屋頂的線條如水波般流暢,那這裡的線條則是有如火焰般的狂放。
護龍洋樓是面對一落二櫸頭的,所以它的背後其實是整個建築的左外壁。
從這裡可以看到二樓窗戶上方也是磚塊排出來的,不過線條變成蒼穹般的圓弧。
像這樣直接把紅磚外露,不用灰泥覆蓋裝飾的技法在烈嶼現存的洋樓上很常見,與大金門常用的灰泥不一樣。
這棟洋樓另外一個嶼種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門特別多。
光是護龍洋樓一樓,除了正面之外,左、右、後各開了一個門。
從整個建築的背面來看,竟然也開了兩個門。
加上正面的三個門與右側的一個門,整個一樓就有七個門,真的是把烈嶼傳統建築「後尾門」的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啊!
西方林氏洋樓最大的建築特色就是精美的山牆裝飾,從現存的色料痕跡來看,過去一定也有彩繪。
雖然說裝飾構件中的獅子、獅頭、小鷹、仙桃、佛手柑、天使等都是來自廈門的水泥預鑄構件,但在匠師巧思之下,也成為吸引人的風景,在西方聚落這個古老的地方中留下屬於自己年代的印痕,留與後來者探索。
金門縣洋樓基本資料 |
||||||||
名 稱 |
西方林氏洋樓 | |||||||
地 址 |
金門縣烈嶼鄉西方35號 | |||||||
建築類型 |
一落二櫸頭加護龍洋樓 |
用 途 |
住家 | |||||
創建年代 |
不詳 | |||||||
歷史沿革 |
不詳 | |||||||
外觀特徵 |
洋樓山牆裝飾精美 | |||||||
附近景觀 |
位於西甲佛祖宮附近 | |||||||
備 註 |
建築前方旗桿座有鐵軍部隊遺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