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吳秀才厝是小金門島上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的閩南傳統民居,2003年在金門縣政府的主導下完成整修。整修完成的烈嶼吳秀才厝可以說是一個美麗的閩南傳統建築展示場,隨處可見帶有濃郁金門風情的建築裝飾,幾乎到「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的境界。而隨處可見的對聯題詞更讓這棟建築滿溢著文人氣質。
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網頁資料中寫道:「建築的精華處,在其木雕部分」。事實上,除了木雕之外,剪黏、泥塑、彩繪、石雕、磚雕等都有可觀之處,值得人們駐足細細體會欣賞。
首先在屋脊上就可以看見許多泥塑。這些泥塑充滿吉祥寓意,像是鳳凰與牡丹寓意富貴,而正中央倒立的蝙蝠則代表了「福到」(蝠倒)。
接近翹脊(燕尾)基部的地方可以看見龍頭魚身的鰲魚。所謂鯉魚耀龍門,士子們寒窗苦讀,目的就在求取功名。屋頂放上躍過龍門的鯉魚化成的鰲魚,自然是希望子孫能夠出人頭地。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網頁上對於烈嶼吳秀才厝屋頂的泥塑給予「前後兩落的脊肚,泥塑豐富,值得仔細賞析」的評價。有機會別忘記抬頭好好欣賞。
與其他金門著名的古厝相比,烈嶼吳秀才厝的鏡面牆就顯得比較普通了,只有身堵有「卍(萬)字不斷」的彩繪與頂堵上的蝙蝠彩繪。
兩側對看牆上則是以磚雕的方式表現清供圖,展現出閩南紅磚建築獨特的磚紅色澤。
水車堵是烈嶼吳秀才厝牆上裝飾最繁複的地方,利用泥塑、剪黏、彩繪等技法,將牆壁妝點的富麗堂皇。
泥塑青獅與剪黏花朵。
泥塑白象與剪黏花朵。
造型樸拙的南極仙翁與送子張仙,保佑人們長命百歲與升官發財。
遺憾的是,許多地方可以看出原本應該有泥塑或交趾陶人偶,但現在都已經佚失,只剩下背後場景。
護龍山牆加上彩繪規帶與懸魚,將呆板的山牆處理得小巧玲瓏,親近宜人。
牆壁下方的泉州白石櫃台腳上可以看見細緻的石雕。
木雕是烈嶼吳秀才厝的建築裝飾精華,也可以從技法看出整棟房子的木雕是完成於不同時期。
前落隔扇雖然構造簡單,但更上方牆面的木雕看起來卻很有歷史感。
至於後落正堂前的四片雕木隔扇門是整棟房子木雕的精華雕工極為精細,四片門堵是完全相同的四幅螭龍圖,上堵則分別雕著四種不同的吉祥花。
護龍的格扇看起來比較華麗,除了木雕之外,還加上了色彩鮮豔的彩繪。
大量使用金漆的彩繪讓這些木雕顯得金碧輝煌。
二落大厝與護龍間的過水廊也是烈嶼吳秀才厝建築裝飾的亮點所在。它的左右護龍迴廊庭院的天井分別取名「蘭宮」、「菊苑」,設過水廊門,營造出書香門第中雅致的生活情趣。
水車堵上的梅花剪黏看起來十分美麗。
門上的紅磚有S形的雕飾。
牆面的花窗由花磚組成,除了空氣流通的功能之外,還能兼顧美觀。
相較之下,這裡的彩繪看起來就比較普通了,棟架上的看起來很普通。
雖然如此,房子裡還是有幾幅值得欣賞的彩繪作品。
烈嶼吳秀才厝建築庄是的另一個特色,就是門上的題字用了大量文雅的句子,像是「月影窗前靜」。
「琴聲雨後清」與「月影窗前靜」是成對的句子。
「看山晴入畫」
同側護龍後方的「愛竹月當樓」則是與「看山晴入畫」成對。這些文雅的句子在別的地方通常是成對書寫在門的兩邊,但在烈嶼吳秀才厝則各別成為門上題詞。
廳堂正立面的牆可以看出是磚牆外砌三合土的形式,卻沒有將平面整個抹平,而是沿著紅磚接縫將表面分割成特殊的八角形紋路。
前落樑上的兩隻鳳雕是其他建築中少見的木雕作品。可惜整修後在鄰近的樑上加上了兩個仿古宮燈造型的燈具,讓人無法欣賞這對鳳凰的木雕之美。
整體來說,烈嶼吳秀才厝的建築裝飾在整修後更顯得豐富。如果想在有限時間中認識烈嶼傳統建築之美,這裡絕對是值得停留的點,有緣來小金門,不妨到這裡來走走。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烈嶼吳秀才厝 | |||||||||
地 址 | 金門縣烈嶼鄉上庫25 號 | |||||||||
類 別 | 古蹟 | 等 級 | 縣(市)定古蹟 | 種 類 | 宅第 |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
公告日期 | 1999/06/15 | 公告文號 | 金門縣政府府民字第88009955號 | |||||||
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
登錄理由 | 具有保存價值 | |||||||||
創建年代 | 清道光年間 | |||||||||
歷史沿革 | 有兩種說法:
1.由在上庫經營航運、鹽場致富的吳景山所肇建,當時以住三代家族為基礎,各護龍各擁有一廳二房,提供派下一個核心家族的使用,左護龍保留一組作為「閒間」作為喝茶、唱南管之用。約建於清道光20年(約1840年間)。吳氏的第五世孫吳煜善(號文長,1867-1923)清光緒末年中秀才(生員)後,於前埕設書齋、學堂,免費教育鄉里子弟,深受鄰里愛戴,鄉人均稱吳家大厝為「秀才厝」,而慣稱迄今。 2. 起造人吳景山以經營航運和鹽場致富,約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創建書齋教育鄉里子弟,後為光緒末年秀才吳文長的故居,故村人習稱本宅為「秀才厝」。 |
|||||||||
屋主生平 | 吳景山因經營航運及鹽產銷致富,當時以住三代家族為基礎,各護龍各擁有一廳二房,提供派下一個核心家族的使用,左護龍保留一組作為「閒間」作為喝茶、唱南管之用。 | |||||||||
建築特徵 | 吳秀才厝的建築空間格局強調中軸對稱及主從分明的位序,頂護厝、下護厝皆嚴守一廳兩房格局,大厝就是正廳和四間房、天井兩邊各有對稱櫸頭,大門的前廳亦有對稱前落房。格局的基本形式較接近晉江、泉州做法,材料也顯現其風格,採用朱紅磚牆、白色石基、牆面磨磚之對縫,運用材質和細緻豐富的紋理,磚剖、泥塑、木窗櫺、石條窗框、白山牆加規帶、懸魚、燕尾鵝頭墬等;呆板的硬山山牆亦處理得小巧玲瓏,親近宜人。 | |||||||||
建築材料 | 吳秀才厝的牆面,依其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石牆、斗子砌牆,磚牆及磚牆外砌三合土三種。這四種材料,通常也由下而上排列,構成立面整體的呈現。牆身的砌法,較特別有二:一為廂房(櫸頭)外側牆面,其砌石方法模仿紅磚的丁字砌法;而廳堂正立面牆,牆身以磚牆外砌三合土形式,並有分割以特殊的八角形紋路。 | |||||||||
重要古物 |
1.屋頂為金門最常見的硬山二披水,建築中同時出現燕尾和馬背兩種屋脊形式,其中兩落燕尾屋頂,皆有三道筒瓦位屋頂兩側,彎光門上層由燕尾磚框圍,內有「花開富貴」四字。前後兩落的脊肚,泥塑豐富,值得仔細賞析。 2.護龍窗櫺的花紋,花樣形式細部的變化特殊。 3. 建築的精華處,在其木雕部分:前落樑上的兩隻鳳雕是其他建築中少見的,後落正堂前以四片雕木隔扇門為壁堵,四片門堵是完全相同的四幅螭龍圖,上堵分別雕著四種不同的吉祥花。 |
|||||||||
附近景觀 | 建築區位配置磐據上庫聚落的中心位置,建築呈接近正方形的平面。上庫聚落的配置佈局上,有兩條主要的軸線,其一是吳氏家廟及其後方的雙落六櫸頭宅第;另一以秀才厝及天后宮形成的軸向;兩個主軸共同支配上庫村主要公共領域。從縱剖面看,秀才厝順著地勢的走向,由澳口、鹽田、半月池、天后宮、宗祠到背山,形成特定形式的地景。 | |||||||||
現 況 | 修復完成 | |||||||||
備 註 | 建築結構主要是金門傳統的「硬山擱檁」形式,櫸頭的屋頂為捲棚,其屋架的桁檁為偶數(四架),同時其屋架為疊斗式構架系統,瓜柱上連接斗,斗上承接桁檁,同時由櫸頭的架構延伸出硬挑(磚牆上),承接門廳後步通的挑簷桁重量,是櫸頭屋架特殊結構之處。 | |||||||||
資料來源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