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浦南門境太子輦

《金門縣志》《人民志》「哪吒三太子」條下有這樣的敘述:「出封神榜故事,俗稱太子爺,李哪吒,李羅俥,金環元帥。道教請神科以哪吒太子為中壇元帥,地祇將軍,九天雷風院天下統軍大元帥。俗稱其能鎮壓邪魔,各宮廟祀之極遍,巫觋尊為守護之神。塑像作孩童狀,左手持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狀甚威武。」從這敘述中可以看出金門人心裡太子爺的形象,也可得知其在金門奉祀的普遍程度。因此,金門大小祭典中都可以看見隸屬於不同宮廟的不同形式太子爺神尊。

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軟身的大神尪仔,但一般來說,太子爺的神尊都是立姿木雕金身,參與遶境巡安時出場順序通常是在境主神明之前,常常擔任開路神明的角色。金門迎城隍的隊伍中,幾乎四個門境都有太子爺神尊登場,如果仔細加以比較,還是可以看出不同宮廟太子爺陣頭的區別。

後浦北門境神輦

太子爺神尊通常為童身扮相,造型在威武中透出可愛的神情,乘坐的神輦多為有座無頂的「四轎」。所謂「四轎」,顧名思義就是由四人扛抬,除了可以供神明乘坐之外,還可以作為神人之間溝通的媒介,轎上的神明可以法力使扛轎者起乩傳旨,像是後浦北門境的太子爺神輦就是很典型的「四轎」,而且是「軟貫式」的「四轎」,就是輦轎前方與後方的兩根扛木(轎貫)中間多了一根與扛木平行的「籤木」,扛輦轎的四個人排成一條直線。這種形式的神轎在金門也被稱為「中輦」。

太子爺雖然有鎮邪的威能,但金門民間多視為「囝仔神」,因此扛抬太子爺輦轎者大多是未成年的青少年或是孩童。

後浦南門境太子輦

與北門境的太子輦相比,南門境的太子輦結構簡單多了,雖然同樣是有座無頂,但是扛木比「四轎」短,扛轎者也只有兩人。如果從外觀特徵來看,南門境太子輦的造型介於「四轎」與「手轎」之間。「手轎」只有座椅,沒有扛木,座椅下有四隻腳,雖然被稱為「神的小椅子」,但上面通常沒有神像。扛轎時兩人分站轎的左右兩邊,起舞時各抓住兩隻腳,因此稱為「手轎」。南門境太子輦的座椅兩旁加了刺竹所製的扛木,扛轎的人分站於輦轎的前後,兩人隔著神像面對面相望。起舞的時候便是以太子爺神像為圓心,或拉或推的作軌跡為圓形的運動。在金門,這種形式的輦轎也被稱為「小輦」。

後浦南門境太子輦

南門境的孩子們幾乎從小便參與金門迎城隍的祭典,小一點的孩子在街坊鄰居的齊心裝扮下,化作了身著古裝的才子佳人或是王侯將相,然後在親朋好友的協助下登上化妝車,乘著三輪車參與遶境,大一點的女孩子則是加入了「鄭元和打花草」的表演隊伍之中,男孩子除了參與「鄭元和打花草」表演之外,身型壯碩或是體力較佳者就開始扛抬太子輦跟著大人一起沿著後浦香路參與遶境了。

後浦南門境太子輦

舞動太子輦的南門大男孩們,雖然一趟香路走下來往往是汗如雨下,原本飛揚的頭髮也汗濕在前額,又不能像其他參與遶境的孩子們一路拿著清涼飲料,但每個人都是到累的時候才跟其他人換手,就算換下來休息,也是一路跟在太子輦旁,硬是走玩了全程,或許他們知道,這樣的參與並不是一時好玩而已,背後有著虔誠的信仰支持著,而他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到一種社會參與的方式。

後浦南門境太子輦

南門境的孩子們幾乎無論大小都可以在迎城隍的隊伍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從小的參與,讓後浦南門境的人不但對於諸天神靈特別崇敬,對於公共事務也特別熱心的原因吧!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